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对于很多没有被皇帝统治过的年轻人来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往往被低估。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看不到推翻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专制政权有多难。”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出现了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第一次历史性变革是1911年的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解决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辛亥革命了解不够。他们往往更多地谈论它的消极和失败的方面,但很少谈论它的历史意义和它在推动中国历史方面的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上的原因。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在1941的《延安解放日报》上撰文说:“对于许多没有经过皇帝统治的青年人来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往往被低估了。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看不到推翻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专制政权有多难。”70年前林白渠说这些话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当年的年轻人还活着,他们已经九十多岁了。不难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还不够。

时代原因: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所以孙中山常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民主革命阶段,包括* * *党员在内的先进人士,往往强调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此来鼓励人们继续争取胜利。所以多谈辛亥革命的缺点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10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过头来看,我们自然可以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做出更加冷静、全面、客观的评价。

把辛亥革命看作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变革,其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辛亥革命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这是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对辛亥革命的表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了太多的苦。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此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亲历此事、建国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吴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真是史无前例的亡国条约!它震动了整个中国。以前中国只是被西方列强打败,现在被东方小国打败,而且失败得这么惨,条约又这么苛刻。太可惜了!.....我还记得,当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二哥痛哭流涕...我们当时深感痛心,难以言表。”可见甲午战争的震动和影响之大。

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行租借胶州湾(今青岛)。此后,许多国家在中国强行租借领土,划分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一个国家发动战争,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后,八国联军占领中国首都北京长达一年,并实行分区管制。居民应该分别悬挂占领国的国旗。这种耻辱不能不深深伤害中国人民的心。

90年后,邓小平也说:“我是中国人,知道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决定制裁中国时,我立刻想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加上俄罗斯和奥地利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1904年至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日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和朝鲜向来唇齿相依。1910年,中国被日本人正式吞并,给了朝鲜人民极大的刺激。中华民族濒临灭亡。

长期以来,清政府以“中国大国”自居,很多中国人盲目自大,沾沾自喜。即使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但普通大众的认识仍然不足,危机感仍然不强。

1894年,孙中山成立钟惺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第二年,改革派严复写了一篇《论救国》,第一个喊出了“救国”的口号。陈天华在《经世钟》中说:“要革命,这时候就可以搞革命,以后就没有生活了”,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焦虑和紧迫感。

如何改变这种危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等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不仅一开始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还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原则。也就是说,要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所以毛泽东同志也说:“正式说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似乎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我愿剪衣敢下马帝。”可见,在当时,任何人想要“拿下皇帝”,都得有“斩尽杀绝”的勇气,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辛亥革命砍掉了封建社会的“脑袋”,整个旧秩序彻底失序。此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如走马灯般相继出现,但旧的社会势力已无法建立统一的、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这种情况与辛亥革命前明显不同。

有人评论说,辛亥革命导致中国军阀割据,社会更加混乱。似乎革命只能摧毁旧的,却建设不起新的,白白造成社会混乱,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观点。事实上,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后,旧势力只能靠赤裸裸的残暴的军事力量维持统治。显然,这种方法不能持续很久。而且军阀混战分化了旧的统治势力,也有利于以后人民革命的发展。

辛亥革命带来了民主意识的高涨和思想的大解放。

民主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的认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孙中山特别提出要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民”,这是他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是提出来却没有实现和根本没有提出来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民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前活跃,群众活动增多。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为没有辛亥革命所营造的社会氛围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就很难发生。

还有一点就是解放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过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连皇帝都可以推翻。那么,有哪些陈腐过时的东西是不能被怀疑和推翻的呢?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了一篇《论偶像毁灭》的文章,说:“其实君主也是偶像,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突出的作用。指挥全国,被称为国家元首,靠的是所有人的迷信和尊重。一旦国家灭亡,...比普通人还要可怜。”五四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与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

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提出的民主、和谐等历史功绩应该有正确的评价,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洪秀全当了国王,实际上是皇帝。戊戌变法是由一个好皇帝实现的。义和团运动还在打着帮清灭洋的旗号。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法国是实行* * *和政体的大国,其他都不是* * *和政体。当然,也要看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有弱点和不足。首先,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不够。单纯的以为推翻清政府就会成功,结果清朝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问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二,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工农群众还没有被广泛发动起来。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爱国青年。他们在共产党和新军中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力的革命宣传,获得了相当的同情。这就是武昌起义后大部分省份反应迅速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发动了群众,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它没有能够依靠和动员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在农村。没有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参与和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孤军奋战,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面前容易妥协,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根源。第三,国联是一个相当松散的组织,成员复杂。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内部分裂,无法形成推动革命前进的强大核心。综上所述,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提出科学明确的革命纲领,依靠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由理想一致、纪律严明的先进分子组成。因此,尽管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也迫使许多投身于这场革命或受到这场革命影响的爱国者,开始认真反思国家和社会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寻找新的出路。

迈出第一步之后,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 * *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