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白鲟依然存在。

长江白鲟依然存在。

长江鲟鱼仍然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世界各地的鲟鱼进行了重新评估。被称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鲟鱼已经被官方宣布灭绝,但还是会有人认为长江鲟鱼依然存在。让我们来看看。

长江中还有1条白鲟,中国另一特有物种,被宣布灭绝,未能进入2020年。国际学术期刊《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预证明)透露了这一消息。

本文通讯作者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第一作者为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说,估计长江白鲟将在2005-2010灭绝。本文预证明于2019 19网上发布。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和长江白鲟仍被评为“极度危险”。

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最长可达7米。四川渔民中有句话,叫“万斤象带蜡”——“蜡”指中华鲟,“象”指白鲟。这是个大家伙。

说实话,鲟鱼很丑。它的头、背和尾鳍都是蓝灰色的,只有腹部是白色的。鲟鱼是光秃秃的,身上没有遮盖物。只有一种叫做硬鳞的原始鳞片长在尾鳍上。

它的吻长而尖,所以也被古人称为“象鼻鱼”;嘴在头的腹侧面,嘴里只有一排细小的牙齿。尽管如此,鲟鱼依然凶猛,能吃,吞食各种小鱼。鲟鱼的鳃盖很大,嘴巴也很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得有点滑稽,长在靠近后脑勺的嘴前面。

鲟鱼的尾巴也很有个性——弯弯曲曲,尾棘向上弯曲。如果解剖鲟鱼,还可以发现它的脊椎是原始的,由杆状的脊索支撑,大部分骨骼是软骨。这些身体结构提醒你它真的很老了。数亿年来,白鲟一直停滞不前。一些化石研究表明,最早的鲟鱼物种化石可以在侏罗纪晚期看到。

中华鲟在长江产卵,然后它们会带着自己的幼鱼去远海。但是白鲟不一样。它基本上一生都在长江中度过,最多到过长江口。中华鲟的产卵场位于金沙江下游和重庆以上的长江干流。成熟的个体有在繁殖季节前向上游迁徙的习惯。

作为一种并不出众的巨大鱼类,白鲟是“沉默”的。除了和长江打交道的渔民,大部分人很难见到活的白鲟。它没有“中华鲟”这么响亮的名字。如果你看不到,看不懂,关心它命运的人就更少了。

人口下降的原因有很多。白鲟只生活在长江中。作为长江食物链顶端的旗舰物种,其数量较少,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衰退,高密度航运,水利工程,违规电网,卷钩...所有这些都使得鲟鱼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2002年6月5438+2月11日,一条体长330厘米,体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鲟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被渔民捕获。这条白鲟伤势严重,身上有几个滚钩,下颚有一条长约22厘米的伤口。

这是近1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条活着的白鲟。当时农业部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然而,在2003年6月5438+10月初,这条白鲟被宣布死亡。专家们努力了一个月,但未能使它复活。当时媒体写道:没人知道这是不是地球上最后一条白鲟。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濒危类别的评估结果为“极度危险”。但多年来,长江鲟鱼从未出现在渔民和科学家的苦苦寻找中。谁也不可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如果你失去了这条鱼,你就失去了整个物种。

网友感叹:我们没见过面,听说是永别。“白鲟灭绝”的消息令人痛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出通知,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养殖水产品的水生自然保护区和涵养区以外的自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达到了最差的“无鱼”水平。因此,实现禁渔,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拥有4000多种水生生物,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长江流域有9种鱼类,即一级保护动物,即中华鲟和长江鲟。

除了长江鲟灭绝,中国特有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仍被IUCN评为“有地位”。2017和2018,农业农村部先后启动了中华鲟救助行动计划和长江鲟鱼救助行动计划。

据新浪微博@人民日报报道,长江实施10年禁渔计划,将是长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休渔。古人云,鱼和龟不算就吃不完,但由于过度捕捞,长江陷入了“无鱼”的境地。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渔尽则无鱼,尊法则安。鱼的兴衰,本质上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给长江10年休整期,长江将给世界带来生机。

