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物理学论文

惯性问题。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人在火车上跳起来,火车和人是分开的,但是由于惯性,人在跳起来的一瞬间和火车有相同的初速度和相同的方向,在飞行的时间里人和火车行进的距离也是相同的,所以人落地的时候,人还是会落在相同的位置。

这里说的同一位置只是相对于人和火车而言的。当把人和火车看作一个整体时,这个位置相对于其他参照物(如铁轨)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原来的位置。

扩展数据: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对惯性的解释;

对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一种全新的物理理论,是以伽利略和牛顿发展的惯性和惯性参考系为基础的。它统一了力学和电磁学的理论,带来了时空观念的根本变革。

爱因斯坦于是证明了质能关系,E=mc?一定的质量对应一定的能量,而一定的能量对应一定的质量。

这里的能量包括各种形式的能量,突破了上述将某种形式的能量与惯性联系起来的认识。这样看来,惯性是能量的属性,能量具有惯性(质量),任何惯性质量都应归于能量。

作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质量的概念已经退居次要地位。现在现代物理学中,能量和动量的概念比质量和力的概念重要得多。

虽然这个划时代的理论实际上改变了牛顿的很多概念,比如质量、能量、距离,但是爱因斯坦的惯性概念在那之后和牛顿最初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整个理论是基于牛顿对惯性的定义。但这也使得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在这个参照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狭义相对论的另一个深刻结果是,能量和质量不是不相关的物理性质,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全新的关系也赋予了惯性概念新的含义。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果是,如果质量服从惯性原理,那么能量也必须服从惯性原理。在许多情况下,这个理论大大拓宽了惯性的定义,可以应用于物质和能量。

能量有惯性,拓宽了对惯性和能量的理解。它的巨大实用价值是核能的释放。

在裂变反应中,裂变产物的静止质量小于裂变前物质的静止质量,质量缺陷释放出大量的裂变能量;在聚变反应中,聚变产物的净质量小于聚变前材料的质量,质量缺陷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也让人们对很多物理现象有了很好的认识,包括正负粒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涉及到物质的所有质量和能量的转化。

百度百科-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