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黄金地质旅游线路
路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在玉寨山延伸段穿越马鞍山。马鞍山北坡在偃师市境内,南坡属登封市管辖。马鞍山海拔1258m,北坡高差950m,南坡高差680m。马鞍山山脊陡峭笔直,南北坡较为平坦。有简易的汽车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马鞍山南北坡是松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无数的地质学家、地质学家、地质学院的师生来到这里学习。松山地区建立了许多前寒武纪地层岩石单位,包括太古宙登封群、赵骏北部新太古宙片麻岩套、元古宙侵入岩、中元古宙侵入岩和中元古宙五佛山群。用于命名地层单位的地名有郭家窑、金家、老羊沟、北沟、青阳沟、吴佳、金窑、李家沟、卢家沟、五佛山、马鞍山、蒲峪、骆驼滩、何家寨。也是马鞍山南北坡出版专著最多的。
路线从登封以西20公里的水磨湾开始。水磨湾位于石城钾长石花岗岩体中,向北不远处进入变质岩区。马鞍山南坡是登封岩群早期建立的地方,地层、构造、岩浆岩地质内容极其丰富。侵入岩的地层、片理、片理均近南北向。南坡公路大部分盘旋于登封岩群郭家窑组。为了观察更多的地层单位,需要时不时离开公路,向东西两侧追击,以开阔视野。由此可见太古宙登封群的三个岩层,即郭家窑、金家、老羊沟,斜长角闪岩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片岩中的变形杏仁状构造清晰常见。可见新太古代北沟二长片麻岩、青阳沟变质辉长岩、吴佳片麻岩二长花岗岩等变质侵入体。可以看到元古界的金窑伟晶岩群、李家沟变质基性岩墙群和陆家沟钾长石花岗岩,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互穿侵入关系,可以看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变形变质遗迹。
爬上马鞍山的山脊,可以看到北面远处的莽山剪影,莽山下的伊洛河蜿蜒东流,汇入黄河。南面嵇山相望,颍河两岸绿野连绵。马鞍山东西两侧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脊——当阳山和安坡山,由松山群坚硬的石英岩组成。群山雄伟壮丽。
马鞍山岭是由五佛山群马鞍山组组成的单面山。马鞍山组不整合覆盖在太古宙登封群和片麻岩侵入岩上,公路附近未见松山群。不整合面为中越运动界面。顺着马鞍山北坡,进入佛光峪,就是五佛山群的完整剖面。五佛山村南布置五个滑动三角形,形似五尊佛像,是嵩山滑动构造的产物。这里马鞍山组砂岩为下伏地系,普峪页岩为滑动层,今天看到的三角形面为滑动面,其上的普峪页岩和驼侧砂岩为滑动系。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到不同阶次和形状的滑动面。在五佛山群中的蒲峪页岩顶部与骆驼旁砂岩之间可见微角度不整合的假象,马兴元教授命名为65438 ~ 0958的“偃师运动”。两者之间有过滑动,也可能有过短期的沉积间断或水下冲刷,应该还是一种整合关系。
继续向北,穿过佛光峪乡政府所在地,进入古生代寒武系分布区。佛光峪寒武纪露头好,层位连续完整。在山口两侧的凤山组上,仍可见到奥陶纪下马家沟组的石灰岩。
2.少林寺传统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从登封市出发,沿公路到少林寺西山,是一条人文地质景观丰富的线路。
登封市西部新太古代片麻岩套分布在丘陵区。从老到新分别是大西云英岩片麻岩、回山寺二长花岗岩片麻岩、牛乌兰二长花岗岩。这三个岩体都是经历了强烈构造变质和变形的深成岩体。大塔寺西南是松阳运动的发现地,最早由张伯胜教授在1950中描述。但这里的不整合面还不够明显,远不如后来发现的老母洞清晰。不进山的话,在玄天庙公路旁边也能看到松阳运动的不整合。
宋岳寺和惠山寺是嵩山著名的寺庙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岳寺始建于北魏。寺内的宋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塔高15层,塔身挺拔柔和,外形美观。惠山寺原是北魏孝文帝出宫。寺内还有一座塔叫净藏禅师塔,建于唐代。
