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化过程中的名词解释
土壤盐碱化:一般情况下,土壤地下水和表层土壤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地下水位恒定,表层土壤中的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气候干燥时,土壤蒸发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导致地下水沿土壤毛细血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水移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土壤表面,当盐离子达到一定的高浓度时,就会发生土壤盐碱化。因此,大多数盐碱地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土壤盐渍化称为原生盐渍化。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
盐分:由于地表蒸发,盐分积累在土壤表面。水涝:地下水位高,地面被浸泡。
碱:由于离子交换吸附,土壤阳离子过高,土壤呈碱性。
地下水位高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排灌系统好,就不会发生盐碱化,也就是说,土壤中的盐分随水而来,随水而去。但我觉得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也就是说,如果你在那本书或者论文里看到土壤盐渍化这几个字,它说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壤盐渍化,可能是指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也就是俗称的“次生盐渍化”。指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的过程。主要产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高、地下径流差、地下水中易溶盐多的冲积平原,如我国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由于人类不合理措施的影响,地下水上升,在局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土壤表层盐分增加,造成土壤盐渍化。防治的关键是控制地下水位,应完善排灌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返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