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完整的论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帮助~谢谢

一: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而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盈利性的,与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性。金融活动中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金融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2)不规范。金融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都是完全不确定的。财务管理者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财务活动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3)可预见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进步,科学地预测金融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的破坏性。

(4)可变性。机构本身也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金融风险有的加剧,有的消亡,有的降低,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适应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1)支付风险。主要来自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缺陷。部门预算的执行,通过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

结构,希望用财政支出管理模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资金的内在矛盾。事实上,在预算指标安排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散、不足”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压力下,挤占专项资金弥补资金缺口、保证预算收支平衡成了迫不得已的手段,财政部门承担着巨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2)会计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由于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财务人员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会计水平等方面落后于系统更新的步伐。财务人员在应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会计质量下降,会计差错导致财务管理失误导致违法处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3)管理风险。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存在死角和盲区。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降低了管理的实际效果。监管措施不到位削弱了金融监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没有及时更新,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这些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生成、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管理不到位,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影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决策的风险。

(4)道德风险。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存在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潜在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不尽人意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管理缺位。国资委(SASAC)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方式,各单位各自为政管理和运营资产,处于“监管真空”。正是这种国家投入、无人负责的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流失严重。第二,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的推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事业单位将面临财务状况整体失衡、国有(控股)企业连带责任风险等风险。

从内部环境看,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大风险的责任在于决策者对风险控制和防范的认识不足。当内部环境恶化时,内部控制失控。(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管制环境的影响,金融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点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建设只能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立,不能“入不敷出”,更不能“负债经营”。但事实上,很多决策者很难抵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他们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重视财力,将企业经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必然导致隐性赤字预算。这种因预算约束弱化和管理层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严格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随着控制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政是消耗性的、纯支出性的财政。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严格控制支出。目前,我国只有预算法对财政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其他适应新制度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财政支出难以遵循,有章可循,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不足与损失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给财政资金运行带来潜在的预算失控风险。

四,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运营目标,即财务活动的主要工作环节,如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团队建设等,在操作程序上要规范有序;二是信息化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形成的所有财务信息应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满足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目标,即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不仅要考虑服务部门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必须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证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二)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把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岗位职责挂钩,与职业道德教育挂钩,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挂钩,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和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各类财务风险,熟悉工作中不同形式的财务风险,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同时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理解和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及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从数量上充分估计和衡量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突发风险事件的能力,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和细化应用风险决策措施的能力。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通过比较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对金融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预测,并提出控制措施,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严格规定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管理权限等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刚性,最大限度降低连带和潜在风险,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要进一步规范金融行为。我们不能认为仅仅提到“标准化”就会阻碍职业发展。事实上,规范理财行为不仅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职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为眼前利益,不顾原则和规定,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也必然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事业的发展。

(五)有效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确保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措施。要改变手工信息监管方式,积极引进和扩大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管手段。要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模式,加强对财务管理过程的定期检查,形成及时、动态监管的新形式。加强资金监管、资产监管、支出监管、事后监管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管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制度落实,做到会计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相对完善的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控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探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防范措施,对于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会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引发财务风险。我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是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的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银行贷款过多等问题。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信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增幅不足1%或减少,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有52家公司过度负债,许多公司的流动比率低于国际预警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有的甚至超过100%。一旦市场销售减少,借新债还旧债很难维持资金的运转。从企业债务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高。企业过度依赖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失信增加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因为贷款逾期增加融资成本。可见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二)缺乏科学投入

企业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很多企业的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投资损失巨大,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内部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许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细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此外,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得不到预期收益,投资不能按期收回,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本回收策略不当

商业信用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于企业之间。为了增加销售和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赊销产品。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不够了解,盲目赊销,导致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一部分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较大,很多都是积压积压。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所有央企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营运资金的50%以上。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企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四)收入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式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地位和声誉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资金来源,也可能影响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体系,没有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没有做出科学的分配决策,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财务风险。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派发现金股利较少,代之以配股或红股,这一方面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而且,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往往没有规律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往往变化无常,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风险。关键是要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财务活动尚未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行业的景气程度,国家信贷和外汇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和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程度等等。企业不可预测的财务环境是财务风险的外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不可预测和难以改变的,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例如,利率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利率风险,包括支付过多利息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亏损的风险和无法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他们不能科学预测,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必然导致金融风险。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不科学。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企业与内部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环节缺乏整体协调配合,造成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造成不良资产或巨额亏损。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融资综合成本高,导致负债比例上升,财务风险加大。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且独特的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企业不仅要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系统、强大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以保证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高效运行。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管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一些企业管办结合,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有效约束,容易发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人是任何系统运行的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现状而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受专业教育程度的限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更大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如何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要准确及时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1.运用“arman”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个方法是爱德华?6?1财务预警系统基于arm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多元判别模型。他利用逐步多元判别分析,逐步提取出最具预测能力的五种财务比率,建立了类似回归方程的Z-scoring模型:

z = 0.012x 1+0.014x 2+0.033 x3×0.006 x4+0.999 X5

其中:X1=营运资金/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市值/负债的总账面价值;X5=销售收入/总资产。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用一个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阿尔曼认为:如果z值小于1.81,企业有很大的财务风险;如果z值在1.81~2.99的灰色区域,企业财务状况不清楚;如果z值大于3,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阿尔曼还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2.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的恶化来预测和监控。通常,根据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和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能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比率主要包括:(1)现金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它等于净经营现金流除以总负债。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2)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以上,但最低不应低于1。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是商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金额和存货的周转率。(3)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除以总资产。它将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进行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指标越高,资产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情况正好相反。同时,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者投资或借贷形成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资产结构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影响资产净利率的主要因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水平、产品的产销量、资金占用量。(4)资产负债率。它是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企业对债权人资金投入的保护程度。通常情况下,该比率应较低,但在企业经营前景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如果企业前景不好,就应该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5)资产安全率。是资产变现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差额,其中资产变现率是预计资产变现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的比值。主要用于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并偿还债务后的剩余系数。系数越大,资产越安全,金融风险越小;否则,情况正好相反。

企业可以利用比较和比率分析来考察自身财务比率指标历年的变化趋势,借鉴行业指标平均值和先进企业的指标值来判断自身的财务状况,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延缓危机甚至杜绝危机。

3.准备现金流预算。企业现金流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企业财务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量,在短期内,企业能否生存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尽早采取措施。为了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汇总具体目标,并以量化的形式表达预期的未来收入、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投资计划,建立企业全面预算,以周、月、季、半年度和一年为周期预测未来的现金收支,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当然,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有良好的内控制度和审计制度,否则即使是最先进的预警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由于组织形式和企业规模的差异,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1)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通过企业间的合资、多元化经营和对外投资的多元化,可以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风险分散机制。(3)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可以综合评估各种方案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保证理财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补充企业自有资金,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得益于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持。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强化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风险自我独立、自我分割管理的传统思想,树立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评估和发现无处不在的风险,自发协调实现团队风控,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一个人。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企业风险制度文化的建设,努力通过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让财务管理者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所以必须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始终。企业领导要加强科学决策和集体决策,摒弃经验决策和“拍脑袋”决策等主观决策习惯,降低财务决策风险。

(四)完善风险管理组织和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实施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只有组织好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并真正规模化运行。企业可以设立单独的财务风险管理办公室,配备相应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此外,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的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要加强授权审批、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财务和会计要分开,单位分管领导要分开,分别成立管理中心,各负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做好内部控制审查和风险评估。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必须理顺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自己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相应的权力,做到权责分明。此外,在利益分配上,企业要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责、权、利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