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福棠的麻疹预防
1931 ~ 1933年,诸福棠在哈佛医学院学习时,注意到大西洋中的葡萄牙法洛岛麻疹流行时,约有1/3的儿童死亡,但许多患过麻疹的妇女却安然无恙。他想知道患麻疹的母亲体内的抗体是否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他采集健康产妇的胎盘,用2%的生理盐水制备胎盘浸出液,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沉淀,得到两种不同的球蛋白,即优球蛋白和假球蛋白。后者是溶于生理盐水时含有抗体的球蛋白。他用兔子做实验,证明生理盐水溶液中含有白喉抗毒素成分。他还在猩红热患者的皮疹区进行了“增白试验”,证明该溶液中也含有猩红热抗毒素的成分。他得到了麦康教授的支持,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每隔一两天,他就亲自拿着消毒桶,送到和他工作的儿童医院同一条街的哈佛妇产医院,让他们留下健康女性的胎盘,亲自带回来从中提取假球蛋白。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终于成功了,大量的胎盘球蛋白被制造出来。在潜伏期早期肌肉注射后,观察到这些儿童被动免疫或症状缓解,不会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诸福棠写了一篇关于实验结果的论文,并发送到《美国儿科疾病杂志》和《传染病杂志》上。该论文尚未发表。《时代》周刊记者闻讯后,立即前去采访,称赞这项研究成果是“孩子们的福音”。诸福棠回国后,胎盘球蛋白被广泛用于潜伏期的麻疹接触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56,诸福棠代表中国赴丹麦参加第八届国际儿科学会。美国著名儿科医生A.Karaitz向与会者介绍他说:这是发明胎盘球蛋白的诸福棠教授。我国免疫学家谢少文表示,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是应用免疫学的一大发现。
20世纪60年代初,麻疹减毒活疫苗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中国的研究人员相继进行疫苗、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观察。诸福棠还参与了临床研究,与全国病毒、生物制品和儿童保健工作者一起,用我国自制的疫苗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接种,观察其临床反应、免疫功能和流行病学效果,并做了总结。1964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研讨会上,他代表七个研究所作了题为《人工主动免疫中的麻疹研究》的学术报告。1965期间,他加入乡村医疗队到北京郊区顺义县工作时,大力倡导为农村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第二年春天,这个地区不再流行麻疹了。此后,减毒活疫苗推广到全国各地,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死亡率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