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以下是我的。能为我补充的都行。

如果老师认可,你会加分。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一、合理存货计价的意义

存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产,占很大比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计价,对企业的税负和现金流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在不断地被购买、消耗和出售,因此确认存货数量及其价值(即存货计价)非常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动的,应当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其应纳税所得额。然而,许多企业对这一问题没有充分认识,或者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存货计价方法上做出了不切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差异是由存货成本流通与实物流通的不一致以及同质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同造成的。库存流通包括两个方面:实物流通和成本流通。一般情况下,外购或自制存货的成本循环与已售商品的成本循环不一致,因此产生存货成本在存货和销售之间的分配。为了正确反映库存流量,在确定存贷款定价方法时应遵循以下标准:

(A)基于历史成本

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存货,存货按历史成本计价。事实上,存货很可能以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因此出售存货获得的现金金额往往大于计算流动比率时使用的金额。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必然会发生偏离。

(二)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

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按照后期购买价计算,接近于表编制日的重置成本,使资产评估更加合理。采用后进先出法时,当期存货以较早的单价计量,与表编制日的重置成本相差甚远。价格变化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用后进先出法生产的期末存货很低,这使得资产评估毫无意义。因此,财务分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营成本低,流动比率低,投资回报率低。

(三)坚持审慎原则,确保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做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从而实现风险收益最大化。

在传统理论中,后进先出法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存货计价方法,能够合理地计量商品销售成本,减少存货的利润,从而公允地代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严格来说,后进先出法只是体现了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性原则,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谨慎性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与另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在质量和数量上存在跟随关系,即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与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在数量和金额上相等。因此,后进先出法比先进先出法减少期末存货,相应减少下一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由于期末存货和期初存货的内在联系,采用后进先出法减少了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价值,减少了存货利税,但相应地增加了期末存货价值,增加了下一个会计期间的存货利税。基于企业是按照实际情况和既定目标持续从事生产经营的假设,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后进先出法不能有效地消除价格波动带来的存货利润。因此,后进先出法不是真正的谨慎方法,而是体现有条件、循序渐进、有限谨慎原则的一种临时性方法。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也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三、存货会计计价方法的分析

(一)存货核算的计价方法

一般来说,存货核算的计价方法包括六大类: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商品进价或售价,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方法、重置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下面具体分析六大类。

1.按实际成本估价

存货核算以实际成本为基础时,存货的收入和发出都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存货的总账和明细账按照实际成本设置和登记。基于实际成本的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1)个体估值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法、个别认定法、个别认定法。这种方法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存货的成本流动与实物流动是一致的。根据各种存货,逐一确定批量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采购批次或生产批次,以采购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是合理和准确的,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具体识别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批次,以确定它们所属的收入批次,这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繁重和困难。而且这种方法很容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生意不好,预估利润不高,管理者可以高价出售低价商品来提高利润,或者反过来降低利润。一般企业内部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者为特定项目专门采购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小批量采购、易于辨认、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材料,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方法。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定期盘存制,也适用于永续盘存制。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又称月末一次性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存货数量和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为权重,计算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进而确定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只需要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存货成本只能在期末确定,不能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余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当期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方法只能在定期盘点制度下使用。

(3)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假设成本流与后进先出法相反。后进先出法(LIFO)是一种根据最新的单价对发出的存货进行定价的方法,其基础是假设采购的存货首先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接近近期市场价格,使当期成本与当期收益相匹配,从而合理确认当期收益。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当期发出材料的成本,减少利润,延缓企业缴纳所得税,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材料的期末余额成本是按前期价格确定的,也减少了库存材料的资金占用,可以增加企业的后劲,提高抗风险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成本虚高或膨胀。而在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中,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是不相等的。但当期销售收入能够匹配当期销售成本,反映当期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虽然后进先出法有其缺点,但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它仍然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昂贵的小库存。

