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罗马音乐时期到贝多芬时期概述

西方音乐史大致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古希腊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和20世纪音乐。

首先,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

对于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的具体情况,由于留下的音乐资料非常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音乐知之甚少。古希腊音乐的起源与对神和神话传说的崇拜有关。“音乐”一词来源于“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的女神。著名的神阿波罗、雅典娜和狄俄尼索斯都是艺术之神,据说音乐是他们创造的。古希腊音乐在宗教活动中被广泛使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希腊,竖琴和提琴是主要的乐器。它们是由不同的神发明和拥有的,所以它们常常与不同的神的崇拜联系在一起。七弦琴是一种弦乐器,多用于独奏伴奏、史诗演奏和歌唱,常与阿波罗崇拜联系在一起。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阿佛洛狄忒是一种管乐器,常用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在现代西方文化观念中,里拉琴音乐和对阿波罗的崇拜,以及阿佛洛狄忒音乐和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成为两种性格对立的音乐的象征。前者是冷静内敛的阿波罗风格,后者是放纵浪漫的酒神风格。

古希腊音乐在音乐理论上的遗产非常丰富,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50年)将音乐音程和节奏的和谐与宇宙的和谐有序联系在一起,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数字的完美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相似,因此音乐最能解释宇宙现象,从而将音乐带入他的抽象数字是万物之源的理论。另外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讨论音乐的社会和道德功能而闻名。完整的音乐调式系统和一套音乐术语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但音乐主要是一个一声部的旋律,没有和声和复调。音乐常与诗歌、舞蹈、戏剧相结合,演唱时有时还伴有乐器。古希腊没有留下音乐的实际声音,只是从一些文字记载、一些墓碑铭文和少量的音乐作品片段中了解到当时的音乐情况。

古罗马留下的唱片仍然不多,其音乐文化大部分是古希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是音乐的实用化和仪式化发展,军乐非常流行。音乐趋于职业化。这些都是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区别,但是古罗马的音乐在心理健康方面是无法和古希腊相比的。此时的音乐失去了古希腊的高贵和纯真,变成了纯粹的娱乐。乐器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铜管乐器,比如有直喇叭的大号,有G字形的牛角。

第二,中世纪音乐

从5世纪到14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长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基督教宗教音乐,世俗民间音乐不受重视。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所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各种艺术和哲学,都应该为教会服务。在此期间,圣歌和赞美诗在教堂崇拜中广泛传播。其中,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基本上是围绕着格里高利圣咏的修改和扩展而发展起来的。格雷戈里圣歌以著名的教皇格雷戈里一世命名,最终成为罗马天主教圣歌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这是一首在教堂礼仪中用拉丁语演唱的独唱歌曲。它庄重、节制、风格质朴,最大程度地排除了世俗的欲望。后来在它的基础上逐渐加入其他声部,形成复调音乐。可以说,格里高利圣咏是复调音乐的基础。教会对音乐的重要贡献是记谱法。Neumes,产生于8世纪,是写在歌词顶部的简单符号,可以表示语言音调的上升或下降,但没有音高位置,只能表示歌者熟悉的旋律轮廓,不能告诉人们不熟悉的音乐。圭多(约997-1050)是20世纪意大利的一位僧侣,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五线谱,为五线谱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世纪,除了最重要的基督教音乐,世俗音乐也在一定范围内自然发展。主要是一些单声部的歌曲,多以欧洲各民族的方言演唱。许多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贫苦民间艺人,对宗教音乐对音乐艺术的束缚非常不满,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世俗音乐。吟游诗人的诗歌和音乐产生于十字架的十字军东征,从11世纪持续了200年。吟游诗人主要由宫廷贵族和骑士组成,他的音乐主要以爱情题材和田园风格为主。在中世纪,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发展起来的,人声是教会崇拜中的主要音乐。世俗音乐中的器乐主要用于歌舞伴奏,多为即兴创作,无乐谱传世。14世纪,“新艺术”在法国出现,并在欧洲迅速传播。“新艺术”的概念来自法国主教、诗人和音乐家菲利普·维特里的一篇论文。这个概念很快被广泛使用,说明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潮流,不同于13世纪旧的“古代艺术”。“新艺术”的主要特征是音乐创作前所未有的世俗化。作曲家将宗教复调与世俗音乐词汇相结合,探索音乐形式创作的各种新的可能性。采用较小音符时长的记谱法,节奏记谱法系统化。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代表是马骁(1300-1377),意大利代表是兰蒂尼(1325-1397)。

