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保纸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日益恶化,基于传统政府治理方式的弊端,“人们通过参与决策和制定政策来控制各种活动,自觉、民主地致力于环境和发展”,使得公众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动力和社会的主导力量。公众参与政府公共管理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和背景:一方面,现代民主理论要求行政权力的运行需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参与是民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治理改革的实践为公众参与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契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了现代政府日益扩大的决策权与其良性运行的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应当贯穿于环境法实施的全过程。这一制度的逻辑构成应包括环境信息告知制度、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环境司法参与制度以及保障上述制度实施的程序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价值目标是促进国家环境管理的民主化;平衡公众环境利益诉求,实现社会公正;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环境领域的自主治理精神。环境公共财产理论、环境公共委托理论、公民环境权理论和环境正义理论构成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法理基础;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以及环境NGO的广泛兴起,为这一制度的构建奠定了社会基础。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和法律制度设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基于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的差异,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模式,但我们可以从各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和实践中借鉴的主要经验有:(1)立法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形式和决策机制比较完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确立了民间环保团体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地位;确保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维护其合法的环境权益。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特别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范中。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立法和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从立法价值取向来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缺乏权利基础,立法指导思想滞后;从立法技术上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零散、简单、重复,缺乏系统性;从法律体系的逻辑构成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缺位;从公众参与的路径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参与。所以需要不断完善。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从宪法到环境法体系,全面创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来源;尽快出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其次,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告知制度。第三,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制度。赋予公众动议行政立法的权利;明确立法参与方式,扩大参与范围,完善参与程序。第四,完善环境行政决策和执法参与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范围;完善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程序;加强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第五,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环境刑事诉讼制度。最后,建立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赋予环境保护组织法律地位;理顺政府与环保组织的关系,培育成熟的环保社会组织;拓宽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制建设
目录:
摘要
介绍
第一章: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
第一部分:公众参与:政府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一,主流民主理论关于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基本观点
二、政府治理改革中公众参与政务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逻辑构成。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法律制度安排的逻辑构成
第三部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价值目标
第一,促进国家环境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平衡公众环境利益诉求,实现社会公正
第三,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环境领域的自主治理精神。
第二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一部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
一、“环境公共财产理论”和“公共委托理论”
二、公民环境权理论
第三,环境正义理论
第二部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基础。
首先,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提供了机会。
二、环境危机背景下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
第三,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兴起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
第三章: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及其借鉴。
第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立法与实践。
一、美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与实践
二、日本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与实践
三。加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概述
四。法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概述
第二部分:国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经验。
第四章: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一,宪法和环境基本法层面
第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水平
三、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第四,环境保护政策文件的层次
动词 (verb的缩写)其他法律规范
第二部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制建设的绩效评价。
第三部分: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分析。
第一,从立法价值取向来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缺乏权利基础,立法指导思想滞后。
二、从立法的技术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零散、简单、重复,缺乏系统性。
第三,从法律体系的逻辑构成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缺位。
第四,从公众参与的路径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参与。
第五章:构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思考。
第一部分:构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首先,创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来源——从宪法到环境法律体系
二、尽快出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告知制度。
第三部分:完善环境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首先,赋予公众动议行政立法的权利
二、明确参与方式,扩大参与范围,完善参与程序。
三。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豁免
四、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部分:完善环境行政决策和执法参与制度。
首先,扩大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范围
二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程序。
第三,加强公众参与环境执法
第五部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环境刑事诉讼制度。
第一,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第二,完善环境刑事诉讼制度
第六部分:建立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赋予环保组织法律地位
第二,理顺政府与环保组织的关系
第三,拓宽环保组织参与环保的途径
参考
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