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纸
1.指数调整、材料价格两级动态调整、传统费用表达式是在计算能力不足、信息获取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的近似方法。
预算(决算)的编制过程充分体现了先分析后综合的思维方法,如图,工程预算(决算)中建筑总造价的构成:
表示为:
p总费用=∑N工程量I=1()半成品含量可并入人、料、机定额,可简化为:
即每栋建筑的总建筑成本由构件成本和综合成本两部分组成,而每一个构件成本又由它的组成材料的价格、生产所需的人工和机械班次的费用、构件或其组成材料的管理费和税金的总和组成。通常一个普通项目包含200个左右的组成部分,即定额项目,大约有1,000种材料。如果按照上面的公式手工计算,计算量极大。
在实际手工操作中,定额内的直接费往往是将定额书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直接乘以工程量得出的。另外,根据当前报告期材料价格与编制定额时所用材料价格的比较,计算价格变动产生的差价,并加到定额内直接费中,得到工程直接费。然后根据项目的直接费和固定直接费计算各种费用,形成费用表,得到项目的总费用。
由于计算工具和手段的限制,上述过程往往是进一步近似,在保证预(终)算结果不会有较大偏差的前提下,简化了计算过程:
(一)体现在价格差异的计算上。
因为一个工程使用的材料很多,各种材料的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影响大的称为主材,影响小的称为辅材。如福建省94和98定额的预计算,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主材和辅材的价格波动。主材按其含量×价差汇总整个项目主材的价差,辅材采用指数法。辅助材料占固定直接费比例的波动指数由各省或市根据典型项目定期粗略计算,固定直接费直接乘以该指数,以替代项目中辅助材料的调整差额。这种统计方法会导致一定的误差。即使主材调整差价,也无法一一计算。通常将价格相近的主要材料的消耗量汇总在一起,只调查一种材料的价格。这种材料的价差乘以类似材料的累计消耗量作为这些材料的价差,计入费用表。这个算法只能建立在同类材料价格波动相同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算法有两个原因:1,有限的人工计算能力,使得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成为一对矛盾。该算法可以在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使用计算机准备预计算(终算)的前期,由于高性能计算机仍然价格昂贵,为了获得满意的性能,遵循原有的习惯,仍然采用这种管理方式;2.信息流通手段只能手抄,不方便收集,也不容易全面调查材料价格。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的手段没有改进之前,即使是高性能的计算机也无能为力。
(2)体现在费用的计算上。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其实费用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摊到各个定额子目的费用,一类是项目的综合总费用。定额子目的费用类别可能每个定额都不一样,取的费率也不一样。手工计算成本时,还是在成本表中汇总,将几个子项目分成不同的费率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不能反映各分项工程的真实成本,如管理费用和利润等。目前为了方便比价,要求直接将费用包含在定额子项目中。
可以看出,传统的预计算方法适合当时的计算条件和信息流通条件,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采用很多近似的方法增加了预估结果的误差,计算结果不直观,可分析调整的粒度较粗,在需要精确调整标底时难以控制。
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计算条件,提高了信息流通速度,促进了计算机在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应用的深化和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硬件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正按照摩尔定律以每十八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发展,这使得以低廉的价格拥有高性能的个人电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软件工具越来越强大。数据库技术和开发工具的发展提高了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以及软件制作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界面。并且由于在线交易分析ONLINE-AP中数据库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积累大量已完成的项目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粒度的分析。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震惊了所有行业,极大地改善了人机界面和信息获取手段,使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解决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量过大,难以收集、处理和发布的矛盾。总之,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在保持原有工作效率的前提下(目前国际工程招标全部采用全成本报价)提高预计算的准确性,使用更加丰富、及时、准确的材料价格成为可能,而且延伸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即从一个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投资估算,到概算、预算、审计、阶段结算、最终结算,都是通过积累已完工程的资料建立起来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工程管理、定额编制、工程量计算、指标收集与分析、信息网络等方面。目前国内各阶段成本管理的应用水平不同,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类型和功能也各有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工程预算(决)软件:
又称“计价软件”,该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定额,是造价领域最早投入开发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软件早期运行于DOS平台,随着Windows系统的普及逐渐过渡到Windows和WIN32环境。该软件包括四个子系统:消耗定额管理子系统、预算价格管理子系统、定价管理子系统和取费定额管理子系统。定价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1.软件包的本地特性
很明显,原因是各个地区的定额不一样,材料的价格显然不可能一样,收费标准千差万别,预算中可能会有一些各地的区域建筑和材料的特点造成的特殊的规章制度。这些因素使得同一个套餐价格软件无法在所有地区应用,适应性强的软件需要设置的参数更多,使用起来更复杂,用户难以接受;当适应性较弱的软件遇到不同情况时,往往需要通过修改源程序重新编译来解决,不利于维护;
2.定价软件的使用
必须要看材料价格,各地造价部门的政策调整也会造成软件功能的修改,对软件的售后服务要求比较高;
3.对于不同的专业,套餐定价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是不同的。
目前,套餐定价软件的使用在国内已经非常普遍,其功能已经从单一的套餐定价、预算提交扩展到多个方面。一是向上扩展了,增加了项目管理的功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项目和一个项目的数据,贯穿了从估算、概算、预算、阶段结算、最终结算的成本管理全过程。二是功能进一步细化,加强计算结果分析和细粒度调整,方便投标人的成本调整和控制;三是预算方式的变化,由传统手工算法使用的两阶段动态调整计算方法,转变为适应国际招标需要的综合单价计算方法;四是与互联网连接,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预算软件所需的材料价格数据,方便了材料价格数据的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五,强化积累竣工工程资料的功能;等一下。
