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教育爱”的含义:教育爱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自然的、普遍的爱,是无条件的。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女教师,所以教育之爱包含了母爱。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心理需求,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用母亲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和教育孩子。教育之爱来源于母爱,但又不同于母爱。它需要老师理性的爱,而不是溺爱。教育之爱是一种非功利的、不变的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之爱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根植于爱,“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之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不是一种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感情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它是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是普遍的、持久的。它是理性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之爱”就是这些品质的综合。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和学生的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中。在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之爱”更显重要。如果一个老师不爱教育,那么她就不会爱教育,所以她就不会爱孩子,这样老师和孩子就无法融为一体,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无法达到。所以,“教育之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如果学前教育学生缺乏教育爱,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教育改革也无从谈起。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甚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教育之爱对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幼儿教师还存在很多问题。与毕业班学生有一定联系。
目前幼儿园还存在一些现象,比如“体罚”孩子,“精神惩罚”,忽视孩子的需求。报道了一些案例,也暴露出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掉了。老师用体罚出新招,强迫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说明他们缺乏“教育之爱”的概念,或者说部分幼师扭曲了对“教育之爱”的理解。而有些老师误以为自己打学生或惩罚学生是出于“爱”,也就是所谓的“爱到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实在是自欺欺人。只有看到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即将面临毕业,之后他们将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他们能否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首先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热爱!因此,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恋爱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教育爱情观的现状,为改进学前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供参考。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着教育幼儿的重任。塑造自己的角色,确立教师职业情怀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如果一个老师缺乏教育之爱,那么她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教育,也不可能真正爱孩子。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之爱”的思想影响和传递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质相关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怀。
4.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的爱情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与国外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3年度分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2013行业报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教育爱情观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虽然“教育之爱”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所提及,解放后司夏也有所论述,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上,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教育之爱”问题,并做了一些研究,但大多还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做出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情”概念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手段: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
5.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即将毕业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与即将毕业的学生交谈,包括学前本科生、五年制毕业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并发出问卷,请他们填写。这也是让他们知道“教育爱”的重要性的一种方式,也会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老师的职业情怀,用新的眼光去认识孩子。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昆体良已经明确认识并强调了教育爱情的重要性。他指出:“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亲密的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爱。”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之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之爱的精神。阿图尔?布鲁梅尔指出:“裴斯泰洛齐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正是这种“感动了所有人的热烈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坚持不懈,克服了许多困难,以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昆体良和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一些教育爱的思想,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将由后世学者作出。凯森斯坦纳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情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与教育并不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任何不能活着去爱别人的人,根本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第三,他把教育之爱视为某种特征。这对我们准确把握教育之爱的内涵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最后,他触及了教育之爱的本质。他在将教育之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这种观念中蕴含的一种潜在危险,即可能存在“好心办坏事”或“有毒教育”的现象。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有“对塑造有个性的人的纯粹的爱”的同时,他还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凯森斯坦纳对教育爱的研究,尤其是他对教育爱的本质的触及,影响了同时代和后世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终于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潘格清楚地意识到并揭示了教育之爱的本质。斯潘格是教育之爱的最倡导者,对教育之爱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首先,他强调了教育之爱作为教育之“根”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就是爱”。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即帮助学生成为自己。最后,他论述了教育爱情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特点,即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依靠爱来工作。”②积极方面:不是为了提升他人的个体价值倾向,而是针对他人心智的整体价值能力,从而发展他的全部价值倾向。"
⑤斯潘格为教育爱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教育爱的本质的探讨,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促进了教育爱的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果尔德施坦因从实践层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教育爱情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情太明显,不值得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情太复杂,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儿童教师就渴望被视为专家。关心和爱虽然很好,但不如科学知识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对“爱”的研究一直被忽视。其次,她非常重视爱的教育。她使用了“爱情三角理论”。
⑥基于对教育爱基本要素的分析,即亲密和热情。当这三个要素都具备时,此时的爱情就是一种“完美的爱情”(斯腾伯格语)。果尔德施坦因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自己的教育实践,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教育爱的基本要素。弥补了实践研究的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和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历来提倡尊师爱幼。然而,过去这些年对教育爱情的研究可以说是乏善可陈。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意识到了爱情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教育要“因材施教”,但却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情的重视。解放后,司夏总结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对教育爱情进行了初步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就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产生强大的力量……”⑦她还认为教育之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司夏对教育之爱的探索主要停留在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上。教育爱在理论上没有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也没有研究。这和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的“母性教育”很有价值,但在当时受到了批评。目前,教育之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说明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教育爱情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有人对这方面进行过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对教育之爱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台湾学者邓世炎系统研究了教育爱情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情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孩子依然会健康成长;没有爱,即使在富裕的情况下,年轻的心灵也必然会枯萎。所以我说,爱是教育的力量……”接下来,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根源发展成为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爱表现在认识英雄,看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启发,教学和训练...第三,他认为教育之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点是付出,所以爱是无条件的。”“当老师的心有了条件,就很难表现出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⑩邓世炎主要从活动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很有价值,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3)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综述,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正在逐步深化和发展。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情的理解和研究是有限的,即受限于对爱情的理解。最后,在教育爱情的研究上,我们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家缺乏系统的研究,但国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三、研究方法:
1.访谈:通过与幼教毕业班的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教育爱情观现状。2.问卷调查法:本人自行设计问卷,对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教育爱情观。3.文献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
四、日程安排:
1,2005年6月27日-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2.2005年9月-2005年6月5438+2005年2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2005年2月底65438到2006年3月底写毕业论文。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之爱的含义及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教育爱”的缺失。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教育恋爱观的现状分析。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不及物动词参考资料:
[1],[古罗马]昆体良著,任译:《昆体良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布梅尔主编,尹德新译,杜文堂修订:《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第2页;67页。
[3],[德]乔治?卡西姆·施泰纳,郑惠卿译:《卡西姆·施泰纳教育思想选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135页。
[4]爱德华·斯普朗杰,查岱山,余文堂译,主编:《人类的状况》,(台)联经出版公司,72年,第11页。
[5],[台]王文君:《人文主义与教育》,(台)吴楠图书出版公司,第72期,第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