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十分有利。世界经济和贸易开始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和贸易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贸易增长较快,比发达国家快得多。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对外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经济结构升级继续加快,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当前外贸发展的新特点
(1)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产生了积极效应。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位居世界贸易大国第五位,中国的世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03年6-7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507.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2284.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进口2223.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特别是单月出口增速和规模远远大于2002年。
(2)2002-2003年,在世界市场关税降低和燃料、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我国进口继续大幅增长,但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小于预期,而且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入世促进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升级经济结构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179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50%。占进口增长总额的54.6%。2003年6-7月,加工贸易进口8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进口增长的23%。加工贸易设备进口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在进口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得到了完善和调整,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型,中国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出口结构看,2002年,我国制成品出口297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出口的965.438+0%。2003年前7个月,制成品出口达20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从进口结构看,2002年,中国制成品进口2459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进口总额的83%。2003年前7个月,制成品进口为1,823,43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从贸易差额来看,2002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顺差511.5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出口逆差207.9亿美元,表明中国制成品出口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初级产品主要受中国加工贸易进口料件的影响。
(四)中国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加工贸易出口自1995年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以来,一直是第一大贸易方式,并且一直高速增长。2002年,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占出口的55%,进口1222.2亿美元,增长30%,占进口的比重。2003年6-7月,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365438±0.5%,加工贸易仍是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一般贸易方式和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速加快。一般贸易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方式。2002年,一般贸易出口654.38+0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438+0.7%,占出口的42%;进口654.38+0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38+03.8%,占进口的49%。过去一般贸易一直是逆差,现在已经转为顺差。2003年6月5日至7月,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35.2%,进口同比增长53.2%。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达到12190万美元。其他贸易方式虽然还处于很大的比较劣势,但也在快速发展。如2002年出口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9%,进口43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438+0.3%,贸易逆差344.4亿美元。2003年6-7月,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大幅增长。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同比增长92%,租赁贸易出口增长147%。
(五)中国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自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2002年,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和英国,与2001相比略有变化。台湾省从第五名升至第四名,马来西亚从第十名升至第六名。马来西亚正逐渐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对亚洲、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较快,而对非洲和拉美的出口仍然较少,增速不稳定。
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对亚洲出口170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6%,占中国出口的52%。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亚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中国对北美国家的出口快速增长。2002年,中国对北美出口74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占中国出口的22%。2003年前7个月,对北美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
2002年,中国对欧洲出口59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占中国出口的18%。2003年,前七名对欧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2002年,中国对拉美出口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占中国出口的3%。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拉美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同年,中国对非洲出口69.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38+06%,占中国出口的2%。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2002年,中国对大洋洲出口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占中国出口额的1.6%。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大洋洲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
(6)尽管外资企业仍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的形势很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中国出口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主力军。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543.8+06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占我国外贸出口的52.2%。2003年前7个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今年,我国提前履行入世承诺,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外贸的潜力逐步释放。2002年,集体企业出口6543.8+0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2003年前7个月,出口增长率为365.438+0%。2002年,私营企业出口6543.8+03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43.8+059.5%。2003年美国7个月的出口增长率为654.38+0665.438+0%。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总额占出口总额的10%。国有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正在逐渐下降。2002年国有企业出口6543.8+0228.6亿美元,增速最低仅为8.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37.7%。2003年前7个月出口增速为14%,依然是最低。
(7)出口加工区正在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为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2002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4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倍。其中,出口2654.38+0.9亿美元,增长5.654.38+0倍;进口25.5亿美元,增长3.7倍。2003年前7个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7%。加工区出口的产品90%是机电产品,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是主要出口产品。2002年,计算机设备出口7.4亿美元,增长11倍,计算机零部件出口102亿美元,增长33倍。
(八)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加快。近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西部地区各种优惠发展政策。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抗风险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尽管今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但中西部地区的出口仍大幅增长。2002年,河南、湖北、广西、西藏、甘肃、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外贸出口大幅增长,2003年前7个月,河南出口增长41.5%,新疆增长67%,广西增长48%,西藏增长66%,湖北增长30%。江西出口增长44%,山西增长40%,吉林增长33%。
二,当前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及其基本原则,进一步改革了经济管理体制,中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基本与国际接轨。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新旧体制的交替使中国的外贸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外贸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已经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滥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国际上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国有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
近年来。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外贸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国有外贸企业布局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债务负担严重,资产负债表恶化。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增速下滑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三)我国出口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低价竞争现象严重,外贸经营秩序亟待改善。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盲目竞争,低价竞争,缺乏公信力。出口低价竞争的主体是受“多、低、散、乱”生产源头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企业。中国出口的低价竞争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和市场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尤为严重。
(四)外贸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出口增长方式仍然粗放。
2002年,出口大幅增长,但就具体商品而言,出口价格继续下跌,而出口量大幅增长。这种情况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尤为突出。出口增长仍以低成本、低价格的数量增长为主。
(E)中国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仍需进一步合理化。
中国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应该与国际接轨并保持稳定,这是外贸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目前,一些补贴政策仍然不符合国际规范。有些政策虽然符合国际规范,但不能稳定执行。比如出口退税机制还不完善,跟不上外贸发展的需要。
(6)电子商务市场亟待规范和管理。
近年来,许多海外商人利用国内部分人急于致富的心理,利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管理不规范的优势,通过海外国际商务公司和互联网,在国内发展非法传销。很多人都被自己骗了,买了很多进口的高价商品,也骗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导致很多人的私有财产流失,国家的关税和增值税流失,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三、对策和建议
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顺利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应加快重组和改革。
国有外贸企业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在满足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应该进行完善和改革,实现投资和股权多元化,进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和改革。
(B)中国鼓励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标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严禁补贴出口。因此,未来中国鼓励出口的补贴政策必须改为由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未来中国政府补贴应该投向初级生产要素、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技术开发。人才和高科技的充裕是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但企业缺乏资金,无法承担高科技投资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补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资与开发,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国家应注意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努力使出口市场多样化,增加进口原材料和高技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发展是完美的。如果双边贸易的过度不平衡给对方造成过大的压力,就会引起贸易摩擦。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是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不断开拓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特别是增加对中国有贸易顺差国家的出口。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中国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我们应该增加原材料和高科技的进口。从丰富的要素来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和高新技术短缺的国家,加大资源和高新技术的进口。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四)大力发展中国优势产业产品出口,将比较优势产品转化为竞争优势产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已经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不同市场和层次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企业要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应努力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将高新技术与中国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要重视科技发展,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非价格竞争力。
(五)加强出口价格的指导和协调,规范出口市场管理。
建立和加强出口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强化商会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功能。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许多国家不仅有规范出口市场的法律,还有中介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出口企业必须接受协调,防止低价竞争和自相残杀。为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我国政府或商会应在出口市场建立中介组织,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督、指导和协调,并对低价竞争的企业进行处罚,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正常的商业秩序。
(6)规范和合法化电子商务市场。
国际电子商务挑战传统关税制度,对各国关税制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应尽快出台《电子商务管理法》及相关法规和政策。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国际协调进行有效管理。国家电子商务宏观管理机构应协调所有相关政府部门,如海关、商务部、国家商检局、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有效管理电子商务市场,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非法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