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有什么用?
最近,我和女儿一起读了三字经。我的初衷是想在孩子小的时候读一些中国的经典书籍。这其实不是读经典,而是晚饭后和女儿随意的一次亲子阅读。但是对于阅读中国的经典书籍,我一直很推崇。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读更多的经典,这对个人非常有益。可能我也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不要像她妈妈写文章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曾经有过要不要读经的争论,在下面列出的《读经有什么用》一书中也有不同意见。读经典?废经典?民族精神?封建迷信复兴之路?亡国之路?读经之争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1934年,《教育》杂志致函学术专家,征询他们对学生读经问题的看法,收集了蔡元培、唐、、顾氏、陈立夫、王、任鸿隽、陈望道、、翁等70余条意见。,然后在1935编辑成特刊。专刊涵盖了当时教育界、文化界各流派的代表性意见,涉及各级学校是否应该读经典、如何安排课程、读什么经典、如何读经典,以及经典与中国历史、国家前途、民族性格、儿童身心的关系等等。大部分都能做到坦诚和冷静。这本刊物,除了重新编排版面、修改文字、编排版面之外,还增加了作者传记和若干相关阅读材料,以期为目前处于“国学热”的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唐的意见:读经典应该长期提倡!我国的经典不仅能巩固人心,还能陶冶人的品格,平静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故居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救国,读经典是必须的。姚永普先生的看法:一群圣贤的言行,无论孔孟,都是从中提炼出来的,而且是精炼的,知识渊博的,是一切的标准。老公说过的话,是每个人固有的,是天理人情。历代的信仰,从来不敢改变,就是因为这个好。读书人不是要保存汉字,而是要保存汉字是为了唤起中国独特的精神,读经典的关系不重而伟大!陈超觉先生的看法: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白读经典,而是恢复读经不忘根。阅读经典是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的必修课。顾直、曾运干、陈定中、方小月四君子的意见:有经验的人是我们国家的灵魂,所以民族受到尊重,民权受到尊重。就教育而言,我只怕亡国,那他能说什么!王杰先生的看法:天地之国,必有所立,其所立,精神也。千百年来被我们祖先的精神指引的人也是受人尊敬的,违背他们的人是软弱和混乱的。要拯救垂死的中国,就要从复兴经学开始,要弘扬国家伟大的真精神,就要从褒扬经学开始。何建老师的意见:我提倡在学校学经典,从小学开始学比较合适。在我看来,我坚定地宣称它有利有弊。.....天地之国,必有而立。那些站着的人是怎么回事?民族精神有它伟大的终点!.....六经导致的中国文化,历久弥新,根深蒂固。我们认为,昌明固有文化是时代的迫切要求,读经是必由之路!杨寿昌先生的看法:唉!今日国难当急!人们的道德堕落了!新的失去新的,旧的失去旧的,皇帝站错了队,不知何去何从。一切有血有肉的人都尊重孔子的学说,为的是提醒我们的人民,他们已经失去了灵魂,谁还会期待呢?你会看谁?秦怡先生的看法:在过去的20年里,学校废除了阅读经典,普通学生失去了教育的重心,受到各种复杂理论的影响。只有孙中山先生早就看清楚了,明白了其中的不足,所以恢复国体的方针,决心恢复固有的道德和智力。固有的道德和智慧的源泉在于经典,而恢复固有的道德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经典。雷同群先生的看法:从字面上讲,我不赞成“读经”这个词,只采用“经训”这个词,因为只有在“经训”中才能找出功能性。钱基博先生的看法:建国之道,尤其是其大经大法,绝对不是照搬别国文物就能做到的。整个国家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习惯,跟几千年来能主导民族心理的人关系最深,几千年来主导民族心理维持世界的人,不得不推四书五经。顾氏先生的看法:学校读经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然而,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看这么多国家不合适吗?郑先生的意见:要救国,就要从学术各方面救国。经学也是一种学问,所以非常有必要让一部分学者担负起这个重任,不至于烧光自己的俸禄。所以在我的做法上,我打算在已经成立国学研究所的大学里,开设一个经学的进修班或者专修班,来培养未来标准的经学大师。这样才能提高儒家经典在中国的地位。江先生的意见:我提倡读经典,尤其是在小学,不是求经典的普及训练,而是修养的开始。至于中学和大学,不妨自由学习。李政先生的看法:在中学,不能把所有的经典都读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小学的时候只能把经典的语文言传身教改编成文学体,以为是教材就不用读原文了。任红娟先生的看法:不知道提倡读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第一,读经典能代替单词的训练吗?