2.根据计划成本定价

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存货的总账和明细账按计划成本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单独核算为存货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应调整为实际成本,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应调整为实际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计划成本核算法一般适用于存货种类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的各种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如果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品种较多,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计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分为两部分:

(1)计划成本制定

存货核算根据计划成本,正确制定各类存货的计划成本是存货核算的前提。存货的计划成本应根据存货实际成本的构成制定,并考虑供应商、运输方式等因素,尽量接近实际成本,并应保持相对稳定。除非有特殊情况,要随时调整,一般一年内不会改变。

(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存货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一般分为超支差异和节约差异两种情况。超支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或称不利差异,节约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或称有利差异。在实际工作中,要先计算存货成本差异率,再计算发出存货应承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根据商品的进价或卖价进行会计核算。

(1)从事商品批发的商品流通企业可按进价核算,购入的商品按商品的原进价作为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计算,但一旦先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就不得随意改变。

(2)从事商品零售的商品流通企业一般采用销售价格进行核算,购入的商品按商品销售价格增加库存商品,商品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的差额作为商品购销差价进行核算。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按照平时商品的销售价格结转。月末应按商品的存销比例分配商品成本的差异,并将本月销售的商品售价调整为实际成本。

4.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期末对存货进行估价。成本低于市场价时,按原成本计算,存货成本高于市场价时,改为按市场价计算存货成本。这里所说的市价是指存货的重置成本。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原始成本。因此,成本或市价孰低法也可称为重置成本法和原成本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存货价值时,重置成本或再生产成本下降可能造成的损失应在当期确认,这与原成本原则相悖,但符合稳健性原则。由于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在市价不稳定的情况下,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不低于实际成本但接近重置价格。这些库存在未来出售时,不会受到价格变化的太大影响,从而可以维持各自的。

这期间的正常利润率。有三种方法可以在工作中应用较低成本或市场价格法:

(1)逐项比较法:即比较存货各项目的成本和市价,取较低者作为项目。

货物的数量。

(2)分类比较法:即比较每一类存货的成本和市价,取较低者作为该类存货的金额。

(3)总额比较法:即比较所有存货的总成本和总市价,取较低者作为所有存货的金额。

一旦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根据一致性原则,不得随意更改。市场价格与成本比较时,采用的市场价格即重置成本,不得超过销售价格减去正常经营过程中合理估计的添置和处置费用后的可变现净值,也不得低于可变现净值减去估计的正常毛利。

5.估价方法

公司在编制月度财务报表时,需要在每个月末计算存货成本。而采用定期盘点制时,每月盘点一次,不公费,也比较费钱,所以一般在每年年底盘点。这样,在编制月度财务报表时,就需要对期末存货成本进行评估。通常有两种估价方法:

(1)毛利率法

这种方法利用毛利率来估计本期的销货成本,并计算期末存货的估计成本。使用毛利率法时,毛利率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期末存货成本的准确性。为了防止在计算中使用不当的毛利率,选定的毛利率必须具有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的代表性。如果公司存货在销售时的毛利率差异较大,应将毛利率相近的各类存货进行分类,在计算时采用适当的毛利率,计算各类存货的期末预计成本,再计算合计。

(2)零售价格法

这个法律是指对每一种商品都标明零售价格,同时按照成本和零售价格分别登记进货业务。根据零售价计算期末存货后,从根据零售价计算的可供销售商品总额中减去已销售商品金额,然后根据存货的成本和零售价计算两者的比率,将该比率乘以根据零售价计算的期末存货,即可得到期末存货的预计成本。

6.重置成本法和可变现净值法

(1)重置成本法

本法是指按现行市价回购现有材料、商品和其他存货的成本。按照重置成本法确定存货的价值,由于市场的波动,存货的价值也会发生波动,因此公司的损益会被低估或虚增,无法实现收入与费用相匹配的原则。但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看,重置成本可以反映存货的价值,存货等流动资产可以用来正确衡量公司的偿债能力。

