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葛先生的话中领悟
杜甫有诗:文章千古,得失刻意知。金庸小说里有一句孤独求败的话:重剑无锋,巧思不灵。每当文字放到有着深刻人生体验的作家手中,往往会表现出我们所说的:匠心无用。
有些人可以用日新月异或令人惊叹的事物来形容一些枯萎的事物,或者用新的事物来抛弃一些旧的事物,但往往稍作停顿就会让人厌烦。
读葛老师的文章,明显与众不同,语言朴实无华,却深得文内之韵。大概是由于上个世纪的病态苦难,当代很多老一辈作家都有寻根倾向。
1985年,韩少功在一篇纲领性论文《文学的根》中率先宣称“文学是有根的,文学的根要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要“立足现实,同时又要超越现实世界,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奥秘”。比如贾平凹、阿城、韩少功等老一辈的作家,他们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就像我们不能踏入一条明知死了两次的河流。于是,在文字的浸润下,葛先生找到了他转换的形式。
在他的文章中,主人公在老井中的重现,似乎是一种对过往苦难的追忆。回味中有痛,苦中有乐。所谓阴阳无极,但道德经说道可以不平凡,有些能被我们理解清楚的东西,总是不够深刻。所以,当作者沉浸在过去的艰辛中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对失去的怀念,或者是对纯粹生活的向往。所以,从他的《萝卜干情感》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贫穷,但那里不仅有贫穷,还有一种人类的满足感。欲望是无限的,欲望越大,就越会把人带入深渊。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凝视着你。所以每个作家都是自相矛盾的;他们怀念过去,却往往无法接受;他们沉浸在历史的黑暗中,追求光明,这是作家的创作认知。也是葛老师能从历史中分离出来的,属于他的精神洁癖。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作家倒地,他就有洗脑的力量。
老舍的京味文学幽默风趣,一招克敌制胜。葛老师现在的文章与之类似。白居易的诗也是深入人心,力求让每一首诗都落地生根。葛老师不愧是传承人,还是接力棒。他能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繁为简,使小说语言幽默简洁,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文学品质和自我风格。
贾岛所谓十年磨一剑,也就是所谓一剑锋一磨。其实葛老师自己的经历才是真正通俗易懂的书。时至今日,他的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他对人的慷慨和真诚,都是和他当时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影响、教育分不开的。尤其是他奶奶的善良和待人接物的亲切,从小就影响着他,影响着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真诚待人,待人接物,而且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忘你的主动心。所以在葛先生笔下的《老井》中,一个象征中国女性的伟大形象被他刻画得惟妙惟肖。
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创作,更是修复。但是恢复起来有多难。在诗歌写作中,诗歌止于语言,其实就是说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往往在语言上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要想把一个人写得活灵活现,需要深厚的写作功底和深刻的人生阅历,细微的观察和自己对细节的捕捉。积累使一个人有想法,他的作品《萝卜干情感》全面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深刻认知。从草根到公司老板,从萝卜干到山珍海味,他的全部人生经历——还有他每次对作协和朋友的慷慨...很多人很有钱,却舍不得他——
刚认识葛先生的时候,我从他身上闻不到一点铜臭味,也看不到财主的胡子!另一方面,他就像农村里一个拿着犁铧的老农一样单纯,但他不是有钱人。他就是这么低调,和老井里他奶奶一个风格,高大,包容,善良。
从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反思过去,那些年留下的历史,人性的美与善,社会的丑与苦,在葛老师的文章《一个剩一个挤两个人》中都有阐述,让人感同身受。
作者简介:裴小红,笔名篱笆,广西短篇小说学会会员,北海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