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论文第二册
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网络政治是现实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在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世界中的进一步发展和体现。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网络政治将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中国与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以及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网络政治;政治发展;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领域的积极政治变革,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从不完善、不稳定向完善、稳定转变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联系的政治现代化过程,是中国政治领域的积极变革和进步,是当代中国深化政治民主化、提高政治诚信、政治稳定和政治效率的过程。目前,网络政治的兴起可以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政治文化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middotA & ampmiddot阿尔蒙德和西德尼& middot西德尼·韦尔巴认为:&;ldquo政治文化一词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制度和制度各部分的看法,以及对制度中自我角色的态度。& amprdquo[1]政治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西方学者的跨国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表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上,还体现在政治文化上。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民主政治文化。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政治文化的变迁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罗伯特&;middot普特南(Robert D. Putnam)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意大利各地区制度变迁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对制度的有效性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历史土壤肥沃,那里的人们从传统中汲取的养分越多;而如果历史的营养差,新的体系就会受挫。[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不参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大一统观念和君权观念,极大地泯灭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个体自由,使自由民主难以在中国的社会母体中萌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 amp;ldquo旺图rdquo市民和农民都是&;ldquo合适的人。或者& amp人rdquo。在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公民、自治、主权、自由、民主等概念根本不存在。在君主政体相对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逐渐凝聚成稳定的价值体系,分散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借助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化渠道代代相传。[3]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许多消极因素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显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不参与性和一些消极因素与中国政治发展所要求的积极参与型政治文化并不匹配。
网络政治的兴起是对这种非参与性政治文化的巨大冲击,有利于中国非参与性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性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变。网络问政的兴起,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一种极其便捷和廉价的方式。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只需要一台电脑,打开互联网,承担一定的上网费用,大大降低了公民的参政成本,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网络传播的平等性和参与过程中的匿名性使网络政治的参与者能够自由、自主、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网络政治的开放性大大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强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使网络政治参与者真正体验到现代政治生活的民主。研究表明,网络参与者的民主精神强于普通公民。[4]网络可以使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政治过程中参与者的互动性,使参与者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互动感受,从而大大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兴趣。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很多时候,公民可以非常顺利地访问各级党政部门的网站,获取党政部门的相关信息,在一些党政部门的电子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党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的发展使公民通过互联网与党政领导沟通比以前方便和容易得多,大大削弱了官僚体制下的等级观念,提高了公民的政治沟通和政治参与能力,激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如果说,在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有精英政治向平民政治发展的趋势,那么网络政治的发展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同时,网络空间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在网络空间中,各种文化相互渗透、激荡、影响,必然导致政治文化的变革,最终形成一种更加先进、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政治文化。[5]
总之,网络政治的兴起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和廉价的渠道,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兴趣,培养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必将对扭转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不参与性,促进现代参与式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条件下,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逐渐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美国学者加布里埃尔&;middotA & ampmiddot杏仁和小G &;middot宾汉姆&;middot小g .宾厄姆·鲍威尔认为:ldquo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化的过程。每个政治系统都有一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并向公民和精英传授政治技能。& amprdquo[6]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稳定和发展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社会化使个体政治成员获得适应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态度和技能;政治社会化可以塑造和维护政治权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政治凝聚力,为政治秩序的运行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政治社会化可以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在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传递和政治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渠道和媒介。这些渠道和媒介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工作场所、大众传媒、选举等政治活动、非政府组织等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的兴起为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媒介。
