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单元“去采风”活动如何开展?
综合学习,写作,口语交流去民俗
一.活动目标
1.通过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收集和整理文献等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活动的内容、方法和形式
方法:
1.问卷调查
访问论坛
查阅文献
4.摄影视频
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
讨论和辩论
写报纸和期刊
讲课
举办展览
活动内容:见教材。
三。活动建议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活动主题,力求有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参与活动,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特别是增加生活阅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选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的许多活动(家乡素描、了解方言、地方发现、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教师不得强制指定。
3.老师应该多指导,少干预。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制定计划,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方法,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帮助,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成果。整个过程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
4.注意评价。别让它走了。评价标准:注重态度、过程(60%)、活动结果(40%)。评价方法:①鉴定;②展览;③学生的自我评价;④学校和社会评价(如校园橱窗展示、新闻媒体报道)。
四。活动方案的例子
例1:收集“当地民间谚语”
①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
②研究方法和工具:录音、录音、文献检索、专家访谈。
③制定活动程序:收集民间谚语——阅读理解——深入调研——撰写论文。
(4)整理相关资料,形成最终结果(或表演,或写字典或做报告或写论文)取决于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成果。
具体流程:
1.收集民间谚语
由于民间谚语来源于农村,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农业谚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遗忘。所以,要想真正获得第一手资料,就要特别关注那些老年人。
为了方便他们采访,我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教他们如何深入调查,如何进行文明采访,如何使用采访工具(录音机、照相机等。),如何尊敬老人等等。为了方便工作,我们还邀请了当地的文史研究者,指导他们确定收藏地点和采访对象。
2.阅读理解
教学生如何阅读民间农业谚语和自己收集的理论文章,不是一件小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要搞信息封锁,提倡资源共享。通过相互交流,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我们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农业谚语的一般特点,阅读的基本方法,如何比较,如何欣赏等等。其中,方言的演变是我们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因为一些收集到的民间谚语太古老,现代人无法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当地的方言研究专家来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3.深入研究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组讨论。对他们不了解的问题,如农业谚语的历史沿革、时代特点、人物特点、地域特点等,要及时给予说明。经过讨论和研究,学生的观点基本一致,所以教他们如何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们聚在一起又画又改。很快,一张“汇总查看地图”诞生了。
写论文
如何用文字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欣赏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论文写作提出相关要求。当然,我们永远不能用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衡量,只要学生在文章中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哪怕是异想天开,异想天开(当然,没有实践是不可能胡编乱造的)。因为他们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和研究经验,可能是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
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沭阳乡土农业谚语“九九歌”评析
寒假的时候,我们去采风,在几位老人的帮助下,我们在沭阳采集了两条农业谚语——九九歌。细细读来,我们深深折服于其中的魅力,不禁惊叹祖先的智慧。沭阳虽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地方,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和地方文化。我们收集的这两首歌,不仅计算气候季节非常方便,而且形象通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揭示了沭阳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
“99首歌”之一
9月19日、29日,天寒地冻;三九锐口九,滴水成冻琉球;
最冷是4月9日,冰上行人成群行走;五九月归阳九,河边插柳;
六九月解冻九,逐步放开双手;屈指数79,脱下棉衣上路;
当季节结束时,家家户户犁耙;张嘴说99,牛鞭无处不响;
九之八九,冬去春来花浓。
《99首歌》之二
班智数了九个冷风,毛衣,滑雪衫;2、9月天气变化,大衣的皮帽累(冷);
3949冻河,火炉边看报刊;五九畜圈,牛生新犊,鸡下蛋;
5679春天新,韭菜青菜绿;1989年,风不冷,农具忙着生产;
数到九,草都绿了,还有红绿绿的过年衫。
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民间谚语有以下特点:
第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两句农业谚语各不过九七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沭阳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视“九”为最吉祥的数字,如“重阳节”、“九十九的团结”、“九五的荣誉”、“守成一字”。叫《九九歌》,第一首正好是九句话,和“九”的意思不谋而合。因为679年5月天气变化不大,所以第二首就合为一首:679年5月春天新,韭菜青菜绿。更简洁易读。
