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与的牧野之战结束了商朝的专制统治,周在经济政治上实行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周公对前代的礼制进行了梳理,模仿礼乐自然之道,将约束行为规范、体现等级秩序的礼与蕴含道德和谐之意的乐统一起来,使人们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规范完美统一,从而巩固了周代的统治秩序。在这种背景下,下一代的乐舞教育以礼乐为核心。
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周代乐舞教育继承前代之学,集三代之学之精华,使大司之乐成为治理建国之学的统一方法。但据《国子》记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乐舞官制:设有掌管乐舞机构的行政官员,如、傅、大司徒、大宗等。有掌管和管教乐舞的乐官,如大乐师、乐师、舞师、鼓手、钢琴家、钟师、笙师等。2.制定了符合自然之道、高度规范的音乐教育措施:如按年龄、季节分配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带有音乐和舞蹈仪式的教学活动。3.形成了综合的教学模式,集礼乐于一体,也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如教授教授的内容有六小舞、六大舞、傩舞、巫舞、舞蹈;有四种音乐,如四溢音乐、三乐音乐和乐言音乐。乐器有陆、笙、箫、土鼓、笙等。4.确立了崇尚中庸、友爱、孝道的教育宗旨,教育和培养民族成为内有涵养、外有德性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彬彬有礼、恭敬温和、忠孝仁厚、学为人师、示范行为。这一系列的教育成果和规模是古代乐舞教育的典范,证明了乐舞教育对礼仪规范、培养国家栋梁、加强政治统治、安抚教化民众的重大意义。
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名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当时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独树一帜。《论语》诗、书、礼、乐在春秋时代发生了变化,也被文人视为中国传统的安身立命之道。孔子的乐舞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也对后世的乐舞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礼乐的不可分性以及音乐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如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移风易俗,不善乐。2.乐与仁的关系,人无情如礼?无情有什么乐趣?礼立于中,以人为本,礼为主,礼重于和,仁者爱人。3.孔子对乐舞的最高评价标准是至善至美。引导人向善是乐趣,向美的完善,既是仁,也是仁。4.音乐的力量:人也深,人也快。5.有教无课的想法。
第二,周代乐舞教育的当代启示。教育的巨大贡献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上。学习分为根和端,是情感、生命、品格、品德,端是知识、技能、才能。君子商以基业,道而生。基于此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能量。
君子慎始,差之千里,所以在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格教育的教育观。周代的乐舞教育规定舞十三勺,舞如大人小孩,舞如夏日二十勺。勺舞是一种文艺舞蹈。六大舞中,文艺舞有云门、大章、大韶、大夏。他们分别形容黄帝之德如云,姚期之德无所不能,颜瑜之德能使中国大。可见,文舞的内容是歌颂皇帝的德和义。学习文和舞蹈,使重视道教,培养修养和热情的气质,对一切事物和祖先充满敬畏和感激。武侠舞和武侠舞一样,主要记录了皇帝的大力、勇敢、为民而战,展示了他的武艺。通过学习武术,可以锻炼体质,培养毅力,鼓起勇气,传授威严。周代的乐舞教育是通过乐舞的学习来提高人格和品行,从而培养谦虚忠孝、管理天下的典范。因此,音乐舞蹈不仅是一个艺术范畴,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
移风易俗,擅长音乐。这里强调的是乐舞本身的发展意义和乐舞实践在移风易俗实践中的社会意义。一方面,周朝的教育过程非常实用和仪式化。乐舞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和再教育,从而巩固了乐舞的教育意义,使其真正成为生活和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乐舞的实践不仅高于枯燥的文字学习,而且在教育人民、恢复传统方面比普通的实践活动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只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形成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周朝和礼乐制度能使周形成礼、智、善、谦的社会观——乐舞教育离不开实践的原因。现当代中小学举办的社区演出、群众广场的文化活动、艺术进社区、文化艺术团下乡演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传统仪式节目等,深化了艺术的现实意义,使文艺真正深入人心。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目标。这里的和谐还包括谦逊、仁爱、忠恕、仁爱。周朝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和谐的社会观,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标准化与自然化的相互渗透。整个自然界都有它的等级和秩序,就像天空、大地、太阳、月亮和四季一样。自然本身就是规范的。周公制乐之礼,仿自然之道。例如,周朝的官职分为春官、夏官、秋官官、冬官、天官和地方官。再如周代的音乐教育,规定春夏学干部武舞,秋冬学羽毛舞,春学诗词,夏学弹拨。而学习也要经历录取、评奖、立功的过程,就像种田也要经历春种秋收的性质一样。可见这些规则是自然秩序的象征。规范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改造和利用自然,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如果我们能尊重和利用自然,我们将事半功倍。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树立了正确的自然观。大自然是万物的居所,它所隐藏的秩序和规范拥有宇宙中最高的智慧,因为它用自己的秩序维持了这里万物的存在亿万年。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他依然是世界的主宰,人类一直在改造自然却又找了回来。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从自然秩序中提取安身立命之道。当代教育也应该如此。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树立真正的自然观,从教育中汲取滋养,尤其是精神教育。
培养通才,反哺专才。周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模式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培养,对当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从表演的角度来看,诗、乐、舞在形式上是相辅相成的,体现在内容的表达和形式的相互对比上。音乐的三要素是旋律、节奏和合唱,舞蹈的三要素是情感、节奏和作曲。两者内在要素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舞者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音乐素养和舞蹈创作结合起来,舞蹈的表现力将会得到拓宽和发展。比如人体动作表达系统优美节奏训练的著名倡导者德尔萨特和达尔克罗兹,他们都是音乐教育家;巴兰钦,20世纪最伟大的编舞家,也有很深的音乐修养。不仅音乐与舞蹈是相通的,舞蹈与各种知识也有互补关系:比如肯宁厄姆熟悉计算机技术和中国易经;中国现代舞之父吴晓邦早年并未专攻舞蹈;林怀民的早期成就和文学;曹成元专业是工商管理;荣念曾在城市建筑方面有所建树。
由此可以发现,真正全面的舞者不是通才,但也不局限于专业人士。现代社会舞蹈人才比拼的是知识储备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多积累,多涉猎,才能打破创作瓶颈,实现创新。所以,通才是专业人士必备的基础。
综上所述,周教育在儿童教育、精神教育、现实意义、教育方法、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对当代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古人给我们的,是历史沙粒中珍珠般的经典,经典沙粒中玛瑙般的智慧,智慧沙粒中钻石般永恒的血脉相连。每一段历史都有其意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珍惜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深入梳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是我们在全球化的巨浪中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信念,争取话语权的关键。
注:①刘庆义。动态空间。上海音乐出版社,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