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沙尘暴的论文
沙尘暴与干旱荒漠化地区的不合理开发有直接关系。
通过对沙尘暴发源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探索沙尘暴的成因和危害,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沙尘暴措施奠定基础。
科学家们深入沙漠、戈壁、绿洲,对近年来沙漠化加剧、生态急剧恶化、沙尘暴频发的地区和沙尘暴的源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全程7000多公里,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治理我国北方沙尘暴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调查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沙尘暴频繁发生与人类在干旱、荒漠化地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有直接关系,人类对环境的过度“需求”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尘暴和沙尘暴的统称,是指强风把地面上的大量沙尘拖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的天气现象,其中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大量沙尘吹进近地层形成的挟沙风暴;沙尘暴是由强风形成的风暴,它将大量灰尘和其他微粒带到天空中。一般用风速和能见度来划分沙尘暴的强度等级。目前沙尘暴强度分为四级:四级≤风。
速度≤6,500m ≤能见度≤ 1000m,称为弱沙尘暴;6级≤风速≤8,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风速≥9,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当达到其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 25m/s,能见度≤ 50m,甚至降至0m)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二是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世界上有四个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地,沙漠和边缘多于其他地区。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条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和田地区、青海西北部有三个局地沙尘暴区。据考证,早在白垩纪末期(7000万年前),就出现了风尘。据地方志记载,公元351年甘肃武威发生过一次强沙尘暴,造成房屋倒塌和人畜伤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和地面灰尘的多少有关。气候温暖湿润时,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好,沙尘暴发生频率低。相反,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时期,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较高。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变化特征是:50年代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60年代初略有下降,60年代末降至最低;之后在70年代略有上升,80年代逐渐下降,90年代显著上升。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和月变化特征为: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量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4月份出现频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份最低(新疆65438+2月或65438+10月)。此外,沙尘暴还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午后和傍晚。
三、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
相关研究指出,沙尘暴的形成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地面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是沙尘暴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障;第三,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往往发生在午后和傍晚,可见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第四,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春季,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沙尘暴就是很好的证据。春天的沙漠边缘地区,由于长期干旱,地表植被覆盖少,有大风时,地表的灰尘很容易被吹起并运走。但由于沙粒粒径较大,不容易形成悬浮运动(悬浮运动是小颗粒保证长距离输送的必要条件),所以无法长距离输送,这也是远离沙尘的地区只有扬尘,很少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大风持续时间较长,悬浮的浮尘可以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浮尘就会落下,当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如果这个时候下雨,就会形成所谓的“泥雨”。
根据沙尘暴形成所需的四个条件,黄土高原、广袤的沙漠和人为因素破坏的沙漠化过程中的土地,北方春末开垦的土地和在建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春季,北方地区的干旱增加了沙尘暴的可能性;大风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现象,主要是冷锋活动或经纬度环流调整的结果。可见,沙尘暴的发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对沙尘暴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球干旱(其原因尚不清楚)等异常天气现象也对沙尘暴的发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人类活动只是对沙尘暴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不能说沙尘暴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第四,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它形成时,会以雪崩的方式向前滚动,携带砾石的强气流经过的地方,经过沙埋、强风袭击、降温霜冻和空气污染,大面积的农田会被沙掩埋或被有生命的沃土吹走,或农作物受到霜冻的危害;结果,有的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可以加剧土地荒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交通、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受沙尘暴危害严重,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工矿、交通、新兴城镇等设施如水利、电力、煤田、油气井等,都受到沙尘暴的危害或威胁。一旦出现沙尘暴或黑风暴,危害特别严重。65438+1993年5月5日,一场特别强的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本次特强沙尘暴影响总面积约165438+万平方公里,涉及西北四省区18市的72个县、旗,12万余人。据统计,在这场巨灾中,85人遇难,31人失踪,264人受伤。数十万头大小牲畜死亡和损失,数十万公顷农田、果林和幼林受到影响。数百个塑料大棚被毁,草原、牧场、盐场的基础设施、供电线路、公路、铁路受损严重。此外,沙尘暴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加速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其间接损失不可估量。此外,降尘会污染城市的大气,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动词 (verb的缩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沙尘暴?
1.建立沙尘暴预报系统。
治理沙尘暴的任务艰巨繁重,很多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比如每次沙尘暴物质来源的确切位置),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又极其有限,所以沙尘暴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沙尘暴,尤其是黑风暴来的时候,来势凶猛,狂风呼啸,沙尘漫天,恐怖感极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准确的沙尘暴预报系统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沙尘暴来临前的准确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如加强对儿童的保护,避开危房防止墙体倒塌伤人,保护牲畜,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火灾等。,可以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环境的破坏对沙尘暴的发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强环境治理以减轻或减少沙尘暴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从2000年起,国家将在西部地区建设“十大工程”,退耕还林(草)和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其中之一。这对遏制沙尘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研究找到更准确的物质来源,重点控制沙尘暴的源头,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