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关于顺境、逆境和人生发展
人是群居动物,要生存首先要适应社会。而不是强迫社会(甚至周围的小环境)服从自己。我们现在看到太多过分强调一个人的主观意志来要求环境适应自己的东西,比如:过分强调自我奋斗和个人英雄主义,刻意从小培养他们无限制地表达和张扬个性,培养他们强烈的竞争精神(作者不反对一般的竞争精神),经常不分场合和条件对孩子使用“你是最棒的”等鼓励性(暗示性)的话语。导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不适应挫折,等等...实践证明,自信有助于人们战胜逆境,但过度的自我推销导致盲目自信,不利于人们在逆境中取胜。
我们应该强调个人发展与社会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必须承认,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但如果超过一个“度”,把这种倾向强调到极致,就会压制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不是“机器”,不是靠一个引擎(国家)带动一个齿轮(个人)来运转的;社会是由活着的个体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它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个体细胞保持活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同样,我们也必须明白,提倡个性的解放和张扬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也需要遵守一个“度”。个性的张扬如果没有恰当地发挥到极致,会极大地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社会有机体”中的任何一个细胞,如果不进行有机的排列和组织,就会永生,成为社会有机体的毒瘤。因此,人格的发展必须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最终目标。
人重视人格培养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有意追求成功。
然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成功到什么程度?
但是,最终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绝对按照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但那毕竟是一个客观条件:一个智商高、机遇好的人,应该达到他所能达到的任何高度,就像爱因斯坦或者当代的杨振宁,以及他们凭借高智商所能达到的辉煌高度。但也有很多人智商也很高,应该可以达到荣耀的巅峰,但往往因为自己对环境的处理不当而出现很多阻碍,达不到应该达到的高度。原因是由于这些人的性格问题。一个自负、自吹自擂的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肯定会在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为自己埋下隐患,而这些隐患最终会以“环境障碍”的形式出现。
所以,当人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受阻时,往往不检查自己就单方面抱怨环境的“不公平”,这显然是错误的。其实客观环境的“顺”与“逆”,还是自己的主观造成的。“环境障碍”乍一看似乎“与自己无关”,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与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话说“满亏,谦益”很有道理。一个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不顾一切场合和谈话对象的吹牛大王,在炫耀自己学识的同时,也处处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留下隐患。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
在商界,有人总结过“小富于智,大富于德”,也很有道理。自然,“巨富”不仅仅是靠德行,还有智商做后盾。如果不恰当地将一个人的成功与财富的获得相比较(解释:财富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全部):如果简单地将财富的多少与一个人成功的高度相比较,我们会看到,很多聪明的小商人很快会获得一定的财富,但大多数人会止步于此,他们无法继续拓展自己的事业;只有少数商人会把企业做大。两者的区别在于经营者本身的“德”——这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素质,用得好的人会给自己创造一个“风平浪静”的发展环境。
过去,我曾几次抱怨环境的“不公”,但我从未想过检查自己的心情对环境的影响。现在仔细想想,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但等我明白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希望在前进道路上的年轻人,不要对客观环境有太多的抱怨,而要经常检查自己的“心境”,“经常擦拭,不要制造灰尘”,这一定会为你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