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京有个高校挑战杯。谁知道怎么介绍?我想参加。条件是什么?

关于举办第四届首都大学生“挑战杯”的思考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

(草稿)

学院和大学:

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钟发[2004]16号)文件精神,激发首都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热情,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学习、创新应对挑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定于2007年3月至5月举办第四届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挑战杯”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组织结构

(略)

二、实施细则

(一)工作的要求

1.凡2007年7月1日前正式报名的各类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高等学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的中国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参赛作品。

2.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三大类。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的作者仅限于专科生。科技发明分为A、B两类:A是指科技含量高、生产投入大的作品;B类是指成本较低,给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3.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包括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于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为使该类作品更好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参赛作品一般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参赛选题建议》(见附件)的范围内选取。哲学社会科学类词条可包括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采纳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咨询报告,并附用人单位使用证明及相关鉴定材料原件、复印件。

4.申报的参赛作品必须是竞赛年度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国家级获奖成果不纳入申报范围。

5.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申请人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发表的相关著作上的署名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须为学生且不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必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都是学生。所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按照学历最高的作者分为专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进行评审。

6.当参赛作品涉及以下内容时,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发现或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必须有省级以上农业部门或科研院所的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出具的证明,证明研究过程未对被研究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新药研究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机构认证;

医疗卫生研究一定要通过专家鉴定,最好附上公开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涉及燃气器具和其他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器具的研究,必须经国家相应管理部门的授权机构认证。

7.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老师(或教研组)推荐,并经推荐人所在单位确认。

8.参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9.经参赛高校初评,各校入选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2。其中,自然科学和科技发明类学术论文不超过6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不超过6篇。每人限报一篇,每类研究生作品不超过申报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生作品不超过研究生作品总数的1/2。

(2)报告要求

1.参赛作品报名表与第四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报名表统一,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发放。

2.工作申报相应栏目须经学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3.工作申报中表B1(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中的工作分类栏,必须由作者根据工作的学术方向或涉及的主要学科如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与生产)》中的作品分类栏应由作者根据作品的发明与创新类别如实填写。如果此栏填写不正确,将会影响作品的最终得分。作品申报中的形式B3(科技发明生产)必须附有研究报告,以及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以及鉴定证书和应用证明。

4.参赛作品每篇短文8000字以内,每篇调查报告15000字以内。(超过30%字数的作品会被直接淘汰)

5.申报作品书面材料一式五份,通过互联网(网址:www.bjtiaozhanbei.org)上传一份。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相关材料必须与申报书分开装订,附在申报书后,用燕尾钢夹夹在一起。不设置作品资料封面,禁止以任何形式展示作者姓名、学校、指导老师等信息。

6.按照申报的格式要求写文章。

㈢竞争进展

1.组织申报阶段:(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07年4月15日)

高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负责其作品的征集、汇总、初评、推荐和资格审查,并在截止日期前报送组委会办公室。

投稿方式:请将书面材料邮寄至组委会办公室。文字材料的制作方法见附件。

根据指定网页上的相关说明上传电子材料。

2.审查阶段(2007年4月15日至5月31日):

大赛组委会将邀请相关高校和社会专业的专家、学者、教授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统一评审。

3.总结表彰阶段(2007年6-9月)

根据工作情况和评估结果,开展各级总结表彰工作。做好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学作品竞赛工作,组团参赛等相关工作。

4.展览阶段(2007年9月)

计划举办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成果“挑战杯”展览和首都大学生自学社科论坛。

(4)奖励

会有大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金比例大概是5%,10%,20%,45%。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和成果分别按上述比例进行奖励。

高校的组织奖有好几个,要求各参赛高校在评选和提交参赛作品的同时提交申请报告(一份书面材料)。

(五)质疑与处理

本次大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大赛办公室将接受实名查询,由组委会按程序处理。

各高校要以严谨的态度对作品进行评选和评审,严格控制其原创性、作者资格和审稿人资格。入选全国挑战杯的作品在本次比赛中不得有较大改动。全国挑战杯大赛前两周,团市委大学部将发布本次大赛获奖作品全文。

(六)授权委托书

本次大赛所有作品的作者必须签署一份委托书,授权首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主办方在网上征集并发布其作品,以供监管。

三、工作要求

“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是高校团委多年坚持的品牌项目,科技学术活动也是首都高校团委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高校团委和学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扩大宣传,确保这项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