网络政治在中国的兴起,使中国公民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现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政治文化,了解政治现象,获得适应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形成相对成熟和稳定的& ldquo政治人格&;rdquo因此,它将在传承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成员和巩固政治统治方面发挥作用,也将降低逐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难度,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
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可以有效地获取广泛的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讨论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重要事件,参与与政治相关的投票或选举活动。而且这样的投票和选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干扰因素,每个政治参与者基本上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相当于直接参与社会政治实践,能够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感受作为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就我国政治参与现状而言,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相对有限,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相对缓慢,部分公民政治社会化水平较低。这样,网络政治参与的便利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为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对普通公民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以及提高社会成员在个体层面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网络政治的鲜明特征,网络政治过程中的公民政治社会化也不同于传统政治生活。首先,它是互动的。互联网的影响力建立在互动和分享的基础上。互联网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以更人性化的形式展现严肃话题,并让网民参与其中,这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者交流政治经验、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非常有益。其次,直接性高。在互联网上,网民可以直接表达对政治问题和社会事件的看法和意见,可以直接参与网络投票或网络选举活动,从而培养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热情、理性、宽容和合作精神,积累基于信任的社会资本,获得一些直接的政治经验。再次,多中心性。网络以离散的、非中心的结构模式运行,基本消除了歧视,使传统的、统一的政治控制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引发了政治社会化模式的新变化。但另一方面,庞大、分散、价值观和政治观点各异的网络信息的存在,也要求网络政治参与者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善于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进行政治思考,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这对提高公民的政治技能,形成稳定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有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进入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互联网将在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对提高中国公民的政治知识和技能,塑造中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和意识,维护中国的政治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结构的合理化。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逐步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加上统一的思想宣传,将社会成员严格束缚在简单的地位等级制度下,缺乏流动机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被称为&;ldquo整个社会&;rdquo。这种整体的社会制度是建立在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和垄断之上的。[7]在这种状态下,国家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几乎不存在了。国家以各种运动形式将中央政府的经济、社会、文化转型目标嵌入基层社会,将基层社会转化为国家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国家不能再完全垄断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经济资源开始向社会其他层面扩散,非政府组织也获得了很大发展,从而使& ldquo整个社会&;rdquo的一些特征开始减弱。然而,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失衡依然存在,国家过于强大而社会力量过于弱小的局面并未完全改变。
网络政治在中国的兴起对于改变&非常重要;ldquo强势国家-弱势社会&;rdquo权力结构必然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网络政治的兴起也是国家与社会权力平衡的过程。目前,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完善,成长环境不健全,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政治参与重要渠道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整体上看,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现有的制度环境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制约和控制取向,严重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实力和规模的发展壮大。[8]网络媒体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网民的自主、平等和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具有政治利益和政治倾向的网民开始结合在一起,大量的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 ampldquo虚拟社会&;rdquo开始生产。这些在线政治论坛和网络&;ldquo虚拟社会&;rdquo无形中,大量网民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下,他们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大量政治信息,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在一定的时空内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美国学者霍华德&;middot霍华德·莱茵戈德正在谈论互联网&;ldquo虚拟社会&;rdquo说:&;ldquo网络虚拟社区不仅是互联网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的表现,也是人类进一步改变自身命运的契机。& amprdquo[9]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调查表明,互联网只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工具。然而,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民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即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中国很多网民如果一天不去论坛看帖子,不灌水,就会觉得不舒服,这让中国网民更愿意参加网上的社团,或者在网上发表对公共事件的看法。这样,网络极大地加强了公民、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在网络中形成了各种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与传统社会相比,网上政治论坛和网络& amp;ldquo虚拟社会&;rdquo组织起来更加方便,几乎不受地域限制,大多数成员也没有身份限制,大大拓展了网民的交流空间。一些网络政治论坛和网络&;ldquo虚拟社会&;rdquo它有着和传统组织几乎一样的组织结构,包括等级制度和官僚制度。