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中国有贡献吗?

我想大家应该明白,说杨振宁对祖国没有贡献是不公平的。首先,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杰出的。

比如说—

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中的特点是对植根于物理现实的一般模型进行严格的求解和分析,从而优美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本质。从65438年到0952年,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三篇关于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论文是关于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是他前年独立完成的,得到了1/8的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中最基本但又极其重要的模型,但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1952年,杨振宁还与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发表,引起了爱因斯坦的兴趣。本文用解析延拓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其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同一相互作用下可以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怀疑。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子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在统计力学和场论中,这部理论巨著就像一个小巧精致的贝壳,魅力不减。

杨-巴克斯特方程

20世纪60年代,寻找非对角长程序模型的尝试使杨振宁找到了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年,发现1维δ函数的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这个方程后来被称为杨-巴克斯特方程(因为巴克斯特在1972年的另一个问题中也发现了这个方程)。在1967中,杨振宁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次年,进一步讨论了S矩阵这个问题。后来发现杨-巴克斯特方程是数学和物理中极其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群、Hopf代数甚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联系。杨振宁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在近年来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非常重要,而他在本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在次年被Lieb和吴法岳用于求解1维Hubbard模型。哈伯德模型后来成为许多高温超导理论研究的基础。

除了他在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杨振宁还为祖国做了许多伟大的事情:例如-

(1)杨振宁在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后做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报道。由于他的名气和地位,他的风格和个性,他的演讲和报告在美国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完全解冻,所以他冒了相当大的风险。

他经常去欧洲、南美、东南亚、日本等地讲学或访问。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请他做一个关于中国情况的报告。他的报道在当地华侨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愿意亲近中国。杨先生的贡献很大。当时,来自美国、苏联和中国台湾省当局的各种压力从未动摇过杨振宁的决心和信心。他坚持每年至少来中国一次,以示清白。

(2)为了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杨振宁不辞辛苦地来回奔波,访问了中国的几十所大学。并被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1998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与清华大学物理基地理科班教学模式中的杨振宁、清华建立IAS以及凝聚态和冷原子领域有关,尤其是2008年前后的那些论文,对我国理论物理研究队伍的培养有很大贡献。凝聚态物质和冷原子只是中国弯道超车,赶上世界水平的领域之一。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654.38万元人民币,但他没有向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捐赠任何东西。还卖了美国纽约的大房子,给清华捐了6.5438+0万美元。他还把诺贝尔奖的一部分捐给了清华。

杨振宁为祖国做了这么多事情,做了这么多贡献。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批判这么优秀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