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风景园林中应用耐荫性
人类在利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全球环境变化、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失衡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生存不仅需要优美舒适的环境,还需要和谐稳定、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出现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和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造型、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优美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1]。随着生态园林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不断扩展。植物造景的传统理念和内涵已经不适应生态时代的需要。通过学习,我认为植物配置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功,不同于纯功能性的农田防护林或经济性的人工林、果园、苗圃、花坛等。其区别在于艺术二字,园林植物的配置应包括植物之间的艺术安排以及与其他园林元素的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结合功能的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2]。
1.1生态园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原理,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连接人、动物、植物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可以使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3]。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达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能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为城市人民提供游览和休息的娱乐场所;二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具有改善环境、调节小气候、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维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第三,依靠科学配置,建立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统一原理:又称变统一原理或多元悖论统一原理。
植物景观设计时,在树形、色彩、线条、肌理、比例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表现出多样性,但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唤起统一感,生动和谐。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混乱,甚至我觉得有些部分感觉支离破碎,失去了美感。过于复杂的色彩也会让人心烦意乱,迷失方向,但如果过于直白,一成不变,就会显得单调乏味。所以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重复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性。比如来宾市的行道树绿化带,同样的树种,等距种植。同龄的树,或者树下种植的同种同龄的灌木,在这种精确的重复中最有统一感。一个城市在规划树种时,分为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类少,但大量形成城市基调和特色,发挥统一作用;而一般的树种,却有很多种,每一种的数量都很少,色彩也很丰富,起着变化的作用。比如我们县凌云县,盛产各种竹子。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多种竹统一在竹叶和竹竿相似的形状和线条上,但丛生竹和散生竹聚散;高大的毛竹或麻竹等。都种着低矮的竹子,但高度分散;方竹和毛竹节间形状不同;紫竹、金竹等。有不同的颜色。这些竹种种植巧妙,可以说明统一中求变的道理。
2.2、和谐原则:即协调对比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和谐的原则,使人有一种柔和、平静、舒适、愉悦的美感。找出相似和一致的地方,把它们种在一起,产生协调感。相反,差异和变化能产生对比效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情、奔放的感觉。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经常使用对比来突出主题或吸引注意力。
植物与建筑物一起种植时,要注意体积与重量的协调。如百色起义纪念碑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的陵墓相协调;南边一些毗邻建筑柱廊的小院落,大多种植竹子,竹竿和柱廊在线路上非常和谐。
2.3、平衡原则:这是植物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根据平衡的原则种植不同体量和质地的植物种类,景观会更加稳定悦目。如果颜色过浓,体积过大,数量众多,质地厚重,枝叶茂密,那么就给人以沉重的感觉;相反,颜色浅、体积小、数量减少、质地柔软、枝叶稀疏的植物,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种植有规律均衡(对称)和自然均衡(不对称)。规则均衡常用于规则的建筑和庄严的墓地或宏伟的皇家园林。自然平衡常用于园林、公园、植物园、景区等更为自然的环境中。比如百色市澄碧湖景区,花木种类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有讲究。比如在蜿蜒的园路右侧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在相邻的左侧种植大量单株材积较小的花卉和灌木,以达到平衡。
2.4、节奏感和节奏感原则:种植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节奏感。
凌云县水源洞周围的植物配置就是一个例子。云起竹径被高耸的竹林所环绕。如果在50米或100米的距离种上一棵高大的枫香,沿洞而行会觉得不那么单调。如果走在画中,会有一定的节奏感。
3.工厂配置模式
3.1自然排树法,选择多棵或部分美观或奇特的树木,以不规则的株距排列成各种形式。
3.1.1孤栽
独树一帜,孤树一帜。首先,它被用作花园中独立的遮荫树,也用于观赏目的。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的需要,主要表现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要场景。它常用于大草坪、花坛和小庭院,角落和岩石形成一道风景。
3.1.2丛植
一丛灌木从三五棵同种或不同种的树到八九棵不同距离的树种植成一个整体,这是园林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可以作为主景或搭配景的背景或隔离措施。排列要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既要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又要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1.3群体种植
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配以几种乔灌木,形成大面积的乔木群。有大量的树,主要代表群体,有“成林”。
3.1.4带状种植
林带组合的原理与乔木组相同,以带的形式种植大量的乔木和灌木。它主要用于街道和高速公路的两侧。如果作为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要密植,形成树屏。
3.2定期种植
3.2.1行植:在规则的道路、广场或栅栏边缘,株间距、行距相等的单排或多排种植方式,称为行植。
3.2.2方形种植:在路口按方形网格种植树木,行距相等。
3.2.3三角形种植:株距排列成等边或等腰三角形。
3.2.4矩形种植:方形种植的变种,特点是行距大于株距。
3.2.5环植:将树木按一定间距种植成环的一种方法,可有1环、半环或多环。
3.2.6带植:用多排树木进行种植或带植,形成防护林带。一般大树与中、小树、灌木成条排列。[2]
4.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4.1对比与对照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度、姿态、叶形、花形的对比手法,表达一定的艺术思想,烘托优美的植物景观。树种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不宜将形美差异较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比较适合用横向纵向对比、体型对比、色彩明暗对比三种方法。