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非政府组织经常利用互联网联系和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并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在网络中与政府组织斗争和合作的技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力量不断平衡、和谐相处,国家与社会结构合理化是必然趋势。美国学者罗伯特&;middota .达尔(Robert A. Dahl)认为,社会组织的出现,不仅仅是国家&;mdash国家治理过程民主化的直接结果也是民主过程本身运作的必要条件。它的功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强制,维护政治自由,保障人类福利。[10]在线政治论坛和网络&;ldquo虚拟社会&;rdquo毫无疑问,“中国”的大量生产壮大了公民社会的力量,提高了中国公民的社会行为能力,对制衡过于强大的国家权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网络问政的兴起有利于改善政府的决策和协商过程。英国学者蒂姆&;middot根据蒂姆·乔丹的说法,&;ldquo网络的沟通能力克服了许多基于身份的不平等,它可以容纳许多人同时与许多其他人沟通,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控制公众决策的官僚制度。& amprdquo[11]随着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公民可以在信息对称、信息真实的环境下清晰地了解政府的工作程序,这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加透明。而且在决策和咨询过程中,政府可以进行民意调查,在网上咨询公民意见,既能有效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又能充分吸收和听取各种社会群体的意见。此外,网络信息内容丰富、易于检索、易于复制、成本低廉,可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拓展自己的利益,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关注国家权力尤其是政府权力的运行,更加积极地参与政府决策过程。这样,随着网络政治的兴起,以参与、回应、互动为特征的新决策理念开始渗透到公众生活中,以科学理性、平等协商、利益协调为特征的新决策模式开始出现,对探索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多向互动的利益表达和决策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网络问政的兴起有利于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作为政府机构,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各级政府适应网络发展特别是网络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网络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时代政府办公管理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逐渐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近年来,中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府上网热潮的高涨,电子邮件的使用、网上信息发布、信息资源共享、视频电话会议、电子税务等明显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府运行成本,减少了普通公众对政府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政府行为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网络政治的兴起为有效的民主监督提供了重要手段。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民主监督机制建设的政策和法律。然而,我国目前的民主监督机制仍然是我国政治制度中非常薄弱的一环,不够完善和有效。缺乏良好的民主监督机制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网络政治的兴起,一种新的民主监督形式&;mdash& ampmdash网络监督正在形成。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以及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了监督的大众化、经常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有效遏制政治腐败。同时,我国近年来的诸多事件表明,一些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和网络舆论的监督,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督促有关部门解决。2007年7月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达到6543.8+620亿,仅次于美国(2654.38+0654.38+0亿),位居世界第二。在中国网民中,超过40% (43.9%)的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呈现出强烈的高学历特征。这使得我国网络监督拥有了一支庞大而高素质的队伍,为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网络监督可以成为我国民主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监督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标签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和虚拟性,与传统政治相比,网络政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网络政治,虚拟与现实天生,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融为一体,可控性与高透明度并存。这样,网络政治一方面是现实政治在网络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现实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政治的兴起在许多方面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但也应该看到,网络政治的兴起是一种& amp;ldquo一把双刃剑& rdquo在我国当前的网络问政过程中,网络问政的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网络问政的过程缺乏明确的规范,网络舆论存在较大的炒作和操纵空间,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网络政治的发展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和规范这些问题,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思想教育,增强其自律精神,并加强相关网络立法,使网络政治的发展运行在健康良好的轨道上。权衡网络政治兴起的利弊,可以说它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美]加布里埃尔&;middota .阿尔蒙德、悉尼& middot薇芭。公民文化&;mdash& ampmdash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与民主[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12-13。
[2][美]罗伯特&;middot普特南。让民主发挥作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14。
[3]刘泽华,葛荃,刘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概论[J]。天津社会科学,1989(2)。
[4]凯文·a·希尔,约翰·e·休斯,《网络政治:互联网时代的公民行动主义》。兰哈姆:罗曼& amp利特尔菲尔德出版公司,1998: 42
[5]李斌。网络政治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73。
[6][美]加布里埃尔middotA & ampmiddot杏仁,小G &;middot宾汉姆&;middot鲍威尔。比较政治学:制度、过程与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1。
【7】古马。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与民众互动关系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6)。
[8]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4)。
[9]霍华德·莱茵戈德。& ampldquo对虚拟社区的再思考。rdquo。在戴维·比尔编辑。媒体和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概念。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2006年:3-66页。
罗伯特·a·达尔多元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82: 1。
蒂姆·乔丹。赛博空间和互联网的文化和政治。伦敦:劳特利奇,1999: 82。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七年级政治论文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