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和区别

论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和区别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每个人都时刻接触着论文,写论文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理解过这篇论文吗?以下是我对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联系和区别

文章摘要: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实践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在分析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本质、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可以实施“复述、归纳、理解、阐释、分析评价、增强创作”的四步训练模式,分清相关概念,增强鉴赏和批评能力。

论文关键词: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写作练习;教学策略

对于中文系的师生来说,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实践课程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和难点。与其他纯理论课程相比,本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还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具体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不再是纯理论的掌握,也不再只是一个“用心学习”的阶段。更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如何将所学知识与阅读作品的感受、体验、思想结合起来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这无疑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所学、所感、所思、所读、所写完美结合。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还要通过讲解、指导和具体操作,把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生身上培养相关的能力,这就不仅仅涉及到专业素养,而是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结合。所以这门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是不小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在民族高校尤为突出。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图总结和探索一种在民族院校易于实施和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

锋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让学生先“磨刀霍霍”,而是让学生先学会“用工具”。因为,构建和磨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民族院校,也不是我们这门课内部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本课程,我们必须让学生提前知道如何使用本课程中大学专业制作的器皿。所以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必须解释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很多专家学者分不清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我们给学生布置的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写作的作业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笔者给我校中文系学生布置了不同形式和要求的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作业,发现约60%的学生不知道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联系,近65,438+0,000%的学生不知道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区别。大部分同学把文学鉴赏和批评写成印象和猜想,也有很多同学把文学评论写成文学鉴赏。虽然地方民族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可能较差,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突出,但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个例。根据作者的阅读经验,即使是发表在杂志上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作品也并不少见,可见在课程一开始就解释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在此,笔者就此问题简要发表拙见,以期理清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有所裨益。

在如何给文学鉴赏下一个科学定义的问题上,笔者赞同吴先生的定义方法,但不同意他的一些结论,所以我在引文中没有取结论部分,结论部分用省略号代替。他说,“文学鉴赏的科学定义首先要区分鉴赏与鉴赏的区别(客观上存在鉴赏与鉴赏概念混用或通用的现象),...;其次,要明确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之间的内在关系……”笔者认为,“鉴赏”一词不是一个学术术语,而是一个生活术语。语言学常识告诉我们,生活用语是模糊的,在学术和科学用语中没有准确性,所以“欣赏”一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并没有刻意地带有某种目的、观点和眼光,随意地去关照事物,但实际上,没有人在“欣赏”时没有一定的观点和标准,这种关照一般不会形成正式的言语和文字。而“欣赏”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的事物,也可以是艺术作品,而且“欣赏”比“鉴赏”要严肃、认真、理性得多,“欣赏”的对象一般只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因素,一般不涉及更多更广泛的内容。

所以,“鉴赏”是指人们带着一定的目的、观点和既定的审美标准,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关怀和艺术分析评价。所以,文学鉴赏一般只是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关怀和艺术评价。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则不同。除了文学欣赏的内容,还需要建立和表达更多关于作品的外在标准,并以此来评判和看待作品,如文学作品的终极价值、社会意义、社会影响、人文关怀等。如果说文学鉴赏主要是从艺术标准的角度来评判文学,那么文学批评就必须有其他标准来评判文学,比如社会历史标准、伦理道德标准、时代科学标准等等。因此,在文学欣赏中,我们一般只使用艺术方法和理论进行欣赏,而文学批评则需要采用社会史批评、伦理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殖民批评等方法和理论。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和理论,取决于我们批评的目的、已有的观点和标准。另外,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很少自己创作,而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文学鉴赏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文学批评则不然。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正如批评家陈晓明所说,“文学批评应该在创作实践中发挥主动性。这并不是说批评应该领导文学创作实践,而是说批评总是有自己的文化/美学目标。和创造是对抗关系,不是相互安慰,是投机关系。创作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创作的特点是非常个人化的,这使得创作总是固执地逃避批判。创作不是简单地回应批评或就事论事,而是在回应批评中逃离紧张,形成文学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的革命冲动。每一次对创作的背叛,都是对批评力量实践的质疑,促使批评不断探索新的起点,解决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对文学批评的定义是:文学批评是指人们在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采用多重的艺术和非艺术标准对文学的评判和要求。尽管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内涵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学批评应以文学的艺术鉴赏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而文学鉴赏又不能完全忽视非艺术判断,两者往往处于相互交融的状态。对于初接触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作家来说,有必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以免在写作实践中混淆。概念讲解清楚后,学生上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实践课,就会对方法和操作非常清楚。他们不会把文学欣赏写成没有艺术水准的主观想象和感受,也不会把文学批评写成纯粹的艺术欣赏。

