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篇关于朝代的论文,每篇可以3000字,网上求大神帮忙。

我想回到东周时代,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春秋战国时代。看完这些作品,我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向往。我常常想,如果真能看到那个时代,看看当时的风土人情,学学孔子,辩学孟子,那该有多幸福。

我一直很喜欢诗经,诗经里的大部分篇章应该是东周上半叶写的。我特别喜欢国风里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和爱情的诗。“桑树闲着,行儿还闲着。”大概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这样的场景比较熟悉。“生死慷慨,子承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千多年前的爱情誓言,读来依然感人。虽然《野地有死鸟》中有一句诗,但孔子还是评价说“诗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曰,思无罪”。

春秋战国时期最吸引我的是百家争鸣的思想,这是中国所有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思想最纯粹的时候。在后来的历史中,由于战乱和保管不善,很多文献都丢失了,只能在其他著作中寻找纪广的羽毛。而诸子百家在以后逐渐融合了其他思想,逐渐失去了本来的面貌,不言而喻,五四时期的儒家,推翻了孔家店。其实孔孟有什么错?他们一生奔波,只为实现理想,却因生不逢时而遭受诸侯的冷眼,死后却成了成人玩偶。还有道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信仰鬼神的宗教,但是忘记了“道教的研究其实是很多学派的纲领。”明初诸派皆用,道主之,诸派皆用,道为其体。" ;可惜的是,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和农民,在历史政策的长河中,成为了最后的溪流,或者消失了。我想回去,收集他们的思想,还原真实的百家争鸣,让群星闪耀今天。当然也有一些私心。比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称之为‘长人’但有异。“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是2.2米。我想看看孔子是不是能和姚明比的人。钱穆的《庄老之辩》中提到有两个老子,而完成《道德经》的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比孔子晚很多年。真想看看当初老子有几个,孔子从谁那里问的,闪光的《道德经》是谁写完的?我也有一个恶作剧的想法。孟子和庄子都以能言善辩著称。孟子文笔犀利,善于类比排比,气势逼人,如高山峻岭,令人难以凝视;而庄子则是汪洋的狂妄和自大。他善于比喻和对比,文学色彩极其浓厚。比如长江的浩瀚,让人感叹它的流畅。可惜他们俩都见过梁,,但他们并没有交集。如果把他们放在一起辩论会怎么样?真的很刺激。当时还有战略家苏秦和张仪。他们知道大局,善于琢磨,据理力争,改变局面,充满智慧和勇气,有长远的策略。他们可以决定用一张嘴改变国家的形式。想想现在的中国外交,抗议,谴责,关注这些话。鹦鹉可以成为外交官。

当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战火纷飞。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年,亡者五十二年,不计其数。”但战国时期有学者曾统计,只有38年没有战争。战争无疑是残酷的,尤其是对人民而言。“白骨露于野,鸡鸣千里。留遗者有数百人,思想断矣。”这是对战争破坏最好的描述,而40万俘虏白白牺牲的长平之战无疑是最痛苦的时刻。但是,只有真正看到这些战争的场景,我们才能理解和平的价值。目前中日关系紧张,美印等国也对中国虎视眈眈。很多人都嚷嚷着要给他们点教训,去打仗,但他们没有想到,战争结束后,受伤害最大的其实是老百姓。

我也想知道当时真实的历史。上面提到的百家争鸣,很多都没有确定的结论,这只是当时历史分不清的一部分。在春秋时期,由于史家的地位高,贵族的个人尊严,春秋时期的历史是很真实的。《春秋》和《左传》都很严谨,很真实,所以《春秋》的历史是有价值的。越往后的历史被篡改的越厉害。《战国策》、《国语》都是后世的目录,很多都是传说,不是确切的历史。司马迁的历史很严谨,但《史记》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也有矛盾之处(其实汉代以前的历史都有)。著名的孤儿赵就是如此,这段历史在《史记》中是矛盾的。“金家”里根本没有赵氏孤儿,赵氏被灭的第二天就平反了;在《赵氏家族》中,有一个完整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哪个是真的?据《左传》记载,没有赵遗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战乱不断,很多史书丢失,秦始皇焚书,很多史书被毁。当时的记录比较简单,很多东西都没有详细记录,等等。现在关于当时的历史有很多争论。如果能回到那个时代,真实完整地记录当时的历史,那该有多美好。

但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毕竟没有时光机,我也回不去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时代。我只能在书中想象当时的人物和故事,然后回归现实。毕竟过去的不能回头,不如立足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