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字的论文,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1.选材的概念有错误。身体条件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还有一个中国足球教练的问题!只重视身体条件,忽视技术和意识,是中国足球人才选拔中的通病。比如女足最好的球员孙文,就被一些教练认为没有身高,没有速度,没有身材。这样的“三无”球员怎么可能从事激烈的足球运动?中国足球,尤其是男足,在选择中后卫的时候总是强调身高和体重,所以如果巴雷西出生在中国,他就无法扮演自由人的角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女足有一个女巴雷西——文。1.65米的身高,在女足队伍中不算身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足球选拔最被忽视的,是最重要的东西:一个运动员的胸怀。无论是还是文,正是他们的头脑在他们各自的职位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巴雷西也凭借发达的头脑和零点几秒的快速反应,让一些比他高大强壮很多的球员在他面前抢不到分。
如果中国足球仍然坚持自己独特的选材理念,罗伯托·巴乔和皮耶罗即使出生在中国也会被拒绝,因为他们也是没有身高、速度和身材的人。我们在赛场上看到的永远只是一群又高又壮的傻子。更多的天才会被我们自己人埋葬。
2.选材料的人少。有一个统计,中国足球鼎盛时期(1997到2001),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学校有3000多所,现在不到300所;中国足协下属足球学校的学生人数也从最高峰时的1200人下降到现在的不足600人。中国的年轻球员注册人数就像沙漠中的一条河,越来越浅,甚至面临干涸;中国足球的未来完全迷失在这片沙漠中。对比东亚邻国日本报名的1990年龄组的具体人数,他知道参赛的20名选手是从日本600多支队伍中挑选出来的。如果按20人的队伍算,日本从12000中选20人,90国少年队从120中选20人,现在从109中选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