长江白鲟还有两块鱼的“活化石”。

没见过面,听说很久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长江白鲟就是这样一种稀有的物种,但现在最后一条长江白鲟也沉入了滚滚长江水中。

扬子江鲟,又名“琵琶鱼”、“金枪鱼”,因其吻部很长,又被称为“象头鱼”、“象鼻鱼”,属于夜蛾科。

古籍对白鲟的形态做了精炼的总结。

“鲔鱼之口在颚下,鼻软骨长者也。”

长江鲟鱼的头部占其体长的三分之一,吻部像鼻子,从前向后逐渐变宽。中国发行的鲟鱼邮票生动地描绘了鲟鱼健壮的身体。

值得一提的是,水龙齿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54.38+0.5亿年前。那个时期是显生宙最长的白垩纪。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温暖,海平面变化很大,多齿鱼科的鱼类也迅速繁殖。但由于第四纪冰期环境剧变,只有亚洲扬子江鲟和北美密西西比河长吻鲟(又称密西西比河白鲟)存活下来。这篇文章是关于亚洲长江鲟鱼的。

亚洲长江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生活在长江中上游,属于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长江流域的大型古鱼类,仅次于中华鲟。它们身长2~3米,体重在200~300公斤之间,是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江中的活动区域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少,所以白鲟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然而,随着最后一条长江鲟鱼的死亡,长江鲟鱼只能存在于影片中。

现在只剩下白鲟标本了。

白鲟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鱼,堪称“淡水鱼之王”。它们躲过了第四纪冰期带来的剧烈环境变化,在天敌众多的世界上存活了654.38+0.5亿年。

然而,这样一种古老的生物没能活过2020年的新年。

当人们正在庆祝新年的时候,最后一条长江鲟鱼沉入了河底,宣告了长江鲟鱼的灭绝。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

长江中发现的白鲟尸体

首先是长江白鲟的养殖。数据显示,鲟鱼在自然水域生存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鲟鱼越大,产卵量和繁殖能力越强。

然而,虽然白鲟一次产卵可超过20万枚,但鱼卵孵化成功率很低。它们有的被天敌吃掉,有的因为不适应周围不断恶化的环境而刚刚孵化死亡。

其次,人类过度捕捞导致白鲟数量锐减。如果说第四纪冰期导致的环境剧变是中华鲟的第一个困难,那么过度捕捞就是第二个。

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江白鲟种群还处于平衡状态。

20世纪70年代,白鲟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许多人为了利润而捕鱼。远远望去,长江上密密麻麻的渔船,“电毒轰炸”和“绝育网”让长江白鲟被大量捕捞。就连黑心渔民连刚孵化的鱼苗也幸免于难。

然后,长江鲟鱼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长江沿岸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富营养化、白色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尤为严重。

这不仅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也威胁到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的灭绝。

无论是产卵、繁殖还是生存,长江鲟鱼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极强。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严重污染,长江中的白鲟数量也急剧下降。

然后就是扬子江鲟鱼的食物短缺。如上所述,在第四纪冰期,只有北美的密西西比河长吻鲟和亚洲的长江白鲟存活下来。

这两个物种是同一时期的,但它们的食性完全不同。长吻鲟是滤食性鱼类,中华鲟是肉食性鱼类,是长江流域水生动物食物链的中层。

人类的过度捕捞和长江环境的恶劣变化不仅影响了长江白鲟,也影响了许多其他水生动物。这导致了长江白鲟的食物量锐减,长江白鲟过着缺粮的生活,数量自然减少。

最后一个原因是人们拦河筑坝。长江鲟鱼是一种洄游鱼类。由于在长江流域修建大坝和发电设施,长江白鲟和其他洄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受到严重破坏。

长江鲟鱼灭绝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谁能想到,存活了654.38+0.5亿年的长江鲟鱼没能在2020年跨过新年?

