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纸2200
“一切从世博开始”,这是一句响彻世博历史的名言,也是指引我们走进世博、观察世博、评价世博的一条直线。
世博会1851首次在英国伦敦开幕,158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可以细数一下曾经代表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这些标志既有实物,又有思想,首次在世博会上呈现,所以被称为“一切从世博会开始”,说明世博会是收藏、发明、展示、发现的窗口,是人们零距离交流、对话的平台,是探索人类文明的“思想者”,是创新、突破的创作源泉。“从世博会开始”的理念和创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文明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也创造了当代人的行为和美好生活,让我们享受到进步、创新和交流的成果。这正是世博会的目的。所以我理解一切从世博会开始,世博会展现了人类的进取和智慧,一切回归社会,回馈世界,服务人类。这是我演讲的主题。
世博会之初,上海只有八岁。今天的上海是一个拥有19万人口的大都市。100年前我们就有这个梦想,那就是上海要举办世博会。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这让2010世博会有了那么多的“开始”,载入史册,所以我觉得上海世博会值得大家一起研究。
本届世博会不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城市,也是园区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独立国家馆和特色馆最多的一届。我觉得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第一次把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作为社会母体的城市上。本届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首次以城市为展览主题,开辟了独特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展览模式,不能不说是当代版的“从世博会出发”,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每个人的共同愿景,也是当今世界需要解决的话题。接下来,我们需要问城市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觉得这背后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不够美好,甚至不美好。我们明显感觉到城市作为文化载体的形象渐行渐远,这种亢奋的物质欲望让城市的文化面貌变得苍白憔悴。此外,过度的开发建设和自诩“美好”的行为,实际上造成了资源的透支,面临着“供给中断”的挑战。环境和生态遭到破坏且无法修复,人居环境恶化且不可持续。“城市病”的流行造成了生存空间的压抑,效率的降低,天空弥漫着阴霾,威胁着身心健康。这些情况都让城市里的人变得“美好”。
城市发展中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在城市的发展中解决,美好的生活还是需要在城市中寻找答案,探索路径。所以,在城市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来到城市的人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得更好。因此,我们希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能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得到精彩的演绎。这个主题首先属于上海。当然,它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 * *一起来解读这样一个主题。
一、多元交流与特殊文化
《国际展览公约》第一章第一条开篇就指出,世博会是一种展览活动,可以展示人类为满足文明需要而掌握的手段,展示人类在一个或多个领域通过奋斗所取得的进步,或者展望未来。
上海世博会和以前的世博会一样。参与者将以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展示他们的独特技能和奇迹,解释城市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今天,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也演变到了当代。显然,人们的诉求不是城市提供生理上的生活条件,而是希望城市能够在文化、生态、社会层面滋养生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人文氛围。
现在城市很难美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文化的缺失和特色的危机。人类文化遗产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特别是这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经典和精品,包含了很多城市街区的建筑。我们有很多城市街道、广场、建筑,都被列入人类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的开放,文化的交流,规划师和建筑师的流动,材料技术的普及,现在大家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几乎是一样的。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城市越来越相似,街道越来越相似,建筑越来越相同。城市和世界都是这样吗?当时梁思成先生曾指出,我们现在的居住区标准设计太统一了,“孩子哭了都找不到家。”我想,在未来,世界上的人会不会遇到以哪里为家,以什么城市为家的尴尬?这是一个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是否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是否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问题。
2005年,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约有65,438+084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通过得很顺利,只有两个国家反对,其他都同意。这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以色列。据说美国担心如果签署《文化多样性保护契约》,很可能会阻碍美国文化的输出,所以美国不会签署,另一个是以色列。在这项公约中,确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和人类的共同遗产的原则。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同意这样的原则。可以这么理解,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多样性在于不同,各有特色。试想,如果缺乏特色和趋同,除了克隆和复制没有基因差异,就不需要交流和对话。因为大家都一样,你们还交流什么?不需要对话,也没有融合发展。所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坚持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选址中确定的一个原则,希望中国馆能够有中国特色,包含中国元素。中国馆是中国建筑学会参与的技术支持,所以在选择方案的时候,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原则。
