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中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

随着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学习者趋向多元化。从年龄上看,低龄学习者越来越多。由于儿童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外汉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特点都应不同于成人。根据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习得特点,思考和探索国际幼儿汉语课堂在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国际幼儿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与其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儿童的语言习得不是一个本能的、自然的过程,而是自然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认知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是建立在直接具体的经验基础上,并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语言的发展是以认知为基础的,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

1对教学原则的启示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有效指导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1培养兴趣原则

幼儿国际汉语教学的首要原则是培养和不断激发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愿意表达自己,有信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对语文的语感和亲近感。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游戏,都要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以免孩子产生恐惧和退缩。

案例:《西部牛仔》是笔者语文课上非常流行的一个游戏。游戏规则简单易懂:两个学生背靠背站着,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张新单词卡,然后数“1,2,3”。学生们朝着各自的方向向前走了三步。当他们数到“三”时,学生们转过身来,以最快的速度读对方手中的卡片,速度快的学生获胜。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每个班级,老师们都用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容易理解规则,游戏效果和教学效果都很好。

于是,在教了一节课的预科班颜色词后,老师打算在第二节课让孩子们玩《西部牛仔》复习。老师兴高采烈,以为孩子会很喜欢这个游戏,结果游戏进行的并不顺利,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初,许多孩子不明白游戏规则。有的听到老师数数就不往前走了,有的听到“三”就一直往前走,有的在“三”前转身,有的转身看手中的牌,等等。经过几次尝试,孩子们的学习者终于对规则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并没有一开始那么兴奋,老师们也有点不耐烦了。游戏正式开始后,几个积极尝试的孩子表现不好。当他们转身时,很少有人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老师的脸色变得难看,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自愿参加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少。最后老师只能让那些完全不举手的孩子来玩游戏,很多孩子表示“不愿意参与游戏”。最终,这场“西部牛仔”游戏在Pre-k课上悲惨收场,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孩子们都一脸不高兴。

在后来的不懈尝试中,Pre-k的孩子们逐渐熟悉了“西部牛仔”这个游戏,并能乐在其中。在案例1中,游戏的时机明显不合适,这个时候玩对孩子来说太难了,破坏了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而教师过分关注游戏结果,他们的负面反应加重了孩子的恐惧,使孩子不敢展示自己,严重影响了孩子学习这些新单词的兴趣和信心。

1.2“浸入式教学”原则

“沉浸式教学”创造了一个最接近母语习得环境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尽可能轻松自然。然而,“浸入式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候就要尽力营造一个中国式的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独白、问答、对话演示、讲故事等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孩子沉浸在语文环境中。因此,对教师课堂语言的示范性、丰富性和可接受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3赏识教育原则

认知心理学认为,先天和后天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我们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这种相互作用也体现在国际幼儿汉语教学中。语文老师不能忽视孩子语文学习中的先天因素,但后天的努力也很关键。教师对待孩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鼓励和肯定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让这些孩子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孩子,要提高要求,适当拓宽教学内容,加深难度,避免因为学习内容没有挑战性而自满或失去兴趣。同时也能起到“先进”孩子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使整个群体处于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课后,作者首先教儿童学习者说“棒极了”和“加油”,这是学前和幼儿园经常使用的语言。让孩子学会在同龄人表现不好的时候握拳大喊“加油”;当你的伴侣表现良好时,竖起大拇指说“棒极了”。

2教学策略的启示

“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方法模型和技术手段的简单整合,是教学思维经过思维策略加工形成的方法模型。”'