就这样,我们的文学鉴赏与批评实践课开始了。但根据笔者上课的经验,还是需要注意一个大原则,就是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师生。学生普遍较低的素质也决定了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否则学生很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环节。分阶段、分层次的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实践教学有几个好处:对教师来说,可以使课堂清晰有序,便于教师表达和操作,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在接受和培养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便于学习和接受,不会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各个必要阶段的处理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各个阶段的综合和选择打下基础。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作者主张将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相结合,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有效的办法是把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写作结合成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训练不同的能力,但也要兼顾欣赏和批评的联系和区别。

当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划分阶段和层次,这要看学校,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以杨寿森先生的“四种形态”和“四种境界”作为划分课堂阶段和层次的依据。杨寿森先生认为,“根据内容构成,文学批评大致可分为复述与归纳、理解与阐释、分析与判断、提升与创造四种基本形态,依次对应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索创作规律、开拓思想空间的四种境界。”关闭相同的。我们可以把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实践过程分为复述与归纳、理解与阐释、分析与评价、提升与创造四个阶段。与四种境界相对应,我们会有评判学生每个阶段表现的标准,即学生在每个阶段是否做到了“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索创作规律、开拓思想空间”。虽然杨老师的文章是针对文学批评的,但我们也可以把文学鉴赏纳入这四个阶段,把文学鉴赏写作纳入第三阶段进行专业训练。下面,笔者就简单描述一下四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处理和课堂操作方法,以便与老师们共同探讨,得到专家的指点。

“复述归纳、理解阐释、分析评价、提升创造”四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其中,“复述归纳与理解阐释”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写作的基础。这两个阶段比后两个阶段简单,我们可以减少课时,但因为是基础的东西,所以一定不能忽略。在民族高校,还可以适当增加这一环节的课时和实训比例,以弥补师生素质的不足,为以后的环节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分析和评价阶段是四个阶段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它涉及到学生的写作在质量上是否符合欣赏和评论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增加课时比例,增加讲解和培训的课堂投入,并确保学生理解和学会使用相关标准。分析评价的标准无非是艺术标准和非艺术标准,两者的比例一定要选择得当。

我们之所以把文学鉴赏放在第三阶段进行专项训练,原因也在于此。文学欣赏离不开分析和判断文学的艺术标准。我们可以把学生在文学课和文学理论中学到的相关艺术标准进行总结,让他们在分析和评判作品时学会选择相关标准。同时也要说明非艺术标准,特别是非艺术标准的应用和尺度,因为与艺术标准相比,非艺术标准更加复杂和主观,而且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非艺术标准参差不齐,良莠不齐,数量上压倒一切。如何选择和使用它们,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学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认真讲解,要求学生谨慎对待,培养自己“火眼金睛”的眼光、辨别力和判断力。另外,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重新强调前面提到的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性质、关系和区别,因为这个阶段关系到写作的性质,学生写的是欣赏还是批评在这里会有划分。侧重艺术标准的接近文学鉴赏,侧重非艺术标准或综合标准的接近文学批评。

在这个阶段,还要增加学生的具体练习和写作训练,可以通过课内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加强。第四阶段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写作的升华阶段,关系到文笔是否精彩。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强调,但是不容易太深入。如果解释和训练得太深,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能会模糊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明确结论,使基于规则的写作方法变得“不可追踪”。这个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线索和一个方向。很多内容是学生在以后的生活或职业生涯中慢慢体会和理解的,大量的准备工作是在其他学科和学生的泛读中积累的。