答案当然是“不”。其次,如果要问读圣经能否在复古运动中取得成功,我们的答案是“不能”。如果你想通过读经典来做复古运动,那等于白日做梦,结果会是失败的。陈立夫先生的看法:中西文化之所以以不同的方式取得超常的进步,是因为西方人首先发现了重心和物质的力量,而中国人首先发现了重心(中)和精神的力量(诚)。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经》即使在现代仍然是最有价值的书。郑先生的看法:阅读经典已成为一个问题,不是在大专而是在中小学。儒家经典并非不可读,尤其是中小学生。读经典要简单化,实用化。朱君毅先生的观点: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在学校学习经典,这确实值得讨论。第一,难读的书不一定是无用的书。第二,思想没有古今之分,只有对错之分。第三,学和用是有区别的。为了学以致用,我们应该要求其推理的准确性,而为了学以致用,我们不妨要求其含义的广泛性。经典是对身体的研究。蔡元培先生的意见:对中文系学生讲一点《诗经》,对历史系学生讲一点《诗经》、《春秋》,对哲学系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礼记》,可以接受。给中学生选几本经典,编成文言文读本,也可以接受。我觉得小学生读一些经典是不合适的,我觉得没用而且有害。李书华先生的意见:我认为在现在的中国,应该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研究,普及科学应用。这类问题确实是当前的当务之急。至于查经的第一个层次,或者说第二个重要问题,似乎没有必要再多讨论了。胡浦安先生的看法:读经和尊孔不能是一回事,读经也不能算是尊孔。所以我们尊重孔子,尊重孔子的人格,而不是孔子的思想;也就是说,也是尊重孔子与时俱进的思想。2000年孔子主编的书,因为时代的影响,大部分都不适合。王先生的意见:除专家外,五经不用读,十三经至少要删掉诗、书、易、礼、春秋五类,其余不妨读一读。中专以上的学生不用把它当教材看,只当参考书看。就是把它当参考书来读。读经典的目的应该是“温故而知新”,不应该准备用整个古代遗物来丰富现代人的生活。何清如先生的看法:儒家经典不是给小学生看的。中学生可能理解得很好,但是把所有的经典都逐字逐句读完,是非常不划算的,也是不合适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最适合读经典的人群。.....不读经书,是因为程度和能力,也不是忘本的问题。至于和救国兴国有没有关系,我看不多。杨先生对的看法:我认为首要的是如何阅读圣经。认为读经可以救国,可以匡正人心,实在是太奢侈了。认为看完会坠入地狱的想法太过分了。.....如果你承认要读经,只能把它当成一种阅读,不能先有一个严肃的概念,特别是提出读经这个名称。如果我们为了“经典”而研究经典,那么研究经典是不好的。结果不仅不能创造更多的人来救国,还可能让更多的人流失到我们的国家。陈鹤琴先生的看法:儒家经典,字字深意,古已有之。要想教会小学生欣赏儒家经典的精髓,第一步就是要对儒家经典的文本和编纂进行选择和改革。李全世先生的看法:我主张在中学和大学把阅读经典作为必修课,因为它有文学价值;读经典有道德价值;读经典有缅怀过去,热爱民族的价值。苗先生的意见:作者提倡政治家而不是小学生学习经典可能更合适。刘先生的意见:综上所述,我赞成读经,但同时我反对别人提倡读经。有能力读经典、喜欢读经典的人,有随时随地读经典的权利,但不必浪费义务去推广。读经典就是读经典,问题很简单。吴自强先生的意见:我不完全反对或完全同意在学校教育中使用圣经阅读。我反对在小学读圣经,但我赞成在中学以后读。崔在阳老师的看法:儒家经典虽然字面意义深刻,或者说已经失去了现代性,但其文字浅薄,意义纯粹,适合现代中学生学习。选一些来读,不一定比读我们今天做的课本差。郑希谷先生的看法:读经不是没有意义,但经典中的文字,并不能真的视为不可改变的“自然”。我认为在现代阅读中,要用现代的眼光重新评价经典的价值,只有有价值的才可以教人阅读。读经的目的是从经典中了解古代文化。黄易先生的意见:我认为应该拒绝以宗教的态度阅读圣经。读经作为德育方法也要反对。但是我赞成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读一些关于经典和历史的古书。.....读经史一定要相当成熟,先做好准备,所以在低水平的学校绝对不合适。张毅老师的看法:你要成熟到可以读高中以上的经典,才可以认真读,要有批判地、有选择地读,同时要对经典并重。范先生的看法: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流派,研究中国哲学的人当然值得研究。再说,喜欢读经典的人,当然是可以自由阅读的。但如果把读经的问题解读为“中小学必须开设读经”的问题,那么我个人不得不表示反对。谢训初先生的看法:读经典的问题不在于经典本身,而在于读者是谁,目的是什么。至于提倡恢复小学读经的理论,就像因为火车出轨而提倡恢复泥巴车的理论一样可笑,不值得争论。陈忠范先生的看法:读经典之前一定要有相当的工具常识,没有相当的修养是不能搞的。至于年轻人是不是普遍都有这种功夫,我就不敢知道了,但是现在有人提倡中小学生都要读经典。这是什么意图,甚至超过了我所能理解的程度。赵廷尉先生的意见:如果摒弃偏见,心平气和地解决经典阅读问题,就应该采用“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两个标准来评价。据我评估,《经》只有对所谓“国学”感兴趣的人才能学习和欣赏,肯定不适合中小学。