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初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新生入学初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职业学校新生入学后,许多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应,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偏执等消极情绪,对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如何让大一新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度过不舒服的时期,是现实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新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正确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

1,来自生活环境的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照顾,衣食习惯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校园集体生活中,他们的日常饮食和起居是统一的,就像第二次断奶。有一次一个女同学打长途电话把妈妈叫到学校,就为了修自动挡车的内胎;一个新来的男孩叫他妈妈给他盖被子。他跟妈妈说热水瓶坏了,让她给老师打电话。有的同学因为不习惯喝茶炉的水,长期购买瓶装矿泉水;有些同学失眠是因为不习惯上下铺。学生在生活中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紧张和焦虑,总盼着回家放松,对正常学习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2.从学习环境的改变。首先,目前很多中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尤其是中考前,学生处于书海山中,家长和老师实时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进入技校后,升学压力减轻,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也相对放松。这种学习环境的改变很可能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内驱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紧张或放松会降低学习效率。其次,技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很多专业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职业道德和教学实践课程。这些课程与实践联系紧密,仅靠记忆一些知识点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职校教师的教学个性也更加明显。脱离教材,超出教学大纲是常有的事,这对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从班级的角色转变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初中学业不良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进入职校后,角色关系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种特定背景下,一些学生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同时,部分学生无法摆脱思维定势,一时难以适应主角的位置,变得迷茫,容易成为学习成绩差的新生。学业不良新生有两种:一是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商值过于正常(低于常模);第二,智商值正常,但存在情感缺陷,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偏差,学习动力减弱。前者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自信,学习效率低,忽视技能训练,甚至无法形成相应的专业能力;后一类学生主要是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并没有明确地把职业能力的获得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

4.从年龄增长因素来看。职校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已进入青春初期。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特点是身体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职校生从初中的“异性疏离期”转变为“异性接近期”,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产生狂热的追求,从而导致各种精神困扰,影响学业的完成。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技校生的交往范围大大扩大。据不完全调查,50%的职校生有不止一个来自不同地方或学校的网友(通常是异性)。一方面,互联网增加了职校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这一新生事物也对职校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部分学生产生网络依赖,导致不良心理。笔者曾亲眼目睹一女生在课余时间与异地网友电话交谈,长达一个多小时,对学业的影响显而易见。由于心理上的幼稚和阅历的缺乏,职校生对友情和爱情的向往更多的是理想和幻想,在实践中遇到挫折后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

5.从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或下岗职工家庭,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贫困,进一步读书增加了家庭负担。这些学生大多学习刻苦,生活节俭,学习成绩优秀。但也有少数学生心理负担重,厌学,尤其是目前就业渠道不畅,给这些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悲观情绪。

二、心理调节的对策和措施

新生的心理调适要从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教师的心理辅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活学习指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要加强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在入学教育和每门课程开始时,相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新生入学注册时,学校要组织学生参与新生接待工作,让新生尽快熟悉学习环境,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提出合理的评价和要求。当某种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对职校生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要求。过高的评价和要求就像泡沫,容易让学生遭受挫折;过低的评价和要求就像泼在学生身上的一盆冷水,让他们失去了发挥潜能的机会。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职业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室,在保护学生自愿和隐私权的前提下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恢复和维护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咨询包括个体咨询和团队咨询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烦恼。后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重建认知,恢复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心理发展。新生入学后,心理咨询室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学校要在学生入学初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强化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学生不仅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活动,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第一,学会说话。把你的烦恼向老师、同学或亲人表达清楚,或者写在日记里,然后你自己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学会排除。把烦恼放在一边,打一场游戏,看一场电影,或者去郊外散散步,烦恼或许就消失了;三是学会转移。如果你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功课上,你就没有时间去关注那些琐碎的事情;第四是学会放弃。职校生入学后要迅速消除原有的“大学情结”,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现实,找到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同时,要学会放弃一时的享受,充分利用在学校的宝贵时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五是学会修身。多读一些好书,多听一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文化的影响,可以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