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前如何学习政治

首先,提出的问题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我们学校是完全中学,包括高三24个班,高一今年进入新课改实验。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适时提出了以“自主教育”为目标的特色学校建设,设立了“自主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那么,作为新课改实验,如何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呢?我们决定以课前预习为切入点,实施“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模式。

二、研究条件的分析

1.学校成立了“中学生自主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组,已成为省级研究课题。“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作为自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得到学校总课题组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和保障。

2.我校高中生文化基础相近,知识水平统一,是“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研究,在设定目标、确定任务、预习评价等操作上相对方便。

3.“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内在要求,它适应了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使行动研究中“探究题”的设计、信息反馈的渠道和评价的实施都有了新课程的配套文本、练习册和实验细节。

三、题目定义

1.本课题仅限于新课改实验中“政治生活”的教学。

2.“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是指在“政治生活”模块的教学中,学生先根据第一场景和“探究与享受”的问题,自学课文,然后进行自主探究,理清思路。然后将思考问题提取出来呈现在教材中,为课堂师生互动提供素材,进而实施有效教学。

3.“自主探究”不仅指个别课前的“问题中的探究”和“探究中的问题生成”的预习,也指课堂师生互动中的问题解决中的探究和课后的教学中的探究。

四。研究的假设和原则

1,假设:学生是在社会关系和自主学习科目中发展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对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没有接触过,也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经验、能力去参考课本知识,去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或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产生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的答案和新产生的问题进入课堂,引发讨论和思考,实现师生* * *共享,从而解决问题或验证已解决的问题。

因此,“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导向,以“探究享受”的问题为纲,引发学生课前思考和探究,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自学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遵循的原则

(1)指导原则。每节自习课都以“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习前呈现的教育场景和探究性问题产生兴趣,让自习更有针对性和针对性。

(2)及时反馈的原则。有时候学生的自学习惯不是仅靠老师强加的“兴趣”就能培养起来的,内心兴趣的激发也不是仅靠导入几个探究问题和情景的图片就能实现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良好的反馈,并采取严格的措施保证“先学”的有效性。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内容:

(1)“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探索;

(2)“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模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3)“先学后教,自主探索”模式中“先学后教”关系的研究。

2.目标:

(1)形成“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模式的总体教学策略;

(2)打破原有师范生的传统学习模式,将“自主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后拓展到课前;

(3)培养学生探索政治现象和问题的兴趣,开展独立思考活动,以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注重过程、突出实践性、倡导活动的要求。

六、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

1,确定任务。要求学生在最后一节课结束后的下一节课进行课前自学。自学要根据课前情况引入和探究问题(每节课前都有新教材呈现),先思考,边读边完成。课文中一般有三个探究题,前两个学生基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或情况来解答。第三个问题一定要看完课文再解决,思考的答案要写在课本上。

2.知识培训。在以探究为主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的前提下,为避免出现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完成配套练习册的基础训练部分,9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以达到基础知识训练的目的。

3.及时反馈。学生“自学”后对探究性问题的思维回答,课前由同桌学生检查,课堂教学时教师抽查。《基础训练》的解题是作为最后一节课的作业交上来的,由老师检查。

4.及时评估。评价学生的自学和探究。根据新课程学分评价的要求,教师的自学作为其平时学习的重要依据,被纳入学分管理。

七、研究方法

在全校高一年级8个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行动研究,研究结果以期末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