让我们欣慰的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并没有表现出大家所担心的形式上的雷同和身份上的模糊。从各国提出的方案和现场建筑的主题来看,各个国家馆使用的建筑语言和视觉效果可以说是不落俗套,极具竞争力,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研究和解读他外表的内涵。其情境的内容以及在卖弄技巧过程中的人文诉求和体现。他们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努力彰显自己的身份,宣誓自己的理念和创意,展现自己的精神和气质。在这个过程中,* * *发挥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我们通过零零将军国家馆和建筑的载体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文化的特色和文化的交流,以及这些建筑所诠释的城市生活的自信和美好。所以,我觉得这是对未来和上海非常重要的遗产。
中国馆以中国元素和庄严的气氛展示了中国发展的文化形象。卢森堡馆旁边,绿树环绕的小规模城堡创意,是林中的报告。用这个创意来表明你的身份,表明你是欧洲的绿心。大气魄,小魅力。澳大利亚馆墙壁上使用的颜色让人们想起澳大利亚的野性之美。美国馆看起来很美,很精致,充满生活气息。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皮肤,但都是那么的精彩。韩国馆以韩国文字作为建筑造型的元素,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身份,因为韩国人使用这样的文字,也体现了文字在各国文化交流和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日本馆用蚕象征中日文化交流。双方都是东方人,都是我们的近邻,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俄罗斯馆有红色、金色和白色的塔楼,是俄罗斯民间舞蹈的建筑版本。红色、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美丽、繁荣和纯洁,很有俄罗斯特色。德国馆是四个不同的可变形体,形成一个和谐的主题,体现了德国人严谨理性的风格。奥地利馆的瓷器外墙,寓意中国向欧洲输出瓷器,回归故里。沙特馆,意为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阿拉伯两大文明古国。以色列是两个线性流动的建筑。挪威馆由大柱子支撑,仿佛看到了北欧的森林。芬兰馆,意为冰湖。阿联酋被称为沙丘。巴基斯坦,设计灵感来自世界文化遗产城堡。新加坡馆由流水和花园两个元素组成,形成一个音乐盒的形状。当你进入其中,似乎你正在享受城市的交响乐。右边的荷兰馆展示的是八字形的幸福街,可以领略荷兰的街道和风采。瑞士馆,使用可降解树脂和蛋白质材料,展示新技术和新材料。西班牙馆也是采用环保材料,比如用成千上万的柳条编织成的柳条框架,可以自然通风采光。
特别想说一下英国馆,很奇怪。它是一个毛茸茸的另类建筑,七万条八米长的触角,可以随风摇摆,像一个活生生的群体。每种颜色的胡须都会随着光源而变化。这座建筑怎么会和英国联系在一起?跟英国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追求原创性一直是英国文化趋势和政策导向的重点。所以我觉得它之所以是英国馆,在于它的文脉,是英国对文化创意的追求。1998和2001年,英国政府两次发布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文件,将广告、艺术品、软件、计算机服务等1个***13行业确定为创意产业,鼓励大胆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创意理论方面,世界上有三位最权威的创意理论家,业内第一位是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他的代表作叫《创意城市》,是一本城市创新的参考书。他提出,新的城市规划策略和方法是什么?他说:“考察城市中人们如何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和行动。探索如何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和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宜居、更有活力。”我想这就是他的语境。国家鼓励你有创意,很多理论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英国馆。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馆来自英国,代表英国了。
总的来说,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建筑博览会,给了我们启示和教训。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不必过于担心特色的消失和传统的中断,事物总会在发展中调整自己的方向。看到大家都在收敛,就会调整,不会收敛。
人们在实践碰撞的过程中收获的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对话过程中,既要包容不同文明的存在,又要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既要借鉴先进成功的经验,又要发展展示自己,体现文化主权为我所用。如果这样,我们的特色就会有新的内容,传统就会发展创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就会更加优雅精彩。上海世博会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我相信一定会回报社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好。
第二,低碳和绿色行动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是创新。从1933开始,我们知道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决定有一个主题。芝加哥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所有的世界博览会都要确定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都与人类发展的主题有关,并且这些主题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50年中,大约20届世博会的主题中,超过三分之二与地球、生态和人居有关。
1962《宇宙时代的人》,1967《人与世界》,1970《人类进步与和谐》,1974《环境》,1975《海洋》等等。都和生活环境有关。1985有两个会话。直到2008年在西班牙,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
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主题与生态和环境有关。显然,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验证环境和生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主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觉得这个主题的妙处在于“更好”的趋势,让生活变得更好,有一种期待。所以,世博会不仅仅是文化,更是生态和绿色。上海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上海提出了低碳发展模式,启动了工业、交通、资源循环和低碳实践领域的200多个重大科技项目,为低碳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上海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首批两个低碳城市发展试点城市之一。