另外,从一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透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我们知道,“红”是幸福的象征,“绿”充满活力。红绿搭配既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规律,又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充满智慧的沭阳人民,可能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沭阳谚语有“红配绿(鲁方言发音,百听不厌)”之说。所以第二句谚语有“红绿绿过年衫”的说法。
第二,生动的语言
两部农业谚语中使用了许多方言和谚语,使当地人读起来更加亲切自然,充分展示了当地语言特有的朴实和深刻,即使是外国人也能品味到他们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如“尖嘴九、十字、冻琉”等词。“尖嘴”在沭阳方言中是“凶、贱”的意思,比如“此人嘴尖唇毛”,充分表现了这里干燥寒冷的天气;“焦”在沭阳方言里是“道”的意思,比如“过年他就满十八岁了”。“冻琉球”是指冬天雨雪天屋檐下挂的冰柱。在当地也常用来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球的“琉球”。
还有一些表示物体的词,准确地表现了人和事物在几天不同季节的不同表现。有的再现九冬之寒,如:滴水成珠冻琉球。有的写了人在寒冷的冬天行动的困难,比如行人在冰上成群结队地行走。有的写的是春回大地,新年的喜庆气氛,如:河边插柳,冬去春来花花草草,数了九遍,新年衫都是绿的,红的,绿的,绿的。
在言语表达上,两则农业谚语充分体现了民歌感情朴实、天真、活泼的特点。如果有用拟人修辞表达意思的地方,比如2月9日天气变了。我写的是29年2月的天气寒冷无情,变化无常,时而寒风凛冽,寸步难行,时而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也可以想象人在风中缩袖,生动而深刻。
第三,真实独特的感情
这两个农业谚语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季节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不同感受。比如把四季景物的变化形象地写出来,比如:冬去春来,花草茂密,韭菜蔬菜绿红绿绿的新年衫,树木花草的数量是绿色的;通过触觉,写出了人们对冬天来临的无奈和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寒风袭来,天空凉飕飕的,双手渐渐张开,八九月风不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入冬后寒流南下,北风呼啸的独特感觉:9月19、29日,天寒地冻;还有春回大地时没完没了的牛鞭声:到处都是牛鞭声。
这两句谚语也通过人们入冬后随时更换的所有衣服,如毛衣、夹克、滑雪衫、不冷的大衣帽子、脱下棉衣上路、红绿绿的过年衫等,生动地展现了冬天的“感觉”。
第四,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为可喜的是,两句农谚虽然同处一地,形式上如出一辙,但内容却有所不同,从中可以揭示出民歌的人民性和时代特征。
几千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是中华儿女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一个勤劳的农民,最重要的是及时犁地,及时劳作。农事重于一切,要“家家户户犁耙,收拾农具忙生产,牛鞭到处响。”当然,这也充分反映了过去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生产仍然依赖于笨拙的木制农具和效率极低的牛。而在第二首中,却出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时尚用语:毛衣、夹克、滑雪衫、火堆边看报纸期刊。这些名词的出现,充分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前后对比真的是翻天覆地,翻天覆地!
动词 (verb的缩写)科学准确的结论
这两句农谚也形象地揭示了生物周期性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与现代科学家竺可桢的物候学理论研究成果不谋而合,如:五月归阳九,河边插柳;九之八九,冬去春来花浓。
农谚中“五月九回阳,河边插柳”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地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表明,自从冬季至日,也就是九开始计数的那一天,太阳逐渐从南回归线转移到赤道。5月9日的季节,天气明显转暖,太阳离人越来越近。当地农民的“还阳论”与此不谋而合。
从气候、物候、农业活动的实际考察来看,这两首歌不仅适合我们宿迁地区,而且普遍适合黄河流域,对农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变化程度不同,气候寒冷,九九歌也因地而异。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有句话:“一九二九年不伸手,三九四九年走冰面,五九六九年沿河看杨柳,七九年开河,八九年带鹅,九九年加十九,到处耕牛。"江浙沪等南方地区有一句话:"前九暖,后九寒,后九冻鸟,后九蜡心,蜡虫精冻死,后九四五,刀不埋,后九五四,后寒闷,衣帽暧昧,八九七二,猫狗寻荫,九九八一,百草报绿叶。“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至日入冬后81天气温变化的客观规律。但不知何故,它似乎并不像我们收集的这两个农业谚语那样亲切自然,因为它的含义里还有一种故乡的泥土气息和一种甜蜜的亲情!
(资料来源:/% B6 % AC % BC % Be % C0 % EF % B5 % C4 % C7 % EF % B7 % E7)
例2:民俗文化调查
活动准备:
1.开始安排:教师动员,明确制作《民俗文化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组合,3 ~ 5人为一组,制定题目,交教师审阅。
2.要求:教师要根据各组上交的题目讲授题目制定的科学性和制作要求:封面设计要有题目、作者姓名、制作时间、班级等。内容排版精美,必须有图片,文字内容不得少于3页;生产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学期。
3.收集资料:每个小组根据要求和主题收集资料,包括书籍、杂志、光盘等。
4.教学方法:介绍一些电脑编辑软件及其用法。
5.成果制作:利用WPS、WORD、PHOTOSHOP、VB等软件设计制作。
活动结果:
由于学生的话题广泛,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丰富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地方乡土史调查、专题史、文化史等方面。比如家乡城建史、宗教建筑史、茶馆建筑史、民间禁忌、歇后语研究、春节礼仪演变、小吃小吃、徽菜与徽州文化、宣纸史研究、牌坊与贞节、伦理道德等等。
学生必须自己收集材料和编辑展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收集材料,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改变了过去作业形式的单调,这是一个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