西方文明史上的“中世纪”曾被认为是蒙昧的黑暗时代,但今天我们往往倾向于以更客观的态度来评判这段历史。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教会对音乐的影响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教会对音乐的重视,为统一乐器所做的努力,以及在音乐发展上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都促进了中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也使音乐资料得到了相对较好的保存。复调音乐和管风琴的出现为后来专业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这个词是法语,意思是“重生”。这一时期在西方历史上从1300持续到1650。这个词反映了思想家们对中世纪的怀疑和否定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推崇,他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很感兴趣。然而,这种复兴并不是简单地原样再现,而是通过复兴古代的精华来构建新的文化和传统,其成就很快就超越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在这场运动中,“人文主义”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也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鼓励人们张扬人性,摆脱神性的束缚,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人而不是神。他们歌颂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类的智慧,相信人类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在西方音乐史上,文艺复兴一般是指1430年到1600年左右的时期,音乐领域的变化是在文学、绘画等领域之后。人们充分相信自己耳朵的审美需求是合理的,要求音乐使自己的听觉舒适满足,否定中世纪音乐反映“天体和谐”的神学观念。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声乐复调为主,无伴奏多声部唱法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音乐家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古代乐理著作的思想,注重将音乐与文学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用音乐的音调模仿诗歌的节奏,融为一体,从而探索出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方面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另一方面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尼德兰音乐学校。荷兰音乐学派是指15和16世纪,来自低地国家的一群音乐家,主要分布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北欧地区。尼德兰学派有三代音乐家。第一代尼德兰学派,又称勃艮第学派,主要活跃在文艺复兴初期的15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重要代表人物有迪费(1400-1474)和吉勒·宾·乔伊斯(6544)。第二代尼德兰音乐学派又称佛兰德音乐学派,活跃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以约翰内斯·奥克冈(1410-1497)为代表。乔斯金(1440-1521)是尼德兰音乐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群众、世俗音乐和经典歌曲。他的作品布局严谨,处理音乐素材细腻,注重旋律与和声的和谐,注重音乐与歌词的有机结合。在他之后的重要作曲家有尼古拉·冈伯特(约1495-1560)和维亚尔特(约1490-1562)。尼德兰学派的音乐是国际化的,影响深远。