过了十里铺就可以到达少林水库,在大坝西面的玉寨山山坡上,就是张二道教授在1954中首次描述的“中岳运动”的发现地。中岳运动是松山三大运动中最明显的,马鞍山组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中岳运动。这是它的诞生地,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十里铺地区向西望去,高耸的九座莲花山向人们展示了元古界松山群罗汉洞组伟岸石英岩的本来面目,巨大的平卧褶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坚硬的岩石在过去被地质应力反复弯曲成面团状,显示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少林寺建在中元古界五佛山群与古生代寒武系的接触带,邵熙谷占据了接触线。少林寺石友三烧毁的寺亭被完整修复,使这座有着1500年历史的古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人。少林寺外,楚祖安、祖儿安、塔林、少林武馆各具特色,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少林寺后面是五座乳峰,据说分别代表旗、鼓、剑、印、钟。五如峰所在的地层是寒武纪,有一条徒步小道直通达摩洞。祖达玛禅师已经在这个山洞里呆了9年,安静地学习。大磨道洞穴开凿于上寒武统的白云石灰岩中。
从少林寺西行约3公里,是著名的“少林运动”的发源地。1959年,王岳伦教授在嵩山东隘口发现了寒武系与嵩山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一路追踪到少林寺西山,终于找到了寒武系不整合覆盖五佛山群的典型地点,命名为“少林运动”。至今仍是观察“少林运动”最理想的地方。
3.三黄寨探险旅游线路
路线基本上沿着玉寨山西南的山谷。线路两侧的山极其陡峭,沿线有索道、栈道、爬梯,大大改善了这条旅游线路的交通条件。如今,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游客都可以轻松游览三黄寨景区。
路线从少林寺出发,沿少林寺西沟南下,过滴水潭,爬好汉坡,入南天门,到达三皇寨。也可以坐高架索道爬山,保存体力。三皇寨是嵩山地区自然景观最集中、最险峻、最壮观的地方。嵩山群石英岩形成的怪山,在中国众多名山中独树一帜。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路过的地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风景,到处都没有惊喜。据统计,有几十个著名的景点。石笋、石林、代县峡、滴水潭、聚仙崖、仙人猴拜、悬冰崖、好汉坡、焦佳石、猴见愁、山鹰石、月门石、母子石、寿仙石、黄三仙宝、猴王寿山、石猴观天、云峰胡晓、仙人戏石、仙翁香佛。最壮观的景色是从南天门往西望去,当阳山形似两个头,被当地人公认为“炎黄二帝”,有时还会受到崇拜。这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天然炎黄皇帝石像。这一切都与20亿年来地壳运动对松山群石英岩的改造密切相关。人们常常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某种超自然的无穷力量,这其实是地球的内外力量。
三皇寨是嵩山最美的景点,以“奇峰怪石险路美”著称。三皇村可以体验惊险的栈道,悠闲的索桥,黄三的宫殿,黄三的宝寨。在茫茫云海中,那是一种展翅高飞的巨大感觉。站在王洛之巅,遥望九朝古都洛阳,你会知道什么叫“他山望着天”是。
下山途中可以看到古元古代松山群罗汉洞组砾质石英岩,不整合覆盖在新太古代回山寺二长片麻岩上。而这里的松阳运动界面是韧性剪切变形改造的,不整合界面处于强变形带,砾石已被拉长成条带状,与老君洞组的松阳运动界面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
走出峡谷,到达这条路线的终点,梁青寺。梁青庙建于晋,建筑简单,工艺精湛。梁青寺建在中元古代石城钾长石花岗岩上。在清凉寺以北,岩体中常见登峰岩群的片岩、新太古代片麻岩和古元古代石英岩捕虏体,岩性已变为花岗闪长岩或二长花岗岩。这种岩石曾被前人归为岩体的边缘体,但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同化混合带。
