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济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介绍

严济慈(1901.1.23—1996.11.2),字慕光,号岸佛。

浙江东阳人。

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名誉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们尊称他为“教育大师、科学大师”。

1914就读于东阳中学,1918四年以第一名毕业。

1918年夏天参加全国六大学区师范院校联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转制为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当时南方年轻人向往的最高学府。

由于他是家乡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东阳中学当时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重点中学。

进南高的时候,一开始学的是商科,一年后转了工业专业课。第二年,我转到数理化系读二年级。我师从数学家贺鲁和熊庆来,物理学家胡等人。

1923年夏天,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并因修满规定学分获得了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成为国立东南大学第一期唯一的毕业生。同年,南高并入东大,1927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1928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更名为南京大学。

大学期间自学法语,在中国科学社任职,编写过《初中算术》、《几何证明方法》等教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3大学毕业后,带着稿费,作为南高东大附中和暑期学校老师的报酬,以及何路、胡、熊庆来三位老师的资助,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短短一年时间,我拿到了巴黎大学普通物理、微积分、理论力学三个主要学科的证书,拿到了数学科学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得到了法国教授的高度赞赏。

此前,法国不承认中国大学毕业证的有效性。从严济慈开始,法国开始承认中国的大学文凭与法国的大学文凭具有同等效力。

然后他师从物理学家c .法布里。

1927年,刚刚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导师Fabry第一次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宣读了一篇并非自己研究成果的博士论文《电场作用下应时形变和光学性质的实验研究》。这是法国科学院第一次宣读来自中国的论文。

由此,严济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精确测量应时压电定律“反现象”的科学家,也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27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华学院、暨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现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任物理、数学教授。陆学山、钱、顾、于、吴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学生。

1928年冬,张宗英夫妇再次赴法国调研,期间到居里的实验室帮忙安装调试显微光度计,并用于测试和研究。

1930年底,他回到北平,成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兼所长。一年后,他还是镭研究所的所长。

连续谱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32参与建立中国物理学会。

1935年,法国科学家伊奥里奥·居里和苏联科学家卡皮查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抗日战争时期,他开展社会救国活动,在科研制造中为无线电发射机、五角测距镜、望远镜的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获国民政府胜利勋章。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并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平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长。

65438-0949参与中国科学院筹建。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常务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主编。

同时在1958参与创办中科大,教了6年普通物理,并担任副校长,培养了很多人才。

65438年至0978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提出“创建世界通用大学,育天下英才”的建校目标,后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

1978年,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后分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1991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军官”。

严济慈一生为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

他是我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压力对照相乳剂的作用和光学仪器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严济慈的妻子张宗英,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20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她是中国最早的八名女大学生之一,是曾在两江师范学校(由1914改为南师大)任教的老教育家张合领的女儿。

有五个儿子:严有光、严双光、严四光、严吴广和严陆光。

主要论文

《普通物理学》(钟政书店,1947)、《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1966)、《严济慈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对公共事务的意见

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果你发表的论文在10年内没有被引用过──因为科学研究永远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做这个工作,可有可无,与整个科学无关。

一个科学家要成为杂志报纸上的新闻人物不难,但要成为书上的人物就不容易了,至少要几十年,他的研究成果要在书上被提及。

.....对于这些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越是简单的教科书,提到他们的名字越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一个学者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个新闻人物,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做研究工作,在科学的发展上做出成绩,努力做一个书本上的人物。

鲜为人知的严济慈故事。

严济慈(1900-1996),浙江东阳人。

1923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本科学历。

在巴黎大学学习后,专攻物理学,并于1927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

同年回国,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1948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学造诣很深。

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名誉主席。

严济慈从小聪明好学,参加了小学和中学毕业考试。他是全校第一,全县第一。浙江省教育厅举行全国六所师范大学联考,全省第一。考上南京师范大学复试的时候,他还是第一。

年份是1918,严济慈是18岁。

严济慈进的这所大学,与北大并驾齐驱——人好的时候叫“北大南高”——高等学府,专修高级商科,一年后转入工业专。

1920转到数学物理系二年级,师从熊清来、何路等名师,并在这两位留法教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法语。

当时在留美博士郭秉文、刘伯明、陶行知的主持下,部分院系设置为中国第二所国立大学——东南大学,其他院系仍由南师大管理,双轨并行,直到1923师大合并为一所大学。

严济慈调到师范大学数理化系(后改为文理系)后,还在东南大学兼课,所以1923年6月从南师大毕业时,也拿到了东大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

有意思的是,南师大和东大的双轨制,让严济慈成了南师大的“最后一个弟子”和东大的“第一个学生”。

在校期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严济慈在熊庆来、何路等教授的指导下,编撰出版了《初中算术》和《几何证明》两本书。

后来留学法国的费用主要靠这两本书的稿酬。

性格和学习都很优秀的严济慈不仅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倾慕,也赢得了一个美丽脱俗的女孩的青睐。

她就是张佩英,东南大学的学生,严济慈的终身伴侣。

在法国学习仅一年后,严济慈就获得了数学和科学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并为此庆祝了一段时间。

两年后,他的创造性研究大大突破了导师法布里最初拟定的博士论文项目,以“电场下应时形变和光学特性的实验研究”毕业论文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

在当选为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举行的仪式上,法布里自豪地宣读了他的中国学生的论文。

第二天,《巴黎晨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法布里和严济慈的大幅照片。

这时候,严济慈名声大噪,成为巴黎学术界的新闻人物。

在这方面,许多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人受到鼓舞。

在分享这一荣誉的中国人中,有一位徐悲鸿,他曾就读于国立美术学院,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1927年夏天,严济慈回到了中国。

在船上,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大三五岁的同胞。那人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你好,严济慈博士,我在早报上看到了你的照片和名字。

对了,我叫徐悲鸿。“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一下子就很合得来,而且很合得来。

途中,徐悲鸿为严济慈画了一幅肖像素描,并用法语写了一行小字:“科学之光,1927,徐悲鸿”。

这不仅包含了严济慈研究的光学和他的字体大小(木光),也表达了徐悲鸿希望严济慈成为照亮黑暗中国的科学之光。

回国后,他们先后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严济慈在物理系,徐悲鸿在艺术系。

从此,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