2.16世纪的世俗音乐。16世纪,西欧音乐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各国涌现出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这些音乐以声乐为主,主要有意大利牧歌、法国冠军、德国Lied、西班牙牧歌和浪漫、英国牧歌和鲁特歌等。这些国家的民族音乐倾向打破了泛欧音乐语言的长期统治地位,逐渐丰富了欧洲音乐语言。16世纪意大利牧歌是一首以高级诗歌为歌词的复调歌曲,丰富细腻,文艺而贵族。代表作曲家有费斯塔(1490-1545)、巴兹尔(Cipriano de Rore,1515-1565)、马伦齐奥(1553)。法国上松是16世纪形成的一种歌词和歌曲,都是典型的法国式上松。主要代表作曲家有克劳丁·德·塞尔米希(约1490-1562)和克莱门特·詹纳金(约1485-1558)。德国的《立德》是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和歌手演唱的复调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3.宗教改革的音乐对应着世俗音乐的发展,16世纪的宗教改革也给教会音乐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场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他所领导的新教否认传统天主教的绝对权威,强调和肯定人自身的能力,认为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的理解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路德相信音乐具有教育功能和道德影响。他把音乐改革作为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信徒在祭祀仪式中参加一定的音乐活动,试图让仪式音乐更容易被德国人理解。路德为他领导的新教创作了一首“赞美诗”。这种音乐被称为“新教圣歌”。它主要用德语演唱。一开始主要是单声部和分段歌曲的形式。如果是复调音乐,也突出了主旋律,便于大家演唱。作为对新教改革运动的回应,天主教会内部也出现了一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反宗教改革”。在音乐方面,《对宗教改革的回应》要求宗教音乐排除一切不纯的世俗因素,复调中的歌词要准确清晰地表达歌词和宗教感情。作曲家帕莱斯特·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1525-1594)的宗教作品风格清新柔和,声部均衡,歌词清晰,多采用自然音响系统,被认为是反宗教改革精神在音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理想和完美体现,也代表了16世纪复调音乐的最高成就。与他同时代的奥兰多·德·拉苏斯(1532-1594)也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风格与帕莱斯特·林娜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创作更自由,他的音乐更世俗。《回声》这首歌是流传至今的经典。16世纪的威尼斯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中心是圣凯尔大教堂,逐渐形成了威尼斯音乐流派的独特风格。重要的作曲家有:维耶拉尔、扎利诺、加布里埃里叔叔等。他们创造了意大利最好的管风琴音乐,为意大利田园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威尼斯音乐学派以代表新音乐发展趋势的主题合唱为主要风格,在世纪之交有着广泛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逐渐摆脱了对声乐的依赖,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然而,这时的器乐大多是由原声音乐改编的,如聂的器乐和模仿音乐。此外,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都是即兴音乐,但都没有大的发展。真正独立的器乐出现在后期,即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乐器制造业也加速发展。古代的小提琴、小号、小号、长号、管风琴和琵琶都活跃在音乐舞台上,后来出现的小提琴和古钢琴为音乐表演增添了耀眼的光彩。这一时期,印刷技术的使用对音乐的创作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时期通常是指150年的范围,从1600年到1750年。“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原意是不规则的珍珠。最初用于建筑和艺术领域,后来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巴洛克风格在历史上一直被指责为“过于招摇和不规范”。起初有特定的贬义内涵,用来指代一些奇特新奇的音乐,后来用来指代音乐史上某个独特的时期。巴洛克音乐是一种气势磅礴、充满活力的音乐,它强调情感的表达和戏剧性的对比,非常重视细节上的装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非常多元,最重要的音乐现象是歌剧的诞生和器乐的真正独立。

1,歌剧的诞生

歌剧是用音乐表现的一种戏剧,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仪式剧和神秘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歌剧和田园戏剧都是歌剧的重要来源。第一部歌剧叫《达芙妮》,是诗人利努奇尼根据阿波罗与巨蛇搏斗的神话写的,音乐家佩里作曲。它的诞生与佛罗伦萨的一个Camerata音乐俱乐部有直接关系,Linuccini和Perry都是Camerata俱乐部的成员。社区的艺术家们崇尚古希腊文化,试图通过模仿古希腊音乐来创造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他们认为古希腊音乐是一种单纯模仿语言的音调或节奏的音乐,而旋律是表达诗歌内容的载体,所以人们很容易理解歌词的内容,所以他们提倡单一旋律和器乐伴奏的原则,这促进了歌剧这一新体裁的诞生。第一部歌剧《达芙妮》现已失传。第一部有完整音乐的歌剧叫《欧律狄刻》,1600年由佩里和利努奇尼第二次演出。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他的歌剧作品有《奥Flo》、《阿里安娜》、《尤利西斯的归来》等。他追求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作品中的歌词和情感,在歌剧中大量使用抒情歌曲、二人转和舞蹈。此外,他还用一种“激动人心的风格”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在蒙特威尔第死后,他的学生卡瓦利和塞斯蒂成为威尼斯重要的歌剧作曲家。罗马歌剧的代表是卡瓦里·埃利关于灵魂和肉体的戏剧和兰迪的《圣阿朗西奥》。那不勒斯歌剧的著名作曲家是贾斯卡拉·迪,其代表作有《格里泽尔达》等。这一时期,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歌剧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除了歌剧,巴洛克时期产生的大型声乐体裁还有清唱剧、清唱剧、苦难音乐等。

2.器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上升到新的突出地位,形成了这一时期声乐、器乐、歌剧三足鼎立的局面,器乐第一次与声乐平起平坐。当时的乐器制造业非常发达,出现了各种技术精良的乐器,如击弦古钢琴、管风琴、小提琴家族、双簧管、巴松管、长笛、小号、法国号、长号、定音鼓等。此外,各种体裁的器乐也相继出现,如奏鸣曲、组曲、协奏曲等。