当最后一条长江鲟鱼沉入河底,鲟鱼悄然消失在长江中。长江白鲟似乎用生命向人类奏出了一曲悲歌。

他们似乎在后悔为什么人类没有早点采取行动拯救自己。《吕氏春秋》中提到“竭其所能而渔,岂不得乎?”?明年就没有鱼了。"

然而,尽管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忠告,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疯狂地捕鱼,甚至连在连刚孵化的鱼苗也幸免于难。

人们真的应该及早采取行动来拯救鱼类,当鱼类枯竭时,他们应该开始停止捕鱼。只是当人类开始意识到长江流域的鱼类应该得到保护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在1993期间,长江鲟的功能性已经灭绝,预计2005年将是长江鲟灭绝的时间。

我们很难想象扬子鲟是如何一个个面对伙伴走向死亡,留下自己一个人面对周围浑浊的河水。长江鲟鱼挣扎了五年,还是等不及被救。

我们现在救不了长江鲟鱼,但是我们可以拯救长江流域的其他濒危物种。迫切需要优先保护灭绝风险最大的物种,人类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021,1,1,长江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禁渔”政策。禁渔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水生生物保护区,第二类是长江及其重要支流,第三类是其他重点水域。人们坚信“十年禁渔,方有鱼。”

这里有人会质疑,为什么长江禁渔十年没多久就又开始捕捞了?

其实这是因为在人的保护下,一些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恢复的更快,生长的更健康,繁殖的更快。

这导致这些鱼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河流和湖泊有最好的和合适的承载量。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水资源就会恶化,于是人们开始生态捕鱼。

而且生态捕捞只涉及试点区域内几个禁止捕捞的湖泊水库,国家对长江、汉江干流仍实行最严格的禁渔政策。

如今,人类越来越重视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类的保护下,虽然一些生物的濒危状态没有改变,但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我们应该告别长江鲟鱼,吸取教训,尽最大努力保护其他濒危动物,防止一些动物成为濒危动物。我们真的不希望后人再次经历“从未谋面,听说是永别”的场景。

长江白鲟依然存在。3长江白鲟灭绝了!下一个会是中华鲟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

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报告

宣布白鲟灭绝

长江鲟鱼的野生灭绝

这条新闻迅速登上微博第一热搜。

根据IUCN官网的最新报道

世界上所有26种鲟鱼都面临灭绝的威胁。

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结果显示

大约三分之二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图片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他们同时和恐龙生活在一起。

鲟鱼种群是进化树中一个独特的单位。大熊猫祖先的地质年代只有800万年,而鲟鱼化石可以追溯到中生代三叠纪,这意味着它们曾经和恐龙同时存在,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大多数现存的类似鲟鱼的鱼都很大。最长的鲟鱼,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可达7.5米,中华鲟可达4米。鲟鱼大多是“溯流产卵”,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河和沿海浅水区相对宽阔的水面。作为海洋和河流之间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重要纽带,它们成为北半球生态状况的指示物种和衡量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可靠指标。

“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群体”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加剧,鲟鱼自然种群锐减,濒临灭绝。被称为“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群体”。

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类非法贸易导致的捕捞、大坝阻断迁徙路线、不可持续的采砂破坏产卵场、栖息地丧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华鲟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创始人危起伟对中华鲟和白暨豚做了一个比较:“中华鲟和白暨豚的生态习性不同,一个在长江上游繁殖,另一个栖息地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但它们的灭绝命运与时期相似。这不是意外,而是深刻的教训。长江的其他水生生物一定不能重蹈覆辙。

中华鲟呢?

长江的旗舰物种中华鲟近年来也在减少。1988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人工繁殖和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包括中华鲟研究所在内的多家机构30多年来共放流中华鲟700多万尾。

2019年5月22日,宜宾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图片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但研究人员表示,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难度很大,他们仍在争分夺秒地将野生资源下降对中华鲟种群繁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目前,长江珍稀鱼类保护中心连同配套建设的中华鲟精子和组织细胞库,运行越来越好。基本可以保证中华鲟不会走白暨豚灭绝的老路,物种永远延续下去。”中华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李志远说。

保护长江的物种

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