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历程和背景
2011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历程和背景,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在35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税制改革。随着65438到0994的税制改革,我国形成了以增值税为主体,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统一的内外流通税制;2004年,我国在东北地区率先实施增值税由生产转向消费的改革,随后扩大到全国增值税转型,扩大了增值税允许抵扣范围;2009年,中国实施了新的营业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暂行条例。消费增值税改变了15年购买固定资产不抵扣进项税的政策;然后是2012国务院发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纵观我国几次税制改革,可以看出三个特点和两个影响。第一次增值税由生产改为消费,第二次增值税抵扣范围逐渐扩大,第三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行业逐渐增多。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逐步优化了我国的税收结构,减轻了我国企业的税负。而这次呢?营改增?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将优化我国的税收结构,还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营改增?引言的意义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但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在50%左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30%多,而且在第三产业中,以低端服务业为主。没有高技术服务业的支撑,第二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比比皆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了使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逐渐被提上日程。营改增?它是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那又怎样?营改增?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推动中国低端服务业逐步走向高端服务业。
第三,?营改增?的意思
?营改增?它是配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而出台的,所以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要理解这个意思,我们必须明白两件事?怎么样?问题?营改增?如何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如何推动中国服务业从低端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发展?先从营业税和增值税本身说起。营业税征收范围包括: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七项服务(即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和服务服务业),均按比例税率征税,征税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增值税征收范围包括:销售货物和进口货物;基本税率为17%,具有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专业化协作的优点,其征税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征收的格局。二者并存的最大弊端在于:第一个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存在营业税本身的重复征税,第二个增值税的链条不健全。针对第一个问题,以服装厂的生产流程为例。服装厂的营销费用必然包含在生产服装的成本中,这部分费用会在增值税中一次性征收。
广告也可能用在营销上,这部分费用也是广告公司的收入。广告公司属于服务行业,同样的钱还要再交税。对于第二个问题,增值税链条不完善。在上述过程中,整个过程既有营业税,也有增值税。比如做衣服征收增值税,但是融资租赁设备征收营业税。如果能实现呢?营改增?完善增值税链条,企业生产过程中服务环节的费用也将得到抵扣,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重视整个生产过程中服务环节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服务业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也是刚刚提到的第一个?怎么样?答案。?营改增?对不同的企业会产生不均衡的影响。让我们来看两个公式:
应交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17%-外包项目价格?17%。
应交营业税=营业额?税率。
因为计算方法不同,?营改增?同一家企业,前后税负必然会有变化。那么哪些企业的税负可能会增加,哪些企业的税负可能会降低呢?观察增值税应纳税额公式,其他条件不变,外包项目价格越大,应纳税额越小,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是高科技和高学历人才的投入。营改增?之后,这部分投资可以作为税收抵扣进行抵扣,从而减轻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其竞争力。相反,对于那些投资少的小规模服务业,消费型服务业的税负会增加,这样国家就可以用税收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低端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型。这也是刚刚提出的第二个?怎么样?问题的答案。总而言之,?营改增?这也是的意思。
计算结果表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左右,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0.3%和0.2%,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下降0.4%,拉动居民消费约1.1%,社会投资约0.2%,出口约0.7%。可直接带来新增就业70万人左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税收收入预计减少6543.8+000多亿元,物价总水平也将下降。其意义在于:首先,可以减轻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并将增加现代服务业相关业务的投资;然后可以打通、延伸、拉长现代服务业企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企业将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务转为外包,从而促进社会专业化的进一步细化;最后,可以为大型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提供完善的税收制度保障。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脱离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