在博洛尼亚等意大利地方,器乐的创作和演奏非常繁荣,优秀的器乐音乐家和作曲家有维塔利、科雷利等。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德国的风琴制造业特别发达,最发达的风琴音乐也在德国。管风琴音乐主要有三种流派:toccare(一种相对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流派,技术要求较高);赋格(严格使用卡农模仿的复调体裁);基于赞美诗的作品。古琴包括两种类型:弹拨古琴和打击古琴。古钢琴最重要的体裁是主题、变奏曲和组曲。该组曲由四种风格化的舞蹈组成,即:阿拉曼德舞、库兰特舞、萨拉班德舞和基格舞。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是协奏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协奏曲,一类是独奏协奏曲。维瓦尔第是对巴洛克协奏曲的发展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作曲家,代表作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通奏低音”,这是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复调织体的主旋律和和声织体,基本上由旋律和和声伴奏组成。有贯穿作品始终的独立低音,上方有华丽装饰的高音,中音不写,表演者即兴发挥。巴洛克时期,大小音体系和功能音乐逐渐建立起来。记谱法也在不断改进;“情绪论”的理论应运而生,认为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唤起人的情绪。他们用一种类型化的音乐来表达歌词的情感,比如高音表示光明,低音表示黑暗等。这种情绪往往不是作曲家自己的,而是一种类型化的人的基本情绪,是一种理性的、不连贯的情绪。巴洛克后期产生了一批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9)。

动词 (verb的缩写)古典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时代”指的是从大约1750年到贝多芬去世1827年的音乐。所谓“古典”,最初指的是古希腊罗马的“古典古风”,后来人们试图还原和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髓。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是这样做的,早期的巴洛克也是这样,但直到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才真正开始被重新发现。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达到顶峰的阶段。这一时期包括两个阶段:前经典;维也纳经典。前古典时期主要有三种音乐现象:喜歌剧的兴起和繁荣;格鲁克对意大利歌剧的改革:器乐领域各种形式(奏鸣曲、交响乐、协奏曲、合奏)的成熟与发展。维也纳古典时期是古典音乐的巅峰时期,是指18年末至19年初,在器乐和声乐领域形成的音乐风格,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各自成熟的创作为代表。

18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表现为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然而,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化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科学乃至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启蒙思想家反对传统宗教,主张自然神论;反对形而上学,提倡科学和常识性知识;反对专制权威和特权,倡导自由、平等和普及教育的口号。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激化了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终于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德国也产生了反封建、民主的“飓风运动”。古典主义时期是一个知识普及的时代。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开始面对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大众。音乐家也走出宫殿和教堂的大门,面对普通大众。1、喜歌剧的发展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以普通市民为主角,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歌剧《布法》。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这是一种反对意大利正统歌剧,追求自然的新剧种。意大利的G.B .佩戈莱西(1710—1736)所写的《侍女作为一位女士》被认为是意大利第一部喜歌剧。在它上演并获得成功后,这种新的体裁迅速发展起来。此后,出现了n .皮西尼(1728-1800)的《温柔的女儿》和D .西马罗萨(1749-1801)的《秘密的婚姻》。

1752年,一个意大利歌剧团将《女仆当老婆》带到巴黎演出,在法国文化界引起了一场“爱剧之争”。一些启蒙思想家,如卢梭,热情赞扬这种流行的歌剧体裁。卢梭还综合意大利喜歌剧和法国传统市井剧创作了喜歌剧《乡村先知》,证明了这种新的音乐风格是可以用法语写成的。这场争论最终以歌剧的流行而告终。德国在其他国家歌剧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唱戏”,如希勒的《乡村理发师》、乌姆劳夫的《矿工》。德国歌剧的发展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歌剧创作影响很大。18世纪的意大利歌剧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然”原则格格不入,因为它过于注重美声唱法和表演艺术,而忽视了戏剧倾向。一些艺术家正在考虑改革歌剧。格鲁克是成功的作曲家之一。格鲁克的改革理想是:追求艺术的朴素和真实,删除多余的装饰和作秀;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加强音乐的情感表达;序曲要让观众提前知道剧情的性质。他的歌剧《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奥里德的埃菲基尼》、《热带的埃菲基尼》等。都是他改革的成功体现,他的戏曲美学观启发了后世许多著名的戏曲作曲家去思考和探索。

