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论文
什么是跨学科整合教育?其本质是通过多学科课程资源的介入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本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者舒梅克在1989中提出了跨学科教育的定义。教学跨越学科界限,结合课程的各个方面,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广泛的领域学习。
这样,校际融合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分离、孤立甚至对立的现象和问题。通过校际整合,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融入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从而打破知识教育碎片化、学科课程孤立化的局面,实现多学科知识在整体上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全面综合关系。
一、跨学科整合教学跨学科整合教学以其独特的价值和区别于孤立学科教学的明显优势,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改实验和课改活动中,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经验探索备受关注。
但总体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科课程固守传统的教学思维。在跨学科整合意识尚未确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受不同学科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同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科思维相对独立,教师习惯于以固定的学科教学思维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学生接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对单一,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学科思维和课程资源无法有效地相互融合,跨学科整合。
2.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只是简单的重叠,学科之间的知识并没有加深学科之间的融合。主要目的是运用学科间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思维,进行学科间的知识合作、方法整合和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但在一些老师所谓的“跨学科整合”教学中,往往存在不同学科知识在课堂上的随意堆积、简单拼凑和“暴力”叠加,是为了“跨越”而进行的半机械式“整合”。
3.跨学科整合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以知识学习不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过程的要求,绝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有的知识学习都要转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没有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就会成为脱离现实生活的孤立存在,知识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僵化的认知活动。
然而,在目前的“跨学科综合教学”中,课堂并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跨学科的知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存在脱节,导致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知识学习服务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功能也难以发挥。
4.学科教学的孤立和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导致学科知识能力和完整解题能力的不匹配。孤立的学科教学和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是当前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学生难以通过知识学习形成全面、完整、开放的满足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解题能力。
比如钻木取火,就是一个需要综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的问题。
什么样的木头,什么样的植物,从生物属性上来说都是容易点燃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这与温度、闪点、反应等因素有关。学生需要调用相关化学学科的知识,以及如何建树。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运算等数学学科的能力。
所以,即使只是简单的钻木取火,仔细研究也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可见,孤立的学科教学和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需要,有效突破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实施跨学科的整合教学。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打破学科教学的孤立与隔绝,克服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分散化,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实现学生多维度、系统化、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要求。
为了解决低层次、浅层次的跨学科整合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全面、完整、开放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对跨学科整合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积极思考。
1.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开放包容的跨学科教学课堂,首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
传统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讲课、讲解、演示、模仿、练习等。
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展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使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得到清晰的界定和突破。
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解决具体的、单一的知识问题上,在实践中可以说是有效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意味着现实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更不能等同于学生全面、完整、开放的解题能力。
新时代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构建开放的现实学习场。
真正的问题,开放领域,是适应跨学科综合学习的教育方式。
笔者认为,校际融合教育应该有两个基本价值。第一,校际融合教育的教学情境是真实的,应当来源于生活实践,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只有注重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和创新品质。
第二,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和现实的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
在这个学习领域,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习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的叠加,还伴随着情感、意志、精神、德性、品质、灵性等学习者的诸多内在特征。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开放、包容的学习场,让学生在这个特定的学习场独立、自愿、自由地表达和应用跨学科的知识、思维、方法和技术,构建多学科内容资源之间的关系和有效整合。
2.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综合教育功能,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是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促进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核心使命和价值追求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德育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认为,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通过特定的学习方法所培养的(横向)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横向)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在动力系统的整合。
可见,核心素养实际上是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跨学科知识和思维的融合。
核心素养内容的整体特征不仅决定了核心素养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意义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而且决定了学生掌握核心素养的过程和途径应该是跨学科内容之间的交叉、融合和* * *互动。
可以说,学科间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建设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跨学科课程。
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统一所有学科,尤其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美术等学科。
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教育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教育价值。
同时,加强学科合作,发挥综合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在各级、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改革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项目学习(PBL)等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通过学科融合、项目探索、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动手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多种多样的学习实践,给予学生更具空间意义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是对学习者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动机、精神乃至身体的全方位投入过程,使学生不断认识自身内在特征,挖掘自身潜力。这样的学习活动,最终会使人成为不同的人,独特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有个性特征的人。
这个“全面而个体”的生命体,不可能生长在学习和实践的纯粹孤立的“土壤”上,而需要得到各种“养分”的滋养,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学习。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可能通过僵化、僵化、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具有个性特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是要积极探索基于跨学科融合的多元化学习实践。
传统的课堂学习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练习、学科技能的训练和考试对策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情感、差异化的认知体验,难以真正挖掘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生活体验,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因此,只有实施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进入跨学科融合的综合学习空间,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跨学科融合教学以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基础,打破知识内容的界限和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协调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探索各种学习实践,为学生创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空间。
跨学科融合教育不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局限于学校课堂,而应充分利用校外社团、博物馆、实践基地、虚拟空间等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
这些“大课堂”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项目探索、动手合作和实践创造,使学习活动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4.倡导多维学习评价模式的学习评价是为了建立协同评价机制,通过收集学生和课堂的信息,通过比较形成判断,实施反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
类似的术语还有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习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课程性评价。
学习要有反馈,反馈要有评价。
跨学科整合教学需要建立协同评价机制,倡导多维度的学习评价模式。
跨学科整合教学应根据评价主体积极开展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特别是在实际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沟通合作、质疑反思、批判性思维等复杂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评价内容既注重学生对跨学科知识流动和应用的评价,也注重对不同学科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和学科素养整合的评价;学生对智力因素(如知识学习、观察、理解和创造力)和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动机、意志力和参与)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思维过程和技能提高的评价,也要重视对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的评价。
对于评价对象,既要评价学生个体和团队成员在跨学科融合教育中的学业成绩,也要评价班级、学校乃至区域实施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整体水平,形成从起点看变化、从现状看提高、从结果看提高的增值评价模式。
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并深度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使知识应用具有灵活性和可移植性,使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使人才培养具有复杂性和创新性。
跨学科整合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深化改进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张嫂
如果你对自考/成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