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阳的学术成就
2、舒曼的音乐美学(人民音乐,1980,11)
3、音乐美学的自律理论分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之美》(音乐研究,1981,4,收入《中国新文艺部论三集》)
4、怀念杰出的波兰音乐家佐菲娅·丽莎(人民音乐,1982,第3期)。
5、电影音乐美学问题(1982,4期)(2001年编入《中国电影音乐集》出版)。
6、语义符号理论与现代音乐美学(《音乐研究》,1985,第3期)
7、《罗曼·英伽登现象学音乐美学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1。
8、关于音乐反思的基本理论(人民音乐,1988,5)
9、历史与逻辑——音乐理论发展的两大基石(中国音乐年鉴,1986)
10,《中国大百科全书乐舞卷》音乐美学词条(大百科出版社,1989)。
11,诠释学与现代音乐美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1)
12,作为音乐文化现象的流行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第3期)。
13,《音乐形式的美学探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1-2)被收入《中国电影音乐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65438)。
14,一个社会学流派的音乐哲学考察――阿多诺《新音乐哲学》解读与评论(中国音乐学,1994,1-2)。
15,1991-1996中国音乐美学发展回顾与展望(艺术花园,1996,第3期)。
16,论音乐作品的双重存在方式(《文艺研究》,1996,第4期)
17,阿尔弗雷德舒慈的音乐现象学概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1)。
18,杜夫海纳美学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音乐研究,1997,1-2)。
19,苏珊·兰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音乐哲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1)。
20,1996-2000音乐美学发展与学会工作的回顾与展望(音乐与表演,2006,5438+0,1)
21,论音乐的特性(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编入《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战略汇编》)
22、摘自海德格尔解读梵高《农民的鞋》(人民音乐,2002年第5期)1、贝多芬思想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内涵(音乐随笔,1978,收入《贝多芬文集》)。
2、肖邦音乐的民族内容[音乐研究,1980,1]
3、舒伯特歌曲的时代内容(音乐艺术,1981,3)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西洋音乐条目(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5、艰辛曲折的艺术之路——纪念西曼诺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人民音乐,1982,10)
6、肖邦(知识百科,1985,第3期)
7、表现真实的苦难和歌颂永恒的王国——巴赫【激情音乐】与亨德尔【弥赛亚】社会内涵比较(人民音乐,1985,11-12)
8.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分析(音乐研究,1-2)。
9、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永恒魅力——纪念柴可夫斯基逝世一百周年(《文艺报》1993、12)
10,《漂流瓶信息》反思(人民音乐,1995,第6期)
11,西方音乐特征的历史透视与反思(人民音乐,1998,第8期)1,美国专业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987,第1期,英文版收录于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编辑的艺术教育文献集。
2、学年学分制的制定、实施和理解(艺术教育,1987)
3、艺术大师的成就要甘于清贫(大学生,1989,10)
4.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中央音乐学院――写在建院40周年之际(人民音乐,1990,第6期)
5、关于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收入【大学校长谈教育】)
6、保持和发扬学院的优势和传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第2期)。
7、培养音乐学专业研究生的认识和体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第2期)
8,265,438+20世纪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展望(艺术教育,1996,第3期)1,心境、方法、学风(人民音乐,2000年第6期)。
2、40年后再辉煌――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人民音乐,2001,1)
3,贾培源《电影音乐美学导论》一书序言
4,孙兴群《音乐美学的始祖》一书序言
5,晋松《走出穆比乌斯情结》一书序言
6,姚亚平《西方音乐中二元冲突的历史发展研究》一书序言。
7.邢伟凯为《西方音乐思想史上的情感美学》一书作序。
8,曾岁今《音乐社会学导论》一书序言。
9,张帆《专业音乐教育概论》一书序言
10,何干三音乐美学手稿序言
12,徐孟东《二十世纪帕斯卡利亚研究》序言。
13,中国音乐学发展的几点思考(人民音乐,2002,11),1,《音乐美学史论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音乐史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3、《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译。
1,论音乐的特殊性(卓菲娅·丽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音乐美学新稿》(佐菲娅·丽莎,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总编辑
《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于润阳,男,7月出生,1932,籍贯沈阳。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1960期间在中央音乐学院和波兰华沙大学学习作曲和音乐学,1960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83-1992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院长。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高等艺术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多年来,他除了在教学岗位上培养了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外,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西方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论文,并出版了散文集、《音乐美学史研究》、专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音乐美学新稿》、《论音乐的特殊性》。由于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1984被波兰人民共和国授予波兰文化贡献奖章,1987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事部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