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与八卦(六)——学术造假与学术失误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日本理化研究所宣布实验无法重复STAP细胞的新闻后,心里有一种淡淡的悲伤。说实话,我希望他们能重复这个实验。这不仅是学术界的重大突破,也是日本女科学家难得的突破,更是对那些之前名声在外却陷入困境的投机科学家最沉重的打击。
可惜我希望的戏码没有出现,至今实验基本不可能重复。然而,Kohokata的导师,酒井林佳树,一位引起业界关注的科学家,无法承受压力,选择了自杀。反正是个很悲伤的故事。
对于这场悲剧,我有话要说。
这几天小鲍方晴子的STAP细胞真的占据了不少媒体版面,从年初的好评,到事后的质疑和责难,再到导师去世的道歉,每次都震惊舆论。记得那段时间我在准备N1考试,每天早上听NHK新闻,几乎每次都会出现Kohokata的名字,让我感觉压力很大。到目前为止,还很难对STAP细胞的存在下结论。我只能说,希望有人能重复一遍。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希望回到希望。小鲍方晴子论文中的几个错误还是够难的。仅凭这些证据直接认定造假也不过分。特别是跑胶的画面居然是拼接的,还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图像居然是多用途的,真的很丢人。但似乎也不完全是Kohokata的错。不知道现在的导师有几个会亲自教学生论文基本功,数据的整理,图表的制作?想必就是每次开会都催着学生赶紧写,赶紧投票吧?而且与本科相比,博士课程往往更加自由,有些地方的博士课程根本不系统,学生只能自学。这样教不负责任的学生是报应吗?
在这里,我不想深究Kohokata是否有意造假,只想说说这个行业黑洞。两周前我去开会的时候,爱思唯尔的编辑给出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70%的学术人员曾经参与或者知道身边的人有学术不端行为,近20%的人表示如果有必要会继续作弊。我只能说我年轻,太肤浅?
然而,其实早在我读研究生之前,我就听说过科学界的造假。毕竟没有哪个杂志会非常严谨地考察你的数据的真实性,这就使得“美化”数据几乎成了某些学者的专业技能。说实话,这些我在中学就知道了,但是只有当你真正看到或者知道的时候,震撼才足够强烈。只有真正踏入这个行当,里面的丰满和骨感才会同时展现出来。
另一方面,我对学术界对待错误的态度和行动颇有微词。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站在第一线做实验写文章的大多是初出茅庐的博士生或者博士后,所以实验出错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及时纠正,而不是马上撤销。错误和欺诈不应该相提并论。欺诈是不可接受的,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科学不能允许造假,但必须容忍错误。所以,我真心希望各大杂志多关注如何促进科学的传播和进步,包括如何更好地让犯了错误的科学家愿意以最快、最恰当的方式告知同行,以免“贻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