4.2动态与平衡各种植物姿势不一样,有的比较有规律,比如杜英;有些有动态趋势,比如松树。在配置时,要强调植物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元素之间的和谐;同时也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至于造成不平衡的局面。
4.3起伏和节奏有两种,一种是“严格节奏”;另一个是“自由节奏”。道路两侧和窄条内植物的布置最容易体现节奏感,但要注意竖向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高低起伏,以产生节奏感,尽可能避免布局的沉闷。
4.4层次和背景为了克服景观的单调,乔木、灌木、花卉和地被植物应布置在多个层次上。不同颜色和花期的植物分层排列,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一般背景树要高于前景树,种植密度要大,最好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要加深,或者与前景有较大的颜色和色度差异,以加强衬托。
5.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是有生命的,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在布置植物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来植树,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薄弱的地区。以亚热带地区为例,新推荐的优良落叶乔木有无患子、栾树等。耐寒常绿树种,如杜英山。
其次,树种要根据当地土壤环境条件种植。如杜鹃花、山茶花、红花等喜酸土壤树种,适合PH 5.5至6.5的铁、铝成分较多的土壤。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枸杞等喜碱性土壤的树种,则适合PH值在7.5 ~ 8.5、含钙量较多的土壤;第三,根据树种对阳光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种植用地和绿化场所。
第四,树木的种植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众多的树木中,很多不仅具有一般的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尘、拦截有害气体、抗污染等功能,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住区配置树木时,要根据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比如在工业污染相对较重的城市柳州,应在粉尘较多的工厂附近、道路两侧、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多布置侧柏、臭柏、臭柏、悬铃木等易吸附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尤其是化工区,要尽可能多种植能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棕榈等树木。
第五,应根据绿地的性质进行配置。街道和园林绿化应当根据绿地的性质,在规划设计中选择适宜的树种。比如烈士陵园绿化的设计,树木选择常青树和柏树,表明烈士英雄们“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在幼儿园的绿化设计中,选择低矮多彩的树木,包括红花、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的气氛。也考虑不要选择有刺有毒的树。如夹竹桃、骨头等树。
6.生态景观的类型
生态园林绿化是根据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长期稳定多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类型有:
6.1观赏性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性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一种重要的植物配置类型。选用观赏价值高、功能多的园林植物,运用景观美学原理,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形成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生态。季节变化在观赏植物群落中应用最为广泛。园艺师在设计中要注意春花、夏叶、秋果、冬燥,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达到四季皆景。
春天,许多树木、灌木和鲜花盛开。比如桃花、春节、玉兰、樱花、榆树花、丁香、绣线菊、蜡梅、牡丹、海棠等。,被五彩缤纷的春天装点得富丽堂皇。夏季有成片的树荫和不同的树种,树叶的颜色有浅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既给人带来阵阵凉意,又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夏天开花的植物有荷花、洋槐、紫薇、芙蓉、栾树等。秋天硕果累累,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色彩之美,更增添了丰收的喜悦。冬天,观赏植物的重点可以转移到植物的枝条上。如元宝枫、马尾松、桃的红色或红褐色干皮,白桦、白皮松、毛白杨等的白色或灰白色干皮。青皮干的竹子和梧桐;诸如此类,而北方冬天挂的树也是一个奇妙的景象。当然,常青树在冬天依然展现着生命的绿色,让人的眼睛永远充满活力。许多优秀的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合理的配置呈现出迷人的景色,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奇妙的景观变化。
6.2保健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可以形成植物的某种生态结构,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性物质增强人们的健康,防治疾病。在公园、居住区,特别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CO2吸收、降温增湿、滞尘、耐荫等测定指标,选择适合医院型绿地的园林植物类型,如含萜烯的松树、含柏木的柏树、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6.3耐污染人工植物群落
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污染物吸收特性的测定指标,筛选出适合污染地区绿地的园林植物[4]。以通风良好的多层结构为基础形成抗逆性强的植物群落,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可以有效改善部分重污染环境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比如柳州是重污染工业城市,适合种植的植物群落有:污染地区工厂的种植模式设计可以采用:侧柏(或云杉)+毛泡桐(或银杏、构树、);污染区厂房与生活区隔离带绿化植物的种植模式设计可采用:圆柏(或侧柏)+毛白杨(或泡桐、构树),也可种植一些防火隔离树种,如银杏、冬青、枫香等。
以上种植模式的设计主要以当地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结合抗污染能力强的新优植物,既丰富了植物种类,美化了环境,又适应了粗放管理,满足了污染区域大面积绿化和维护管理的需要。
6.4基于知识的人工植物群落
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和风景名胜区,收集多种植物群落,按分类系统或种群生态系统进行种植,建立大众化的人工群落。植物的选择既要注重色彩丰富的栽培品种,又要将濒危、珍稀的野生植物引入园林,既能丰富园林景观,又能保存和利用种质资源,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
6.5培养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各种植物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基于文化环境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在主观感受和宏观环境之间产生多种多样的景观意识,引起* * *声和联想[4]。
不同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氛围。比如常绿的松科植物和塔形的柏类植物,成群地种植在一起,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当不同高度的棕榈树与丝兰结合在一起时,给人的感觉是热带风光,开阔的林地和草地,欢快,舒适,自由,而高大的水杉和雪松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和组合,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给人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几只早期的莺争夺温暖的树木,但春燕啄春天的泥。花儿越来越迷人,浅草可以没有马蹄铁。我爱东行湖的缺,爱青杨荫下的白沙堤。”这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植物在春天形成美丽景色的描述。“独自在幽泉,弹琴又长大。声音太轻,除了我的伙伴明月,谁都听不见。”这是著名诗人王维对植物的“静”的感受。
