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比较论文
两次战争都是以鸦片开始,以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告终。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和特征的历史事件。因此,在讲授这两课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
首先,两次鸦片战争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对比分析一下,找出它们的异同。
两次战争的根源都是所谓西方文明国家的入侵和扩张。英国第一次迫切需要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获得买便宜卖贵的特权。第二次是英法美等国想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使之合法化。所谓的战争导火索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理清这一特定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蓍草事件和马父事件。想象一下。不会的,他们还是会再找一个借口发动战争,因为他们已经选择了中国作为侵略目标,而且蓄谋已久,战争迟早会爆发。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教学中,通过历史的表面现象,启发学生认识侵略者的本质和狡猾手段,区分不同历史时期、阶段和发展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在这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我们试着比较一下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的态度,不难看出清政府丧权辱国,人民英勇不屈。例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清政府中,道光感到恐惧,派齐山到广州与英国军队谈判。祁山妥协了,一山投降了,牛建临阵脱逃了。后来,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王霞条约》、中法《黄埔区条约》相继签订。爱国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关天培、葛、陈化成英勇牺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没有认真做好战争准备,完全寄希望于俄美“调停”。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最后签字。保卫大沽堡的士兵向入侵者开火,大沽人冒着枪林弹雨给士兵送去糕点和面条。
我们来分析一下战争的性质、结局和战败的主要原因。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英法美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中国是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特别是清政府的长期“闭关锁国”。
那么,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巨大的权益:中国失去了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不断向中国市场倾销,中国经济被扼杀,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更加尖锐,这也加剧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被迫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列强的强盗嘴脸和清政府在步步退让中的腐败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