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论文
总书记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发展农村经济,助力产业振兴,不能盲目跟风,搞“千村一面”。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找到一条既顺应时代大势,又突出地域特色,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产业发展之路。
根据时间顺应大势。“智者因时而变,智者因事而成。”站在时代的风口上,“顺势而为,顺势而为”才能大有可为。产业振兴不是无根之树,也不是无源之水。我们应该善于在许多方面利用形势。要利用好政策支持的潜力,把握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做好政策预测,整合内部资源,提前做好准备,迎接乡村振兴政策释放的政策红利,把政策落实作为产业振兴的基础保障;要利用好科技发展,熟悉前沿科学,把握重要民用领域科技动态,将5G、IOT等新兴技术引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利用好产业转型的趋势,看清产业周期,区分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根据周期和冷热程度调整规模,选择项目。紧跟政策、科技、产业大趋势,把地方产业发展放在时代大潮中。
因地制宜确定行业。“两块石头之间,万岁不大。”工业发展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产业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彰显地方优势,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产业。农业产业发展要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综合论证气候、土壤、光照、水质等条件,引导农民种植出口感好、质量高的农产品。在引进工业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还要牢记“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还要考虑农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时,要考虑气候条件、地貌特征、距离城市远近等因素,发展适合当地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三大产业融合的产业振兴新路。
根据个人需求开发。“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产业发展需要考虑人才、人口、人文等因素在项目中的实际作用。要匹配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考虑劳动者素质、经营者能力、服务者水平,精准引领适合上述人群的产业项目。要适应人口基本情况,明确准产业覆盖的人口范围、当地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定位。要与人文因素相协调,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特别是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注意当地的文化禁忌,避免工业项目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工业因人而兴,为人服务。产业发展从规划到推广到维护都要考虑人的因素,让人成为产业振兴的根本力量。
产业发展不能急躁,更不能盲目跟风。要因时、因地、因人找到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好路”,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