2.1通过直观图像进行直观学习

让孩子通过动作、表情或直观形象直观地学习。“在儿童的思维结构中,很明显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是遇到简单熟悉的问题,可以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当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和困难时,他们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由于儿童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和表象的联想,直观生动。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孩子学习语文,没有具体的对象、动作和情境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通过直观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或特定的情境来理解和表达汉语。同时,这种直观的思维方式也让孩子的汉语学习变得自然而然,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一门外语。因此,国际幼儿汉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或实物,积极创设场景,再现与幼儿密切相关的生活。在教授新单词时,作者会尽量选择与孩子的实际生活有实际联系的新单词,并能在不脱离大纲的情况下为他们所用。比如,在讲授“食物”这一主题时,作者决定减少中国食物的比重,仅限于孩子们去中国餐馆时能吃到的食物,如“饺子”、“面条”、“米饭”。事实证明,当孩子看到“西餐”的图片时,他们的反应比“中餐”更强烈,尤其是对于根本没有接触过中餐的孩子,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表达“西餐”的这些中文词汇。同时,作者鼓励孩子们在中国餐馆点餐时尽可能用中文表达自己。一个前k的孩子曾经很骄傲的说,他在中国去餐厅吃饭,跟服务员说要吃“饺子”,还向服务员展示他会用中国筷子!这种情况让笔者感到欣慰,但实际上,这位同学对“交子”的记忆在预k班的孩子中是最强的。

2.2根据教学内容形成知识表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处于前操作阶段,心理表征能力正在逐渐发展。两种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文字和图像,它们是不同的。有些想法更好更容易用图像来表现,有些则更适合用文字来表现。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不断调整作者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游戏。图像更适合捕捉具体的空间信息,因为它们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有相似性。比如教动物、水果、食物等汉语单词的时候。,模仿游戏如“无失真复制”主要用于帮助儿童形成对这些新单词的形象表征。文字用符号来表示事物,更便于捕捉抽象的、分类的信息。相对于直观的教学内容,日常问候语、数字、日期的教学需要老师帮助孩子形成相应的抽象概念。

3 .对具体教学方法的启示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完成同一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3.1游戏方法的应用

孩子喜欢游戏的原因是对游戏内容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效果不如无意注意,所以笔者在学前和幼儿园班级的语文教学中大多需要使用游戏法,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让幼儿在快乐的心情中学习语文。比如“苍蝇拍”,是老师加深孩子对生词发音的初步印象的重要游戏,他们对这个游戏保持了长期的热情。实践证明,这个游戏对他们记忆新单词真的很有帮助。即使是一些规则复杂的游戏,比如“水果蹲”或者“西部牛仔”,孩子一开始也会因为不熟悉规则而表现不佳;但是他们只要对游戏感兴趣,就愿意不断尝试,渐渐的就会越来越熟练,表现越来越好。这恐怕也是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3.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国际幼儿汉语教师要开放思维,广泛吸收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有益观点,如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游戏法等,然后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采取更有效、更具体的教学方法。

例如,演示法的使用对作者所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很有帮助。在给孩子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由于自身的理解局限或者中国老师的英语表达不好,有时候孩子半天还是一知半解。这时,作者往往会要求已经理解的孩子配合,把游戏过程和规则展示给其他孩子看,并辅以语言讲解,让学习者理解。

再比如,中国的孩子在学习汉语发音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作者借鉴中国的老师或家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声调,帮助孩子加深印象,掌握四声变化的方法。美国孩子对声调完全没有概念,但我教新单词示范发音时,特别是强调一些发音困难的单词,也会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达声调,进行示范。这种“全身反应”一方面让孩子动起来,让原本枯燥的发音过程变得有趣;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对汉语声调有了一些粗略的印象。

3.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国际汉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多角度教学。幼儿时期已经奠定了其高级情感的基础,比如美感。孩子们的美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色彩鲜艳的物体的喜爱上,还体现在他们对音乐、舞蹈、尤其是歌唱的喜爱上。幼儿特别喜欢边唱歌边进行有节奏的活动。作者的Pre-k和kindergar ten小朋友学中文歌曲很快很少忘记,对歌曲的配套动作记得很清楚。比如每次老师让他们唱《二虎》,他们都可以不用回忆就立刻展示出来,也会主动配合相应的动作。

通常情况下,孩子们更喜欢内容熟悉的音乐、舞蹈或视频。比如他们很喜欢《灰姑娘在中国――沈晔》的故事,故事的相似性让他们很快就对这个东方女孩产生了亲近感。当然,孩子也会对新奇陌生的视频图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对作者展示的京剧“变脸”视频惊叹不已。这个崭新而神奇的东西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