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元代青花瓷的关系1000字。
青花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称之为“唐代青花”、“宋代青花”,但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不成气候。但到了元代,青花突然以崭新成熟的面貌引领陶瓷制造业,将中国陶瓷从素瓷带入彩瓷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甚至对世界陶瓷的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追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陶瓷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不可忽视的,蒙古元朝统治者蒙古人民的影响是其根本动力。
蒙古元朝虽然历经百年,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首先,它的统治者是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游牧生活使蒙古族人民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审美观念,在审美内涵、审美形式和审美方式上具有动态特征,理性、崇高、悲壮、粗犷、壮美的审美观念,深深主导了青花瓷的创作和发展。
再者,蒙古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中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这与蒙古人民善于管理,善于吸收和鼓励交流,融合了蒙古、伊斯兰、汉族和朝鲜等民族密切相关。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并存,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是继唐朝之后又一个多姿多彩的开放朝代。这必然为袁庆华吸收多民族文化,成为富有文化元素的艺术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考古、艺术、民俗、宗教等资料,以元代青花瓷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探究蒙古族审美观念影响下的元代青花瓷创作和发展的原因,并将元代青花瓷艺术置于特定的游牧文化背景下进行探讨。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分析蒙古族审美观念形成的原因。本文结合袁庆华,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宗教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蒙古族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部分梳理和分析了蒙古族审美观念在元青花造型、装饰和色彩中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是元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对青花瓷烧制和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