古人有诗赞美少室山三皇村:“嵩山天下第一,少室山甚危。不去三皇村是很合理的,但不算少林客。
4.攀登季峻峰的旅游路线
从古到今游客游览嵩山,登顶是一种美谈。丁松,即季峻峰,是太师山的主峰,海拔149米..山体由古元古代嵩山群罗汉洞组石英岩组成,南坡悬崖陡峭。山前缓坡带由新太古代Datasi云英质片麻岩组成,易风化,接触边界在坡度由缓变陡处。
古代登顶宋的路线有四条:唐宋时期,多是从逍遥谷到野猪坡,欧阳修攀登险峰时走这条路;汉武帝从七米石登嵩山,至万岁峰东侧。乾隆皇帝去松山走的是中岳庙和青杠坪的路线。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从老君洞北上,经过石舟、初见天庭、方士庙、十八世纪登顶。相比较而言,徐霞客走了一条捷径,这是我们游览路线的一条。
旅游路线从嵩阳书院出发,经老君洞至季峻峰,到达峰顶后沿西边的五塔返回,终点为大塔寺,也可以原路返回。松阳书院海拔450m,老君洞海拔700m,公路可达老君洞,徒步攀登约800m。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都曾在此任教。司马光的《子同治鉴》有一部分是在松阳书院写成的。院内的汉代将军柏和门外的《大唐松阳关雎圣德感应碑》是松阳书院的两大瑰宝。松阳书院和老君洞建在新太古代云英闪长岩片麻岩上,沿沟壑和公路有新鲜露头,可观察片麻岩的岩石面貌。老君洞,又称老母洞,是唐代著名女道士潘所建,背靠险峰,面向逍遥谷。
老君洞后的季峻宫附近,即“石舟”,是松山群罗汉洞组与新太古代片麻岩的不整合界面,是参观松山地区“松阳运动”最理想的地方。界面及其上下的岩石非常清晰,用不争的事实揭示了25亿年前发生在松山的“史无前例”的地壳运动。
这座山从季峻宫开始,突然变得陡峭起来。沿着陡坡爬楼梯,时而拐进山谷,时而绕过山梁,盘旋扭动,经过宫殿、二仙洞、白鹤关,即到达季峻峰。季峻峰得名于“高松岳薇,季军余天”的意思。因乾隆皇帝在此题诗立碑,故又称“渝北峰”。峰顶开阔明亮,站在峰顶远眺,黄河如线,嵇山如影,云雾缭绕,峰峦连绵,河山壮丽,气象万千。汉武帝登嵩山时,太史山山顶有“登仙台”、“万岁阁”、“八仙坛”。武则天闭经时建了一座“登封坛”,并设立了“大周生钟书治碑”。乾隆皇帝有“御诗碑”。公元700年武则天留在登封坛旁的金竹简,于1982年被唐庄农民曲希怀发现,成为稀世珍宝(嵩阳书院现存展品为复制品,原件保存于河南省博物馆)。
季峻峰下的宋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塔身是用糯米汁拌黄泥建成的。经历了近1500年的风雨地震,依然不脆不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法王庙是嵩山最早的寺庙。它的塔是拱形的,覆盖着松树和柏树。被称为“嵩山第一景”。
200万年左右,嵩山发生了一次山地冰川,这一带处于冰川运动区。站在法王寺和宋岳寺,高山环绕,火绒、刃脊、冰斗、冰川谷等冰川地貌清晰可见。
5.中岳寺芦芽寺科学考察路线。
这条路线从中岳庙出发,沿李思河进山,在青岗坪后沟过山口,沿龙潭沟返回。基本上是走路。
路线大部分位于松山群吴之凌组片岩分布区,由于青岗坪以东的背斜和向斜构造,罗汉洞组上部石英岩两次出露。沿途可以观察到松山群罗汉洞组和吴之凌组的地层层序、变质变形特征,可以看到松山群内大型的平卧褶皱和多次叠加的构造形态。
中岳寺是中岳嵩山的岳寺。始建于秦朝,已有两千年历史,黄瓦红墙,古柏相映。七个入口,十一层,建在一个斜坡上,是河南省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庙前有汉台室阙,庙后有黄盖峰,都是游人流连之地。
沿着庙河就是芦芽瀑布景区。走过迎宾桥和长寿井,就找到玉带桥了。泼水亭后,登上108的英雄台阶,便进入石潭河莫朗溪。所有的水池都清澈见底,山谷两边悬崖陡峭。穿越神门是“一线天”奇观,只有1.5m宽,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两堵墙光滑陡峭,像刀劈斧劈。
沿沟过分水关,进入龙潭沟,这里有龙潭寺、巴龙潭,景色更是迷人。
松山在大约200万年前有一座高山冰川,跑马岭以东是冰川作业区。以跑马岭为界,东部的河谷,包括李思河和龙潭沟,可能都是冰川河谷。跑马岭上的登登果和白石尖是冰体向后侵蚀山坡形成的火堆。跑马岭是两侧冰桶或冰室向后扩展形成的“刃脊”。据专家考察,芦芽瀑和巴龙潭是冰川挖掘研磨形成的冰脊。附近可见支谷与主谷交界处的冰川悬谷地貌。经过冰期后长时间的流水改造,松山地区的冰川地貌发生了变化,与现代冰川的典型地貌有很大不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冰川地貌,其实都是流水改造的产物。
