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国生产环节的劳动生产率问题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二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就业,对策1。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1。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产出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为:全社会就业岗位数=总产出/劳动生产率总量。可见,在静态条件下,就业岗位与总产出成正比,产出水平越高,就业岗位越多;工作岗位的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就业岗位越少。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无助于降低失业率,相反还会节省大量劳动力,使失业问题更加突出;但扩大就业必然带来劳动行为不规范、技术进步落后、企业人浮于事等负面效应,从而限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是对立的。(2)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统一。从动态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劳动就业是统一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么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提高,要么转化为积累,要么还款水平的提高和投资的增加同时发生。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市场容量,收入提高引起的消费布局的变化使行业分化,无形中扩大了劳动力的就业容量。前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导致下一期劳动就业容量的扩大。如果每个时期的劳动生产率都快速增长,由于劳动收入、市场容量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从而使扩大劳动就业成为可能。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不能绝对对立。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劳动就业矛盾的对策(1)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增长,实现劳动就业的扩大。经济增长速度是影响就业形势的重要因素。过低的经济增长率既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也不利于现有设施、设备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不仅有利于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周期性失业,也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因此,必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劳动力过剩的局面。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进步,是经济长期高增长的根本保证。因此,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从总量上看,改革过程中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对扩大就业规模起“纲”的作用,其他对策起“目”的作用。这并不是说其他方法不重要,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的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对扩大就业起着基础性作用,即采用新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身也能扩大就业。乍一看,采用新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不仅有助于减少失业,相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计算机和机器人的使用还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使失业问题更加突出。从短期、静态或片面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但是,从整个社会长期的、动态的、长远的发展来看,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减少失业,扩大就业,这是有根据的。因为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可以加速产业转型,开辟新的就业领域;要使国际市场就业成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关键,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第三产业对大量劳动力的吸收和工业产能的扩大,需要第一、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二)促进技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从社会再生产运动顺利实现的角度来看,一个合理的产业布局必须是一个能够反映和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包含一定质和量的内在联系的产业布局。正是这种优化的产业布局,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平衡状态,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不同行业的资源密集度来看,我国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不同地区、部门之间技术先进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要充分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布局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利于保留经济增长中必要的就业岗位,使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逐步吸收和充分利用,从而扩大就业。随着第三产业在产业布局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社会事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对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提高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3)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发展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大型骨干企业上,而不是放在发展中小企业上,就会形成巨大的失业,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甚至出现经济波动和严重的经济波动,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必须更新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因为这是解决就业问题最持久的动力和根本所在。但是,在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既要发展高科技企业,又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企业;既要发展大型骨干企业,又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就业布局。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广泛吸收社会不同层次和素质的劳动力,可以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减少冗员,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⑷鼓励发展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和新劳动力以及农民工,特别是要帮助下岗女工进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政府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工作条件,促进非正规部门的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和家政服务,发展国际通行的家庭事务所和家庭咨询公司,实现非正规就业。(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特殊群体就业扶持政策。能否实现劳动力的大范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在国有企业建立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而且要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步实现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宽松社会环境。从就业的角度看,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也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险范围,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最佳结合,促进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从根本上解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应对特殊群体实施就业扶持政策。政府通过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福利企业发展,以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就业;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未达到比例的企业和单位应当缴纳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针对城市贫困失业人口、无一技之长即可失业的低技能人群,政府应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扶持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开展环境保洁、社区保安、社区服务等项目,安置贫困人口,组织免费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