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为什么急着写?
标题的标题要直接、具体、醒目、简洁(25个字以内),3号宋体要加粗,居中排列。
第二部分:总结。
摘要部分包含摘要、关键词等。分别从摘要和关键词开始(小4号斜体为粗体),正文以5号斜体排列,每排两个空格。
它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没有评论和批注的简短陈述,是独立自足的。其内容应说明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论文中文摘要一般3-5行为宜。
关键词3-5个,要体现全文的主题、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主要观点。关键字之间用分号隔开,并且在关键字的末尾没有标点符号。
第三部分: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和本理论。
引言,或者简短的介绍,要简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由来、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等等,直接“介绍”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是主体部分,其内容必须旗帜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正文要分章节,按内容层次编号,层次清晰,使用5号宋体。各种标题的要求如下:
1.一级标题:标签由阿拉伯数字组成,后面跟一个英文句号。,比如1。一级标题标签和标题用3号小黑体字排列,单行,在左上方方框内。
2.二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在一级标签后加二级标签,二级标签之间用英文句号“.”隔开,二级标签后不使用符号,如2.3。二级标题标签和标题用4号黑体字排列,左上方方框单行。
3.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在二级标签后加三级标签序列,所有标签之间用英文句号“.”隔开,且三级标签后不使用符号,如:1.2.4。第三级标题标签和标题用4号小黑体字排列,左上方方框内单行。
各级标题字数不得超过1,标题末尾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4.定义:定义每个级别标题下的序列号。例如,1部分中的第二个定义是定义1.2。
5.结论和注释:定理、引理、推论、注释等结论和注释在每一级标题下统一按顺序标注。比如上面第三个定理,引理,推论或者第二节的注记,如果是引理就标为引理2.3,如果是推论就标为推论2.3。
6.教学案例举例:各类例题在一级标题下按顺序标注。例如,第2节中的第三个示例应标记为示例2.3。定义、定理、引理、推论、注释、例子等。排列在2个空间中,每个前缀(推论2.3,引理2.3等。)是小四加粗,后面加一个空格。其内容采用五号楷书。
7.公式:独立的数学公式应排列在中间,在每个级别标题下按最右边的顺序编号,并用括号括起来。例如,第2节中的第五个公式标记为(2.5)。多行公式的每一行都要按照第一行的第一个等号对齐,每一行的开头都要有等号或者其他运算符号。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论文研究和写作中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以参考文献为标题(小4号斜体为粗体,左上方方框内单列),文献列在论文末尾5号斜体。所列参考文件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官方出版物,供读者考证。
(2)列出的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应符合GB7714-8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
当文件是期刊或作品时,书写格式如下:
[1]作者(甲,乙)。标题。杂志[J],年份,卷(期):起始页(如P28.30)。
[2]作者(甲、乙)。标题[M]。地点:出版社,年份。
附上一个纸张格式的例子。
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策略初探。
本文从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入手,探讨高一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策略
高一数学新教材于2001秋季在我省正式实施。为了把握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体系、写作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笔者认真阅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并结合自己最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体会。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1.新教材的特点分析
1.1的选定内容
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训练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初等数学进行进一步精简,使其用处较小,学生难以接受。比如高一上学期删除了幂函数、指数方程、对数方程,降低了一些内容的要求,比如反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
1.2更新一些知识,表达方式,教学手段。
增加了一些新知识,如简单逻辑等,应用广泛,学生也能接受,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更新了传统内容和一些数学语言,更广泛地使用了集合语言和逻辑连接器来处理一些问题。更新了一些概念和数学符号,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更新补集的符号,允许使用计算器。
2教学策略
2.1重视基础,以此为根本,落实“两基”。
“新大纲”确定教学内容以“有用性、基本性、可接受性”为原则,即选取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必要深入学习的知识;它是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最基本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在程度和体重上是可以接受的知识,避免苛求过多和过重的现象。
2.2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
新教材更新了传统内容和部分数学语言,教材的设计更加生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数学形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先导。在获取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形象思维是形成表征的重要思维方式。在新教材中,进一步渗透到逻辑思维过程中。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逻辑思维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和深化,就不能使思维很好地求异和发散,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课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张笑君。解题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中学数学,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