(2)定额管理软件:
这类软件主要是利用数据技术辅助造价部门维护定额数据库,在编制定额时直接生成所需的排版格式,以减少编制定额的工作量,缩短排版时间,减少人为错误,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3)工程量计算软件:
这类软件是用来帮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的。国内广泛使用的软件一般采用绘图法,需要工作人员在图纸识别的基础上,在图纸中重新输入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方法计算工程量比较准确,但是重新出图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工程图纸直接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经软件矢量化后,提取特征,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及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或者利用设计院生成的施工图CAD文件在CAD环境下进行模式识别。这种方法需要对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取各种零部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了最终代替人在读图的过程中,这种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按照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进程,必须对图纸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软件要真正取代人读图还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种方法是将构件特征参数的属性直接添加到建筑设计中使用的CAD软件中,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结构和建筑设计中使用这些对象来设计建筑,而不是直接用线来绘制。这种方法使得设计结果包含丰富的组件和参数而不是线条,所有的组件和参数都可以通过一个解析器分离出来,从而避免了模式识别的困难,但设计者不容易改变原有的习惯。所以当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还不深入的时候,还是要通过交互过程来填补软件在智能上的不足,几年后绘图软件会占主导地位。
(4)钢材取样软件:
并且目前国内这类软件一般采用表格法、图集法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也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图纸选择不同的图集,输入各种参数,然后系统就可以根据图集和参数计算出钢筋的用量和形状。这类软件使用的数据与工程量计算软件有一定的交集。目前国内很多钢筋软件都集成了工程量计算软件,两者都享有构件参数数据。
(5)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
该系统用于收集已完成项目的数据,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将用于投资估算等方面。指标的收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积累行为。由于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指标收集和分析体系。即使有索引数据库,也只是突然整理过去某一段时间的工程数据而形成的。我们认为,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指标和一套稳定的编码规则。目前各地区的定额都会在几年后重新编制一次,每次编制都有新的特点。一个解决方案是对变化的配额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标,并为每套配额编制一个映射表。另外,由于项目的特征参数较多,每个项目可以提取的数据量较大,分析维度较宽。通过采用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数据仓库可以在对元数据进行细粒度划分的基础上自动提取索引数据,并为这些数据提供多维分析的工具。
(六)工程造价信息网:
目前,信息技术的最热点——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催生了工程造价信息网。该技术具有分布广、技术一致性强、使用简单、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通速度,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造价行业为例,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更及时地收集和发布材料价格,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更广泛地使用积累的竣工工程数据和标准,扩大了资源范围。目前,国内造价行业逐渐掀起了建设信息网络的浪潮。如果上面说的软件是工厂,数据是产品,那么互联网就是高速公路,网站就是信息集散地,也就是市场。
目前,我国已有上海、温州、厦门、湖南、广西等地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由于地域因素、信息来源、投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具特色。信息网络的内容通常包括价格信息、指数信息、成本指数、政策、法规、标准、单位简介、综合信息、公告和新闻、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其实现方式分为文本和标准化数据,前者是文件、法规等描述性信息,后者是分类数据,如材料价格、指数指标、定额等。前者一般以网页的形式存储和维护,后者一般通过数据库技术录入、处理和发布。信息网络的信息来源包括来自成本管理部门的内部信息和来自其他相关部门的外部信息。信息员收集的材料价格和市场信息等外部信息由人工分类并输入系统;内部信息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网和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日常工作,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之间的接口自动地、有选择地传输到信息网络上形成信息,从而形成一个集成的成本信息系统。
此外,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和项目管理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这些系统,将单位的业务和管理融为一体,提高了单位的内部运行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
三、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到当前信息技术在造价行业应用的框架:
可以看出,目前信息技术在造价行业的应用有几个部分:利用InterNet/Intranet作为内部、外部和内外沟通的网络平台,实施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利用工程量计算软件和钢筋软件计算工程量和钢筋用量,利用软件包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络发布和获取项目预决算编制和成本管理信息。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在造价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造价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