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论文摘要
摘要: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应届毕业生正以越来越大的规模涌向北京和东南沿海城市。这种激增与大学扩招直接相关。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114万人。2003年,第一批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翻了一番,超过212万人。2005年和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加到330万人和41.3万人,分别是2006年5438+0的近3倍和4倍...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630万应届毕业生创新高,而去年大学生就业率为87%。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状况;压力和机遇;对策思考
文本:
如果说之前我们对就业形势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那么听完讲座之后,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现在找一份好工作有多难了。回到宿舍后浏览网页发现,近年来,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社会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当前就业面临严峻形势。
1.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不利影响尚未消除。今年是最复杂的一年,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人数630万,加上过去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可想而知。
2.就业的供求不平衡。2010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虽然没有2009年大学生面临的形势严峻,但他们的处境也是艰难的。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虽然提高了,但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虽然毕业在即,但还是有很多企业要求面试通过的学生先实习再签约,实习生的数量远远多于最终签约的人数。
3.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过于集中。调查数据显示,64.9%的受访者就业意向集中在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其中33.8%将外企视为理想工作单位,31.1%将政府机关视为理想工作单位;以下是合资企业12.2%,国企9.5%,科研机构6.8%,个体户4.0%,学校和军队各1.3%,私企为零。就业意向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高校毕业生择业意愿集中在北京,毕业后愿意到外地工作的比例较低。据调查,无论出生在哪里,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离开北京就业。如上所述,甚至有高达62.2%的受访者即使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去基层、偏远地区和中小城市工作。(2)关注职业发展前景和薪酬,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目前北京提供工作岗位的主体中小企业人才缺口较大,但大学生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将其作为就业对象。
4.政府在引导学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方面做得不够,未能有效分流城市就业。虽然2005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引导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指引,但总体来看,引导很多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的效果并不理想。据有关部门介绍,自2004年以来,虽然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总体来看,其比例仍然较低。2004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只有2.3%去西部地区就业,3.8%去基层就业。2005年分别为3.1%和3.7%,2006年分别为3.1%和5.0%。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并存。
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对就业产生强有力的拉动。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7.5%,其中一半以上将来自政府主导的支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经济增长每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80万个就业岗位,换句话说,到2010年,将新增7000-8000000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尽管存在各种不利因素,但如果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良好,将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吸收劳动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相比较而言,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形势会更有利。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外国资本和技术的介入无疑会增加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结果将有利于吸引大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就业。
3.政府和全社会都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控制失业率。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控制失业率,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增加就业的可能性;改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培训;落实和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促进和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
1.加大力度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目前基层和边远地区经济落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匮乏,急需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因此,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的政策,扩大大学生数量,以支持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发展,减轻北京的就业压力。基层或者偏远地区也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颁布一些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支援当地的经济建设。
2.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服务业是吸引专业人才和吸引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十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继续增加。合理升级服务业结构,快速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优化经济结构,丰富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城市进入稳定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心态没有调整好,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参考资料:
①袁贵仁:2010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河南日报农村版,65438+2009年2月7日。
②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顺利完成》,首都之窗网络,2006年,65438+2月,21。(3)《82:7录取8招提高成功率》,世纪考试网。
④南方周末,新浪新闻网,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