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求职陷阱?

一般春节假期过后,都是求职招聘的高峰,很多农民工都想趁着一年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找一份好工作。然而,各类求职招聘中“陷阱”很多,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设计各种“陷阱”行骗。春节找工作,求职者一定要注意各种招聘陷阱,防止因一时疏忽而上当受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防骗常识,希望能帮助求职者少走弯路。

陷阱一:街头张贴“高薪”广告。

有些人在街上散发小广告,或者在电线杆、电话亭等地方张贴招聘广告。广告打着直招、急招的名义,说面试通过就直接上班,甚至标榜“工资可观”“待遇优厚”。这些“公司”大多没有营业执照,很多都是不法分子复制的“信息资源”,然后利用这些招聘信息引诱求职者上当。当申请人支付定金时,“招聘人员”就会凭空消失。

对策:正规企业大多会选择在广州日报等权威媒体做广告,但没有正规企业会在路边到处贴广告。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要注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不要听信街头广告。找工作要去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

陷阱二:无证“黑中介”诈骗

“黑中介”往往以职业介绍为由收取押金,却无法提供让求职者满意的工作信息。一些“黑中介”要么租用高档写字楼,降低考生的警惕性;或者干脆在厂区临街租个地摊,声称有工厂开业招聘员工,实施诈骗活动。有的人一般两三天换一次地方,有的人长期几个月或者半年换一次地方,换个新名字继续行骗。

对策:求职者尽量不要去街边小摊求职,应该通过正规中介机构申请。这些机构要有营业执照,包括一些私人介绍单位,要有固定的场所,工作人员要有工作证和职业介绍证;收费和服务承诺必须在墙上公开。

陷阱三:不法分子搭讪,伺机行骗。

人才市场的信息张贴栏和附近的公交车站周围有很多不法分子,在求职者中寻找目标,伺机搭讪。一旦求职者上钩,就会把求职者骗到指定地点进行诈骗。在求职者现场填写个人资料时,不法分子趁机用手机偷窥或窃取信息,然后冒充求职者应聘的单位打电话,以缴纳各种押金为由,甚至在应聘过程中直接向求职者索要证件,骗取求职者财物。

对策:对于求职过程中无所事事的陌生人,考生不要理会。求职时要保管好个人信息,接到用人单位电话时保持冷静,仔细思考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不要盲从。不要将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聘方,以防被利用。

陷阱四:假装骗钱。

骗子公司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行骗,设置各种名目要求求职者汇款。一旦有人上钩,骗子还会抛出报名费、面试费、安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报名费、档案保管费、预留岗费、押金等各种名目骗取钱财。还有一种情况是骗子主动谎称自己有门路,可以给应聘者找到理想的工作,然后以收取管理费为由行骗。

对策:对于这些违规收费,求职者要善于拒绝。在招聘过程中注意中介机构的职业资质,不要为一些没有工商登记的中介机构提供的“好工作”付费。在签订中介合同和劳动合同时,也要注意条款明确,不要轻易支付各种费用。

陷阱五:网上求职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求职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因为快捷、方便、节省成本,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但也有一些骗子利用网络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行诈骗。

对策:求职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公司的信息。如果是传销或者诈骗公司,也许有过类似经历或者识破骗局的网友会在网上揭露。正规公司留下的电话号码多为固定电话号码。如果是私人手机号,就要警惕了。网上求职者确定单位后,最好去实地了解一下企业是否正规合法,然后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求职者在填写简历时,一定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只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最好不要留下家里的电话。上网时,首先要查看其他求职者的核心联系方式是否被随意公开。如果已经公开了,就要小心了。

陷阱六:签试用合同足以炒人。

有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不与应聘者签订合同,同时试用期长,待遇低。到期后,他们会以各种借口辞退员工。考生到劳动监察部门报到时,因为没签合同,连相关证明都拿不出来。

对策:即使是试用期,也必须签订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应在试用期前签订。求职者与企业签订合同时,要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以及企业登记注册的有效期,否则签订的合同无效;还要看合同文字是否清晰完整,是否有一些必要的内容,包括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陷阱七:生死合同逃避事故赔偿。

有的企业会提前拟定劳动合同,写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发生安全事故工厂不承担任何责任”。农民工一旦签订这样的“生死合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难得到赔偿。

对策:这种“生死契约”一定不能签。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所有条款,对自己不了解的约定进行咨询和权衡,以免发生纠纷时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陷阱八:在偏僻的地方采访、抢劫、绑架

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员工为由,把受害者骗到偏僻的地方,然后抢劫绑架。

对策:求职者在陌生的地方应聘要提高警惕。接到面试通知后,他们首先要核实企业的信息;如果对方用手机联系,一定要索要对方的固定电话号码,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了解企业信息。正规单位一般会把地点定在单位所在地,求职者要警惕一些出租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公司单位。另外,大部分用人单位不会派车去接应聘者,所以应聘时最好不要一个人去,不要和陌生人去偏僻的地方,不要把手机等财物借给陌生人。

陷阱九:应聘“主管”“业务员”

一些公司为了骗取劳动力,粉饰招聘岗位,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原来应聘“客户主管”变成了“业务员”,应聘“后备干部”变成了“打杂”。名义上是招聘“秘书”,实际上是找“陪酒”。于是,求职申请起了“变脸”,求职者成了廉价劳动力。

对策:求职时要仔细询问工作细节,搞清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时写明岗位和工种。一些低技能但高薪的工作大多是骗人的,或者让人加入非法行业。女性求职者尤其要警惕不限专业、不限工作经历,而是要求年龄、外貌、模糊描述工作性质的招聘信息。

陷阱十:假招聘真宣传。

有些机构根本没有招聘计划,而是打着招聘的幌子,只是为了吸引人来上课,拓展培训业务。有的公司常年招聘,但打出的招聘信息从不更改或很少更改,也从不透露要招多少人。在招聘会上,这些公司经常会给求职者很多传单和公司文化的信息。

对策:这类公司的目的多是宣传或者积累人气。其实他们并不缺人,所以往往只招不雇。求职者一定要搞清楚细节,了解用人单位是否真的有用人意向,然后再去应聘。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常年招人,常年换人的单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