6.稷山怀旧旅游线路
嵇山位于嵩山之南约15㎞处,相当于嵩山,海拔721m。它因山形像簸箕而得名,因许由和巢父而闻名。相传是尧、舜、禹的师傅,为躲避尧的退位,隐居嵇山。至今尚有许、许幼庙、许幼斋、许植淮、许幼溪儿泉、银牛坑等文物古迹。是徐姓的祖先。每年农历六月九日(许由祭日)和八月一日(许由生日),前来寻根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稷山由二叠纪地层组成,稷山主脊为平顶山砂岩,东坡为上下石盒子组,西坡为三叠纪地层。嵇山西侧卷门水库附近,测得三叠系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二马营组剖面,地层出露清晰完整,为松山地区海相环境结束后内陆断陷盆地的沉积。
藁城,位于5㎞嵇山东北,是固阳城。阳城周边有大量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朝以来的文物。著名的有八方新石器时代遗址、王成刚遗址、春秋至汉代的阳城遗址、古阳城遗址、周公庙和观景台。
藁城以东五里是石丛河。五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纪白云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类型在我国南方广泛发育,但在北方十分罕见。武则天皇后曾在石丛河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三阳宫,在这里享受暑假,并为大臣们大摆宴席。“石可饮”是嵩山八景之一。人们称石丛河为“小桂林”。
7.吴之凌夏季旅游线路
这条路线以地质景观和景观为主。从纸坊湖出发,经过关隘,下井到巩义市社村。然后向东去吴之凌,从井湾回到唐庄。
纸坊湖就是纸坊水库,湖光山色非常宜人。从纸坊湖到山,沿路都是吴之凌组的片岩。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区分原始沉积面理和后期构造面理,各种构造特征十分生动有趣。爬到山顶就是“古阳关”关了,当时还和城墙、关门有关。关口地层为寒武系辛集组底砾岩。1959年,王岳伦等人首次发现底部砾岩与吴之凌片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并将该砂砾岩命名为“关口砂砾岩”。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从山口向北经地窖、粮坑至巩义市社村全部出露。1957年,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对这里的剖面进行了测量,1977和1983年,河南区域测量队对该剖面进行了两次局部复测,采集了大量三叶虫化石,使该剖面成为松山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研究最多的剖面。寒武系辛集组上部厚层含燧石白云岩灰岩,层位稳定,是良好的指示层。当时,王岳伦教授把它命名为“顺井而下的石灰岩”。道道井村就在山口西北一英里处。山坡上有泉水流淌,泉口的石板上显出马蹄印。相传,当年刘秀被王莽追击,刘秀的人马来到这里又饥又渴,苦于打深井。刘秀叹了口气,他自己把井搬了下来,水自己流了出来,刘秀的人得救了。传说不可信,但是泉水真的很甜。
参观完剖面图,就到了这个村子,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到了吴之凌。吴之凌主峰海拔1218m,由吴之凌组、庙坡山组和花雨组组成。南坡全是悬崖峭壁,峰峦如五指,直插云霄。吴之凌山顶奇迹般的平坦,鸡鸣狗吠,田园农舍,田园风光。山顶有小片马鞍山砂岩和寒武纪露头。
吴之凌气候凉爽宜人,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吴之凌井湾地区是古元古代松山群的“祖庭”,吴之凌组、庙坡山组、化峪组都建立在这条沟里。这里很好地揭示了松山群的层序和变质变形特征。在井湾-飞来峰附近还有一个特殊的推覆构造。“登封铁矿”因井湾铁矿位于登封而得名。华宇磷矿和井湾油石矿分布在井湾附近的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