6.6生产性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性人工植物群落,发展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圃基地,并与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市场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比如以药用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圆柏+银杏-接骨木+连翘-金银花+芍药,尽可能营造景观变化。春天的连翘很耀眼。金银花、牡丹等春夏季节争研;秋天,银杏可以渲染森林的景色,果实可以入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冬天,翠绿的柏树打破了萧条的景象。因此,植物群落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为附近和远处的市民提供游憩和观光的场所[5]。
7.生态园林的好处
7.1景观效益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视角,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林缘线,比分散的单个植物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刚性人工景观带来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容易与山坡、建筑物、水体、草坪等构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郁郁葱葱,创造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因为隐藏在生机勃勃的植物群落中而充满活力;以草坪的背景和色调构建植物群落,可以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7.2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取决于绿量,绿量取决于园林植物的总叶面积。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植物的层次和数量,因此单位面积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单层乔木。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防风防尘、降噪、吸收有害气体明显增强。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5]。
7.3社会福利
生态园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主要是吸引游客,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绿地的观点,使园林成为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发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启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保健植物群落,使人与植物和谐相处;多产的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会激发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的植物群落斑块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抑郁,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接触大自然的风风雨雨(生长、开花、枯萎、季节变化)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也可以促进儿童的意识、创造力、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的精神。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因此,生态园应该是人类模仿自然的缩影。园林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人类获得和回归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
7.4经济效益
目前工厂维护管理的手段既浪费金钱、时间和人力,又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的能力,可以把树叶变成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正负、深浅根、落叶常绿、针叶阔叶等混合类型植物群落的建立,使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还能防治病虫害。比如松栎混交可以抗马尾松毛虫,从根本上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园林植物的经济效益应从第三产业的收入转化为自身资源的开发[5]。
8.注意这个问题
8.1关于植物群落
每个植物群落都要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有一定的层次来表达群落的物种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展和稳定。群落中的组合不是乔木、灌木、藤本和地被的简单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中原有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寻找健康稳定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的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8.2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 * *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双方获利[4]。比如兰花、云杉、桦树、雪松、核桃、桑树等植物与菌根有* * *关系;有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有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根系的分布,皂荚和白蜡共同生长时,彼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其他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如苹果、松树和云杉、桦树和松树等。,哪些不适合一起种植;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8.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我们生活的城市规模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快速产生生态效益,还能体现地方特色。
9.结论
总之,通过学习,我感觉生态园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以我们在做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和农林水产养殖等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在美学基础上的生态群落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继续认真学习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将生态学理论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和谐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这将极大地改善、丰富和规范人们的精神生活。
10,谢谢
这篇毕业论文是在兰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她!思饮水思源,在我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刻,向大学三年来教育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参考资料:
苏雪·斯卡。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郭元炯。《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2000年5月重印)
[3]赵世伟,张作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4]王向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 14-16。
[5]—辛,标,刘绍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研究.中国园林,1998,(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