陈立江先生的看法:我对阅读经典有两点看法:一是反对强制阅读经典,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第二,我认为“经”只是古代的哲学和文学。想读,就要有另一种方式去读,去读的人,而不是强迫个人去读。方天佑先生的看法: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个学者从事阐释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把它列为各级学校的一门课程,并且是强者的必修课,那是绝对必要的。盖经为用,有得有失,无利则无弊。朱秉国先生的看法:在我看来,提倡读经的人给出的理由都是不合理的。.....教中小学生读经典会白白阻碍青少年的思想发展,还可能降低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读经典只能教给少数人,比如某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学生,或者其他专门研究国学、整理国故的人。他们绝对不能教所有的中小学生识字。陈柱尊先生的看法: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学校既不读经典,也不注重德育。所以讲仁义道德的,都是针对贪腐的。渐渐染久了,便人欲横流,泛滥而无可救药。百姓懒奢,国家穷奢,急欲内忧外患。它能得到什么?所以,从现在开始,学校会选择适当水平的经典著作,每周教授一两个小时,这似乎是刻不容缓的。陈先生的看法: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以一个历史学家的态度去读经典,从实际问题出发,在理解现代观念和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傅东华先生的意见:读了两千多年经典的陈芳,还想吃,以为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超越了“迷信”二字,找不到其他形容词了!.....无论从文学还是历史的角度来看,经典都应该被视为一套经典,而不是圣经。.....经典绝不应该人人都读,尤其是中小学生。杜左洲先生的观点:道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的,在今天可能不被认为是道德的。如果无视时代潮流,注重实际需要,把四书五经作为中小学教材,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就会“迷惑”,根本得不到好处;也就是说,老师自己也怕难以解释,无法自圆其说。高觉夫先生的看法:经学不是没有研究价值,但这种研究是少数专门学者的工作。如果提倡普通年轻人可以把宝贵的时间用来读经典,我是完全反对的。姜奇先生的意见:原则上,我绝对反对在学校里读经典——反对在学校里读原著四书六经。但在语文、公民、历史的教材中,我也主张可以借鉴一些四书六经中易懂的、有启发性的、不时兴的材料。唐先生的意见: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个20世纪,中国必须现代化,以适应现代环境。不可否认,经典中有很多词不适合现代。苟特彪的读经宗旨应用于各级学校的课程。结果是,更少的孩子和年轻人会从道德修养中受益,更多的人会与现代思维脱节。所谓好处无穷。高剑思先生的看法:在讨论读经的问题时,首先要问“读经”这个词的范围。如果范围不是狭窄的(仅限于在学校读经典作为童年的功课之一),而是宽泛的(包括童年、青年、成年、读书或不读书),我是非常赞成读经典的。蒋先生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信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生。这是时代精神,是自然形成的。绝不能勉强改变,也绝不会让这个先进的时代倒退多年,回到原来的样子。.....不读经书,那是自然趋势。我认为现在的学生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读圣经。刘先生的观点:经典的意蕴在于伦理和理性。道德是好的,但事情是清楚的。“实践教学”不强调文字,而是教育和熏陶;“明教”来源于经验,来源于阅读,能够阅读也是理解的关键。.....提倡读经典,大人大人也会读。吴先生的看法:经典不是读不读的问题。问题只有以下几个:(1)读经道德教育的效果如何?(2)不需要也不会读经典的小学生是否应该被强制读?(3)需要且已经能够阅读经典的普通中学生,是否应该被无差别地告知“读完全文”?(4)文学院等中国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开始阅读名著时,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倪陈印先生的意见:可以读,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所谓经典,对于学文学的人,尤其是有志于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来说,是可以作为文学来读的。否则,研究思想史的人应该把它当作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伦理思想史来读。所谓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读书,也就是大多数人不需要读书。