2.奏鸣曲、协奏曲和交响曲古典主义时期是器乐繁荣的时代。索纳塔也是在这个时期成熟的。在古典时期,人们摒弃了复杂的复调音乐风格,提倡旋律清晰的音乐。清晰对称的旋律句法和段落结构取代了巴洛克音乐动机加变奏的装饰性旋律方法。在古典音乐的结构形式中,具有抽象辩证思维的奏鸣曲式成为作曲家孜孜不倦探索的音乐形式。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音乐体裁,由不同数量的乐章组成,而后者是一种体裁所采用的结构形式。d .斯卡拉蒂(1685-1757)在新风格的探索中为奏鸣曲体裁的形成做出了最初的贡献,巴赫的次子C. P. E .巴赫(1714-6544)。古典时期的协奏曲以“独奏协奏曲”发展得最为充分,以独奏乐器为主奏,乐队与之竞争。在莫扎特的协奏曲出现之前或同时,一批作曲家已经在这一领域扮演了先驱者的角色。巴赫的小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735-1782)的钢琴协奏曲轰动一时,他的创作对莫扎特影响很大。

交响乐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18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逐渐脱离歌剧,成为独立的管弦乐体裁在音乐会上演奏。正是曼海姆音乐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约翰·斯塔米茨(1717-1757)领导的曼海姆学派,在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成为四乐章的作品。他们还在交响乐快板乐章的动态主题之后引入抒情、典雅或幽默的主题,形成音乐气质和风格的对比,并大量运用渐增渐减的声强,产生丰富的动态表达变化,标志着音乐风格的重要进步。此外,维也纳音乐学院和柏林音乐学院也为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的交响乐是由海顿奠定的,通过莫扎特、贝多芬等天才的创作达到顶峰。3.古典音乐的特征

古典音乐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表现为“主题发展”模式。奏鸣曲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与巴洛克时期相比,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大大拓宽,以单一旋律为主的旋律音乐逐渐占据上风,复调音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古典时代的音乐一般是客观的、含蓄的、温和的、有分寸的。古典音乐追求纯音乐的理想,用音乐语言本身展现人的精神世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伟大的音乐家,被称为著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撑起了古典乐的天空。

六、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是指19世纪前后(1790-1910)的西方音乐史,也就是浪漫主义主导和指导大部分作曲家的时期。“浪漫主义”这个词最初是指用罗马体写的故事,后来特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还包括传奇小说。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剧变的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大发展,科学进步、工业革命、经济改革、政治思想层出不穷,人民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理想主义的哲学体系,追求“天赋人权”、自由竞争、* *和谐、民族独立的政治理想;在文学艺术领域,人们开始表现出对古典主义服从理性和规律的克制精神,而强调天才和灵感,强调人的创造力和情感的自由。

在一般音乐史中,浪漫主义分为早期(19世纪10-20年代):韦伯和舒伯特;鼎盛时期(30-40年代):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中后期(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后期(65438+1990年代至20世纪初):布鲁克纳、马勒、雷沙德·施特劳斯。还穿插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以及平行或独立的欧洲民族音乐流派的线索。

1,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1)音乐创作的综合性。由于追求感情的自由表达和想象力的拓展,浪漫主义作曲家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之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主张一门综合的艺术,音乐甚至与宗教、哲学有关,充满了思想意味。人们常把引入声乐合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端。

(2)标题音乐流行。

(3)音乐创作张扬个性,抒发感情。由于对情感自由的追求,音乐中存在着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虽然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乐派,但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夸张手法运用较多。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表达,作曲家努力探索自我,他们往往与作品融为一体。

(4)崇尚自然。人们被工业文明包围,远离自然,却形成了一种向往自然,向往神秘世界的心理。19世纪是美术史上的风景画时代,音乐家们不仅把自然作为主题,也把它作为自己力量和灵感的源泉。而且自然平静,没有矛盾,是作曲家理想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