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600字初中地理试卷(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

论地理之美

当我们流连于地理大观园时,我们都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第一,人地关系的和谐美

地理学把人与土地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是平等的,* * *活和* * *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理解尊重自然的观念,进而欣赏一种和谐的美。

第二,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多样美

地理学以区域环境为研究对象,空间广阔,上至天空,下至地面,蓝天、白云、大海、森林、草原、太阳、月亮、星星、花、鸟、鱼、昆虫、沙漠、冰川、城市、村庄...山川之间,阴阳相合,暗合刚柔相济。宇宙的奥秘和神秘,万物的多样与和谐。面对绚丽的世界场景,我们都被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所震撼!“智者乐水,仁者乐水”,“灵性彰显万物,品格高洁”,生活清贫,享受人间的和谐美好。

第三,地理伦理道德美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包含了人地关系开化的合理内涵,而儒家主张“礼乐和谐”、“美善”,把“仁”作为审美理想的核心,强调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含了较多的伦理成分和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对环境和生命的广泛关注。道家主张“游于自然之道”、“返朴归真”、“清静无为”,试图建立人与自然的混沌和谐。由于其消极行为,最终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地理学要求我们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同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一系列关系,对自然要有伦理道德,尤其是好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因此,在一定层面上,它也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和生命理性。它强调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建立平等公正的秩序,因此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美。据预测,生态文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一场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正在全球兴起。

第四,地理智慧之美

地理智慧主要指: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人类生存的智慧。学习地理,重要的是给人配备一个“地理头脑”,教会人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世界,更科学地选择和安排生活和生产,引导人类理性生产和消费。在物质资源的消耗上,我们呼吁人类改变旧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放弃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生产方式和高消耗、高浪费的生活方式。

地理智慧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以维持人地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良好状态。在人们自身生产方面,主张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经济增长的代价,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是对立的。地理学对人地复合系统的开放性、战略性的研究,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口、环境、资源观,从而建立了观察和处理当代事物的整体观、系统观,教给人类与自然相处、生存的智慧。

第五,地理人文精神之美

地理学“将地球作为人类世界来研究”(J.O.M .克罗克的地理学范畴),主张对人和其他生命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点是情感和价值观。地理可以赋予我们更高的人文精神。在价值观上,地理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种族观、环境观和资源观。在情感上,地理国情教育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世界地理研究中,我们运用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来解释空间效应,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特点,展示与之相关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在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时,它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他人的宽容、异质性和多样性。地理可以强化我们的全球意识,教会我们从全球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在国际的语境中去思考和分析我们的国家、地区、家乡和家园,从而学会尊重和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流。了解和增进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交流,从而培养和平相处、世界大家庭、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文明为一体的人。

地理教育的重点是实现从能力到责任的转变。强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更是对世界、对人类。地理让我们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第六,地理规律美

地理规律可分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地理事物的演化规律。地理的规律美表现为秩序美、节奏美和数学美。想象既是分析也是综合(波德莱尔:想象)。分析和综合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联想是感知和想象的基础(朱光潜:美与联想)。对地理规律的认识离不开高度的想象,在想象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地理规律的美。面对精致的地图,一边欣赏一件艺术品,一边张开自由想象的翅膀,与它进行一场非常有趣的对话。穿越时空,纵横驰骋,那么一个充满色彩、声音、轮廓、芬芳、生命的世界就活跃在我们面前。

当我们了解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时,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巨大的光盘,它是同一个方向,有* * *个平面,近于圆形,仿佛在演奏一场波澜壮阔的宇宙乐章。当我们了解非洲的气候分布规律时,我们会将其与对称性联系起来。当我们理解城市中心理论时,我们不能不想到蜂巢结构。在农业区位论中研究杜能焕,人们会想到水中的涟漪。当我们理解海水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时,我们想到的是“M”一样的山峰。高度的想象力总是伴随着热情。“一个冷漠、浅薄、尖锐的人,并不总是有很强的想象力”(郁达夫:想象力的作用)。

学习地理需要热情,在热情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不断创造、联想、解释的过程中,在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比较、归纳、演绎中,我们一定会感受到地理规律之美的无穷魅力。通过对地理规律之美的认识,可以赋予我们更多的理性,从中不断地学习、模仿、借鉴自然,从而创造美好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小到一个盆景、一座假山、一座山水城市,大到建设一个宽敞、富饶、干净、安全的地球,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学习和模仿。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庭院经济的发展、小流域的治理、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小城镇和工业社区的建设等都需要科学决策。地理学将在各种决策中提供广泛的人文咨询、人文设计和人文论证。用美的地理规律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七、地理科学知识体系的球形结构之美

褚大健先生梳理了复杂的科学知识体系,发现了科学知识体系的球形结构。认为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同样,科学知识从内到外由知识地核、知识地幔和知识外壳组成。知识外壳由事实知识组成,聚焦于“是什么”。知识的面纱由法律知识组成,侧重于如何,知识的核心由原理知识组成,侧重于为什么。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如此。当我们讨论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时,我们会感受到它的球形结构之美。

席勒说:“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一个人变成审美的人”。地理的审美可以给我们更多学习地理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创造一个具有地理美的和谐美好的世界。

1,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世界上对人类构成更大威胁的气体年排放量超过6亿吨...;据估计,到下世纪中叶,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将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每年将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感觉如何,我的朋友?

”恩格斯说...我们不应该过于陶醉于我们战胜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在报复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出现森林猿18万年前到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的索取,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进一步滋生了人类的贪婪。他们肆意砍伐地球上的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放污染物和废物。结果,曾经的山川秀美,蓝色的大地母亲看起来满目疮痍,污秽不堪。这怎么不让人心寒?

至此,人类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换取经济发展。让我举一个最近的例子: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市木兰河原本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鱼虾成群,到处都是嬉水的孩子和洗米洗菜的妇女。但近年来,由于河流上游的木兰糖厂等工厂忽视环境保护,没有正确处理污水,木兰河水质恶化,鱼虾随意消失。看着小溪上漂浮的黑色泡沫,死去的鸡鸭,谁敢在河里游泳,用河水洗衣服做饭?河两岸的农民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庄稼,这降低了他们的产量。农民一再要求县当局解决污染问题,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一直拖着。

木兰河的泡沫和牲畜尸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溪流中灭绝的鱼虾何时回归?

当然,环境问题还不止这些,比如世界八大公害,日本水俣病,痛苦病等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无知和自掘坟墓造成的。的确,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世界。然而,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是人。当灾难再次降临到人类身上,当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无休止的报复时,人类终于醒悟,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人类要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我们既要谨慎改造自然,又要大胆实践,大胆改进,这样才能驾驭自然,使自己的利益与自然和谐发展。

面对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治理的成本非常高。我们不仅要加快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制约,而且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环保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造福子孙后代。

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