陈望道先生的看法:儒家经典是古代社会文化的史料,内容庞杂,编纂草率。无论学术上还是教育上,都不适合普通人阅读,只适合专家研究。谢先生的意见:“静”是中国固有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的成果,我们不能轻视。但是,如果不恰当地阅读经典,就会损害它的价值。孙先生的意见:我不是绝对反对读经,而是反对读经运动。读经典与道德无关;读经典和救国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炙心先生的意见:分析所谓十三经的内容,没有必要尊重,只能作为各科专题学习的材料。而且现代学生读这一套不仅没用,时间也不允许。.....我们不需要提倡通读整部经典。把《论语》《孟子》中关于修身的材料拿出来放到公民课堂上就可以了。江先生问余先生的意见:在中国这个内忧外患、压迫深重的时候,广大人民是痛心的,是为民族前途担忧的。他们是教育界的一些知识分子,突然出现了“读经”的问题,其实是“泛滥”。真是莫名其妙。周宪文先生的看法:我认为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好书,也没有绝对的坏书,所以既没有绝对可读的书,也没有绝对不可读的书。首先是看怎么读。第二是看它需要怎样。如果上述两个前提(即合理的方法和迫切的需要)都有“是”的答案,那么经典是可以读的,也是应该读的,但希望不要让它们“救国”。翁先生的意见:这个问题无关紧要,绝对不值得讨论。尚先生的观点: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给人提供正确的生活要求,并培养他们具备满足这些正确的生活要求的技能和力量。但是在殖民地,教育走错了路。.....在这种矛盾产生的畸形教育中,阅读经典成了一切教学的中心。叶静教、《古兰经》教、犹太教和儒教的主要功能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复活,以转移普通殖民地人民的注意力,消除他们自己特定的、正确的要求。王先生的看法:眼看帝国主义者的魔手就要把我们的少年儿童从生活的圈子里带出去,我们的统治者和他们的士大夫就要把我们的少年儿童引向古老的封建逃亡之路。这不是一个“教材”或“教学方法”的枝节问题。我们需要睁开眼睛,下定决心去应对。陶希圣先生的观点:提倡读经的人的意思很简单。经典是允许读的,但不能通过。我要你有恐惧的感觉,不许你用学术观察。无拘无束地学习经典,会让思想变得活泼,思想活泼的人是不听话的。如果你不听,这不是一件好事。刘南星先生的看法:从40岁以上的人来看,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读过经书,无论是从文字上,还是从立身上,都一定程度上受益于经书。但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不能坚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走我们的老路。林先生的观点:中国文化要有新的生命力,就要走创新之路。读经典要采取熔铸的态度。但恐怕中小学生做不到!吴佳镇先生的看法:一方面,公开提倡读经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公开提倡废经也是不必要的。因为经典可能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寄托。至于是否纳入教育部公民培训课程标准,就不必说了。周予同先生的看法:原谅我的愚蠢,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提倡“读经”的人会觉得有必要。为了学术?我不反对,也同意。但是,经典不应该一看就懂,而应该由少数人客观地去研究。为了政治?我不认为聪明的权威会这么想。为了民族精神?这只是一个非常笼统和错误的概念。.....提倡读经的先生们,醒醒吧,民族的福祉,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应该这样牺牲!柳亚子先生的看法:现在是1935年,国内的人还在提倡读经典。你疯了吗?曾佐仲先生的看法:读经典必须兼顾四点:一是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的兴趣;第三,学生的需求;第四,社会的需要。按照课改的原则,真的没有理由加入中小学的课程。朱丽亚先生的看法:中小学不要读经典。大学不允许读经典,除了有关于经典的系(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系、中国历史系)。在老师和普通人方面,除了他对经典的研究,也不允许他读经典。读经的人的目的只是站在社会进化的立场上做各种历史科学研究,任务是找出我们过去进化的痕迹。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各有正当途径,与读经无关。武昌中文大学中国文学系朱老师的看法: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光得到它的真相是不够的。在邀请了我校中国文学系的朱老师和研究中国文学的相关委员召开座谈会后,希望得出一个结论,但提倡读经和反对读经、提倡取经的人各有其人。经过几次争论,他们未能达成一致。.....然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中国本位的文化,树立一种社会中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