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锡球自1990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和专著。

1.论徐的诗学思想:文学评论2001,1复印资料由报刊: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2001,3全文转载。

2.许对宋人“以学问为诗”二重性的认识文学遗产2001,2

3.论方以智诗学思想的文化美学特征《文学评论》2005,1。

4.两种文学叙事范式的衰落与现代叙事的价值选择,《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5.从“趣”到“趣”——许论唐代诗歌深层发展的美学方向《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第6页。论艺术的本质》1995,3。

7.论意境作为人类艺术未来形态的胚胎:社会科学丛书1997,以及5册《中国古今文学研究》1997、12,附《新华文摘》节选。

8.文学中人文关怀的维度与要义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8,31

9.抒写情怀,切割事物,融合诗体——徐关于“诗史”的论争《文学批评丛刊》2002年2月

10.中国古代文论中艺术理想的两个层次--从人物论到意境论。

11.前七子的"诗变"观。文学遗产,2006,65438+2月29日。

12.人本主义方法论与中国文艺复兴《东方丛书》2000年4期

13.全球化语境下新理性文学的特质《东方丛书》2002年3期

14.艺术三种真实形式的美学意蕴江汉论坛1997,3

15.《论李白对魏晋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NPC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1999,1转载《文科学术期刊摘要》,1999,1转载《隋唐文学年鉴》。

16.人的价值与道德理性的误解与对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0、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0、11全文转载。

17.文化整合的特点——许《诗风论》社会科学文集2004年第2册,人大报刊《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转载。

18.神秘的形象和生命的境界。江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3期。

19.艺术形式与想象类型《社会科学文集》1999,5

20.文学发展的机制与重写文学史《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21.从“中和”哲学到“雅俗”的诗学追求《求是》杂志2000年5期

22.盛唐诗歌的“狂喜”与“神圣化”在2002年社会科学文集和1隋唐文学年鉴中转载。

23.对“自鸣得意忘词”的新认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4.成熟美学《古籍研究》1997,2

25.“美的艺术”与意境形成“江淮论坛”1996,3

26.文艺的大众化与当代文学创新的特殊性《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3

27.传统文化与文学创新《学习汉语》1992,1

28.开拓文学理论研究的广阔空间。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4,1。

29.历代崇高理论的艺术形态学意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1。

30.艺术实用性与审美意象形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6,4

31.保持现实与超越之间的张力。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1

32.论人类早期艺术的真实形式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3

33.历代景点鉴赏辞典(部分)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版。

34.论建设中的中国当代文艺学: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和10。

35.文艺的传承:偶然与必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3期

36.素质教育与当前文学概论教学面临的价值取向《安庆师范学院学报高等教育专刊》2000,12。

37.文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的确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8.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与人三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3月

39.近20年来城市文化的三种景观及其价值特征,《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40.徐的诗学思想二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特刊

41.方以智“性情”的生态美学思想《论皖江文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42.传统文化诗学视野下的经典阐释范式——以方以智的“诗中道”和“道艺”观为例《桐城派研究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43.许对初唐诗歌精神的审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4.许的元批评及其对儒家诗学的修正和完善。社会科学系列,2006,51。缪斯的足迹--论文学发展的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版(28万字)。

2.《许诗学思想研究》,黄山书店2006年2月出版(29万字)。

3.《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附)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4.《从传统到现代:人文立场与诗意关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