(2)可变现净值法

可变现净值,也称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扣除合理预期的加工处置成本后的正常销售价格。这种方法在确定存货价值时,一般适用于劣质、陈旧、冷背的货物或产品的估价。

(二)常用存货计价方法的综合分析

1.从价值的角度来看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按照后期购买价计算,接近于表编制日的重置成本,使资产评估更加合理。采用后进先出法时,当期存货以较早的单价计量,与表编制日的重置成本相差甚远。价格变化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用后进先出法生产的期末存货很低,这使得资产评估毫无意义。因此,财务分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营成本低,流动比率低,投资回报率低。从利润决定的角度来看,后进先出法通过比较近期的采购成本和近期的营业收入,可以得出更有意义的利润数据,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解释、评价和预测。如果获得的利润全部以所得税和分红的形式进行分配,并不会过多影响企业按其原有规模持续经营。反之,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则前期存货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相比,毛利是虚的。如果计算出的毛利以所得税、股息等形式完全分割。,收回的成本较低,因此很难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置换出等量的存货,使得企业无法按照原来的规模继续经营。

2.从纳税和现金流的角度

后进先出法可以压低期末存货成本,增加销货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利润,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现金流量,使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多于先进先出法和平均法。但是,后进先出法在减少应付所得税和增加现金净流入方面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从长期来看,企业的总库存成本,无论何时形成,最终都会转化为正常情况下的商品销售成本。如果所有存货都已售出,其成本将转换为销货成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采用哪种存货计价方法,几个会计期间的销货成本总额、税前利润总额、所得税总额、税后利润总额和现金流入总额都是相同的。

3.从管理者绩效评价的角度看

某种存货计价方法是否恰当,还与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方法和奖励机制有关。很多企业根据利润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管理者进行奖励。这时候管理者往往愿意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期内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直接的利益。

第四,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和改进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1.考虑到库存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存货的特性及其管理要求。对于不能相互替代的存货项目和为特定项目生产、储存的存货,无疑应采用个别计价方法。如果有大量可替换的库存项目,将很难采用单独的定价方法。这时候就要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进行选择了。大多数情况下,存货的实物管理可能是“先进先出”,所以“先进先出”法更符合存货的实际情况。

2.考虑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税负、现金流量和财务比率。一般来说,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导致期末存货、销售毛利、所得税和净收入降低;然而,先进先出法的结果正好相反。如果价格继续下跌,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采用平均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核算的结果总是介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但上述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一般财务影响会因企业自身特点和不同时期而有所不同。比如周转快,库存积压少,后进先出法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3.从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影响来看。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要考虑的第三个因素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而且后进先出法可以减少所得税,但同时会导致净收益降低,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基于净收益的各种奖励和报酬。因此,从内部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采用先进先出法比后进先出法更合理。此外,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业绩评价的正确性。

(二)存货计价的改进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上述因素,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兼顾所有要求。不考虑个别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虽然能更好地满足存货管理、存货计价和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较高的所得税支出。后进先出法。比较 FIFO

情况正好相反。加权平均法除会计工作量相对较小外,介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基本相同,但核算工作量比加权平均法大。由于现代会计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会计工作量不再是制约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范围可以缩小到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

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的矛盾很难调和。如果根据客观情况和利益平衡的变化,在两种方法之间不断切换,必然与一致性原则的要求相冲突,给人留下“粉饰”和“调整”的嫌疑,也很难与其他采用另一种方法的企业进行绩效比较。

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同时报告两种存货计价方法获得的会计信息。这也意味着税法应当允许企业会计核算中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与计算应纳税额时应当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一致;否则会和税法冲突。目前我国税法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和计税必须采用相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因此上述做法也是可行的。具体来说,由于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存货的实物管理、存货销售价格的确定、存货计价和业绩评价,而这些管理和决策都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得税只是定期缴纳,所以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调整,期末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充分发挥后进先出法在减少所得税支出方面的优势。财务报告还介绍了这两种不同存货估价方法的会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