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论文

“九五”以来,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离市委、市政府打造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富有活力的区域旅游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相对于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信用还比较滞后,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虽然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定位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协调领导小组,但并未引起各县(区)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并未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尚未形成具体有效的政策导向和保障措施。旅游业具有覆盖面广、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特点。只有实施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才能突破体制局限,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哪里政府主导作用强,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哪里旅游业发展快,效益好。比如宁夏和银川的旅游业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银川市政府的强力领导,成立了跨区域、跨行业的“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实现了大团结、大发展、大市场。近年来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收获颇丰。从我市现状来看,一些县旅游产业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畅,机制不活,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甚至个别景区(点)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法保证,出现了“金饭碗到处要饭”的现象。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在各级领导层面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建立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机制,多是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二),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

旅游发展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六大”要素开发、建设和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全市旅游发展没有统一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完善等方面势必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既浪费资金又破坏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就我市而言,7个县(区)没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部分龙头景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不完善,缺乏科学论证。各县(区)各自为战,没有在全市、全省乃至周边的整体格局中考虑资源的整合开发。迫切需要制定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域发展规划。

(三)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开发缓慢。

对整合地方旅游资源,推广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整体联动和宣传推广缺乏理性分析和认真研究。仅仅通过参加在其他省区举办的推介会和展销会,简单地发放宣传资料是不够的。各县(区)、各景区在宣传上各自为战,宣传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低,使得有限的资金未能发挥出最佳效益,无法达到抓住昆明拳头,突出特色,一举成名的效果。另外旅游推广投入比较大,市财政比较困难。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来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只是杯水车薪。我市尚未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导致资金短缺、力度不强、科技含量低、手段单一、覆盖面差、市场开拓慢。导致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没有买点,知名度低。

二、发展措施:

(一)、精心制定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是指导区域旅游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第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配套设施方面,体现了人性化的特色和细微的服务,使其成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二是突出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是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利用并重”的原则,在开发中维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利用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体现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旅游资源普查,突出我市“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垄断资源,重点建设道教圣地崆峒山、西王母回中山的诞生地、古季承、中国伏羲圣祠、皇帝祭天地、夏添庙、百万亩农业生态梯田、皇甫谧陵园,充分发挥资金集约作用,整合资源,区块带结合。

(二)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质产品。

要把跑项目、争项目、立项目作为提升旅游景区(区)水平、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精品旅游产品建设的重要途径,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狠抓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旅游项目库建设。按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牢牢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筛选一批带动性强、关联性大、发展前景好、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大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做好前期工作,建立市、县(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库。积极向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宣传。当前,我市要牢牢把握国家旅游局实施红色旅游的投资导向,加快红色旅游项目的论证和申报,抓住省政府实施“陇东交通会战”的契机,加快旅游景区(点)断头路项目申报,提高景区(点)通达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融资机制。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转让所有权、授予经营权、实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和民营经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当前,首先要制定全市统一的政策导向,其次要筛选拟定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项目库,再次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三是提高文化内涵,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要注重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树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理念,将文化融入景区和产品,增强景区和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比如我市的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可以成立崆峒文化研究会、崆峒武术学校、西王母文化研究会、皇甫谧文化研究会,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文化含量。

(三)、多方合作,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平凉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宣传促销是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旅游经济产业文化传播和经济繁荣的重要载体。在对外宣传上,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推进国内旅游”的方针,按照“稳近扩远,细分市场,整体联动,重点突破”的营销理念,努力开拓三大旅游市场。

一是要细分市场,聚焦目标,集中资金,重点突破。要认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场,有的放矢,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资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场,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可以在我市主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对赖平游客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场,了解接待服务中的不足,把握客源市场,瞄准主攻方向,全力开拓主流客源市场。二是创新思路,改进手段,多方联合,整体推进。要采取跨行业联盟、跨区域联盟等多种形式,创新宣传推广理念;制作装帧精美、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的宣传画册、光盘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和纪念品。当前,要借助全省重点旅游宣传规划和“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提供的宣传平台,采取电视、媒体、节庆网络等多种形式,整合地方旅游产品,瞄准市场,完善手段,集中资金重点突破,才能在主流旅游市场上取得轰动效应。第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旅游市场和推广应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既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又达到资源共享、成效显著的目的。我们应该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一起,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实施法治,提高旅游综合素质。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的新经济产业。要实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良好旅游环境,努力实现有序经营和良好市场。

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传播祖国优秀文化,提高民国素质。要通过旅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树立环保意识。旅游是环境,旅游是服务,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创造环境和保护发展的关系,以保护环境促进发展,以发展更好的旅游环境促进建立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秩序。三是诚信经营,依法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大力开展市场整治,大力宣传行业法律法规,在全行业推进“守法诚信经营”活动,倡导诚信经营,让游客明白消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实现“秩序、质量、环境、效益”的双丰收。第四,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要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大旅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旅游团队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