可以说,上海的低碳模式路径已经清晰可见。2010上海世博会非常关注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去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峰会,也是上海谋划科学发展,走出一条低碳之路的实践。我们举办了这次世博会。在世博会进程的各个方面,如选址、布局、建筑、公共设施、交通和服务,我们都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这应该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含义。
2009年7月,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发布了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这是组织者举办绿色世博会的重要信号。8月,联合国联合规划署发布了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肯定了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努力和低碳措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世博会也是一次聚焦低碳实验和绿色行动的环保盛会,亮点颇多。
首先我觉得是位置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的选址非常具有战略性,选择了市中心的旧工业改造区,既符合城市的主题,又促进和实现了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激活了衰败的老城区中心,让它重新美丽起来。
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园区目前的位置是上海和中国现代钢铁和制造业的制造地,主要是以船舶为主的工业区和码头区。5.28公里范围内形成的布局混乱、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涉及到旧区改造、工业遗产保护等问题。选择这样的区域作为世博会的园区极具挑战性。公园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没有使用通常的推土方法来挪用场地。而是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城市、尊重资源的理念,除了搬迁部分工厂和居民,尽力保护、利用和改造遗址的老建筑和现代工业遗产。预计将有38万平方米的建筑纳入保护范围,25万平方米的原有工业厂房将改造为场馆和配套用房。这不仅使5.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焕然一新,也促进了浦东浦西城市更大的活力和城市功能完善。654.38+0万平方米的新型生态廊道将极大改善该地区的生态质量。此外,未来还将布置许多公共艺术作品,这也将使这个曾经灰色的文化角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论坛新闻)。上海世博会的选址理念必将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影响深远。选址是非常明智和具有挑战性的。采取的措施很好。
第二,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造就了低碳排放的绿色园区。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单体建筑,无论是永久建筑还是临时场馆,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改造旧建筑,设计师在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环境负荷方面都采用了先进有效的技术和材料。整个世博园体现了低碳世博的理念。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园里的交通。采用零排放的规划理念,建立加氢加油站。超过65,438+0,000辆超级电容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用于解决交通问题。第二,在能源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综合光伏和光热,以及风能、地热、水源热等。,为城市建立新能源结构做探索实验。第三,在绿色建筑上,技术更胜一筹,在节能、节水、节材、面试通风、外保温、雨水回收利用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集成利用,其中一些始于上海世博会。
主题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墙,面积达5万平方米。之前爱知世博会最大的绿墙,我们比它大一倍。此外,五个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探索馆由一个旧电厂的主楼改造而成,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这可能是中国第一座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绿色建筑。世博中心堪称绿色科技的赢家,节能节水效果良好。节能率高达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61.3%,杂用水占生活用水量的76.7%,再生雨水利用率可达3万立方米,程控微灌系统可节水50%至70%。
第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推出是绿色行动的集体亮相。始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2010世博会的亮点。这也是老城区,老街坊,规划意图明确。一方面会为各国提供优秀的实践案例,同时实践区域本身也会成为最佳实践案例。最佳实践区保留了工业建筑,占区域内建筑总量的60%以上,体现了保护前提下的恢复、改造和利用。使其具备新的功能、节能环保的特质,并嵌入一些文化、时尚的元素,既保留了历史基因,又彰显了时代精神。28个国家56个城市,其中15个城市有实体展会。这个展区既能让大家领略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理念和经验,又能满足参观者的亲身体验和现场感受。这是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集中展示街区,是解读博览会主题的“样板间”,是绿色行动的集体亮相。在这里,我觉得有很多细节,值得好好看看。像德国的建筑,节能率高达90%。我们说建筑耗电,但它能发电。非常不透气,可以保持空气清新。包括保持室内恒温,争取高舒适度,都有不错的表现。上海的展品,我觉得也是节能环保技术的集合,70%是成熟简单的技术,30%是前瞻性的引导性技术。这些技术体现了上海乃至全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先进和实用的东西,也值得一看。
还有一个英国建筑的特别推荐。原版在英国伦敦郊区。这是一个名为零排放建筑的获奖项目。现在搬到了上海,搬到了最好的城市实践区。不用去伦敦也能参加这个非常著名的建筑,会让你大吃一惊。哥本哈根还有一个自行车城要建,2025年碳中和,零碳。有很多项目会让你大吃一惊。相信以上海世博会为起点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加上众多优秀案例,一定会成就直观的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