当然,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师生会遇到各种具体而棘手的问题,民族院校的问题可能更多。在我们所经历的实训课程中,出现了学生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写作基本功差、对基础理论课掌握不够等诸多问题,这将严重制约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写作实践课程的发展。但是,其中一些问题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补充、强调和采取一系列的促进和强化手段。但是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这门课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任务,需要学校,甚至社会,家庭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民族院校,更应该注重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弥补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法弥补的短板。总之,文学鉴赏与文学评论写作是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承载了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内容,实用性很强,成就了这门课程。这不是作者一篇穷文章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问题,总结经验,以获得更好的方法,达成一定的认识。

扩展补充:文学欣赏

《文学概论》指出:“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入心境,进行情感观察的一种精神活动。”在文学鉴赏活动中,读者感受、体验、领悟、理解其作品中所创造的形象、意象和意境,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思想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学鉴赏能力呢?这里谈谈“知人论世”的方法。

文学作品是作家写的。人是社会中的人,难免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生活环境、个人情感、审美观念的影响。反过来,作家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情绪和心态,又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读者对作家的经历、境遇、性格及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欣赏作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鲁迅所说:“但我始终认为,如果要一篇论文,最好是把整篇文章都考虑进去,把作者的整个人和他的社会状态都考虑进去,这样更有定论。”“知人”是考察作者的家世、境遇、行踪、性格、思想意识。《论世界》是考察社会历史面貌,特别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因此,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它不仅是一种欣赏文学作品的理念和方法,也是构建作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桥梁,是读者进入作品的途径。

比如我们研究杜甫的《秋风破草堂》,首先要明白,公元759年,陕西闹饥荒,但安史之乱并不太平,社会混乱,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杜甫弃官西进,最后到了成都,在那里建了一个小屋居住。其次,我理解作者对下层社会生活的感情是深刻的,他关心民生疾苦。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的秋天和八月。作者遭受了社会和自然的灾难,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晚上睡不着觉。面对茅草被大风卷走,“床房漏雨”“布衣如铁”的惨淡局面,悲从中来,深有感触。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他在诗中明确表达了“宽敞楼房千万间,天下穷人皆大欢喜”的理想,表达了“吾家破屋,独冻死人”的忧民情怀。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佳作,就在于诗人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

总之,通过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不仅能进入情感,还能让读者对作品有更深的感受,理解会更上一层楼,获得更深的诗的含义。

文艺评论

他们为文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些艺术修养很高、敢于直言、学术造诣颇深的批评家,如茅盾、胡风、李长治、李健吾等。然而,近20年来,随着社会市场化、商业化的快速推进,文学被极大地边缘化,一大批批评家耐不住寂寞和诱惑,也开始急剧堕落,红包评论、炒作评论、人情评论层出不穷。然而,面对层出不穷、褒贬不一的评论,文学创作者(包括一些文学大师)似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豁达的态度。针对这种文学批评的道德滑坡,笔者想谈谈文学批评双方的道德底线。

首先,文学批评应该基于文学文本的存在,而不是基于作者。当代文学批评往往是针对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因此对于批评家来说,存在着许多外在的压力或诱惑。作为一个严肃的文学评论家,我该怎么办?

我们必须坚持一个预先确定的原则:不进行人身攻击。当然,这只是前提,任何公民都没有权利对另一个公民进行人身攻击。

其次,文学批评家必须坚守批评的基本职业底线:必须对你所阅读的作品做出真实的陈述。文学评论家的天职是讲真话。求真务实,应该是批评家所说的基本职业道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职业底线。即使面对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家,评论家也不能随心所欲。他们的评论和观点只是你批评的参考,不能代替你的思考和观点。然而,在当前中国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学者和批评家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或外部压力,往往害怕或不愿意说真话。其中,新出版的《文学作品座谈会》具有代表性。因为与会者大多拿了别人的钱或者是朋友,所以在会上什么好话都敢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的批评家似乎是庸人自扰。

最后,作为文学评论家,也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目前,文学批评受到读者和作家批评的情况很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理论素养差,文学感悟和鉴赏能力低的所谓批评家在弥补自己的错误。一个没有最大限度阅读积累、艺术感悟和鉴赏能力很高的批评家,往往还不如一个俗人对文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