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验研究论文

2011 3月20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要通过善于引导学生“科学探究”,以探索微观物质世界为重点,体现科学课堂的特色。

昆明市五华区鸿运小学熊光华

心脏目标。通过翔实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统一和落实。针对这一目标,本文探讨了在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世界”四项内容的教学中,如何在微观世界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

第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内涵。

小学六年级理科第二册第一单元4-6节的教材编排意图,强调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教学思路。根据教材要求,师生相互配合,借助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投影仪、图片等。,增进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两者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神秘和神奇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科学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对事物的态度。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动手、动眼、动口、动脑、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理性的跃升和提高。

世界真的很奇妙,不看不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多彩而神奇的世界。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习性、形态、结构、特点和多样性,都有一些相似之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任何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它也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过去,学生对生物(质)的主观认识是建立在最初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对生物(质)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肤浅的、有限的认识领域。

随着教材的逐步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在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观察动植物的基础上,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生物细胞的结构、形状和外观。用图片、语言、文字和表格记录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的细胞图像、外观、形状、颜色、结构和特征。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整理、归类和报告,使学生获得更多关于细胞学的新知识,在认识和讨论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体验和提升。培养学生学习、热爱和运用科学,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科学知识的精神和技能,开阔视野,开拓知识领域。在科学课堂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探索中,注重实践、实验和实效。

在本章的学习中,重点是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相互配合,* * *配合课堂目标的实现,达到对微观世界深入细致的了解。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用大脑思考问题。在使用放大镜之前,我们应该在课前做好准备。在用放大镜观察生物样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正确理解显微镜及其部件的名称,如何操作显微镜。通过老师生动、直观、具体的演示、操作和具体指导,使学生详细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具体操作的要领、流程和注意事项。其次,是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参考图片,让学生详细认识到“生物是由千千数百万个细胞组成”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的初步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三,通过教师的指导,主要做好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主要教学内容,具体观察其内部细胞结构,了解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探究活动的过程。向学生说明,为了更好地观察生物细胞结构,必须学习洋葱固体标本的切片方法、切片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使用时注意刀片的安全,正确掌握显微镜操作部件的使用,选择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互换,调整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载物台的旋钮的具体一侧。比如学生想在显微镜下观察更小的生物细胞体,就要有一定的具体要求。如何控制显微镜的镜面聚焦光点,使显微镜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如何正确放置幻灯片?显微镜的镜头焦距怎么调?如何让显微镜物镜针孔准确对准标本?怎么换物镜?如何正确调整载物台水平移动或垂直移动?如何缓慢而小心地调整目镜,而不至于用目镜镜片压坏载玻片?如何在观察标本的闪光灯下,捕捉到生物细胞放大后的最佳清晰视觉图像效果?第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洋葱标本切片时需要准备的工具。制作标本时,教师要教学生耐心细致地用刀片刮掉实物多余的部分,反复用清水刮平冲洗,这样标本的厚度必须是实物的30至50倍,标本的面积只能是5至15平方毫米。然后用刀片小心地将刮下的标本切片划入“井”盒中,用镊子小心地将中间的标本从“井”盒中取出,放在湿的载玻片上。第五,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调节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老师的正确示范、操作和引导,逐步引导学生按照观察标本的步骤进行观察:切片-加载-调节旋钮-调节载玻片-调节镜子...一系列必需品。通过肉眼和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和外观,并要求学生在记录表中绘制观察到的洋葱细胞,并用文字描述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制作其他事物的标本。

通过几次不同的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反复探索、比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老师最终带领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任何生物体都是由微小的细胞组成的”,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第三,在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开阔视野。

通过上述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外观、结构、颜色等特征。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更有兴趣发现生物世界的更多奥秘。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课堂内容,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话题——微生物的研究和学习。比如对人体血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蔬菜和粮食作物细胞、其他绿色植物细胞、自然界水滴、微小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使学生了解一些生物多样性及其各自的特点,扩大认知范围。

一片绿叶,一滴血,一滴水,一个微小的生物,现实中获得的一块人体表皮组织细胞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场域。

通过全班同学的* * *探索活动,同学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进一步加深了对微生物和普通生物学的认识。你已经看到了人类血细胞和人类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特征。观察到的新鲜血细胞呈圆形、粉红色,栩栩如生,充满活力,排列组合有规律;一滴水里有无数微小的微生物在运动;小昆虫的小腿上覆盖着浓密的刚毛;一块5平方毫米的人体皮肤上皮组织,在千千有大小相同、排列有序、有规律、形状各异的细胞。它们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微生物也是生物,它们具有与其他生物相同的特性,认识到生物世界是多样的、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相关内容,比如查资料、上网,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上有些生物是单细胞的,有些是多细胞的特征。

随着显微镜在课堂上的不断使用,我们引导学生理解和建立了生物细胞的概念,并扩展到了解自然界中的其他微生物、病毒、细菌和其他物质的分子结构,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了生物分子的概念,激发了他们进入更高层次学习的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在学生心理学中是一个抽象而模糊的概念。通过本单元和本章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加强了学生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本章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本人论文已在《云南教育》发表,仅供参考。产权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