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传-4
回来后,生活依然艰难。江洋和他的妻子分居。一个是西南联大外语系教授,一个是上海振华女校校长。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生活更加窘迫,直到抗战胜利。
初入剧院
在此期间,江洋夫妇不忘在文学领域深耕细作。钱钟书出版了散文集《写在生活的边缘》,江洋也做家教贴补家用,创作业余剧。
当时戏剧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样式,上海地下党也把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心放在戏剧工作上,组织专业剧团,也开展业余戏剧运动。当时,写剧本的人不多,但正是江洋脱颖而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她的作品《得意》和《化真为假》被称为最好的两部喜剧,是中国戏剧库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那是194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陈请和钱钟书吃烤羊肉,李健吾也在场。几个人边吃边聊,一时兴起,他们鼓励了江洋。为什么没有剧本?
但那时,江洋还没有写剧本,但当他听到朋友们鼓励的话语时,他的心发痒。所以当时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加紧创作《满意了》。经过简单的审查和调整,它立即排练,由黄导演,并于1943年春天正式首演。
剧中的男主角李俊宇,因为母亲不听祖父的安排,嫁给了一个穷画家,失去了家人的照顾,离开上海去了北平。父母双亡后,李俊宇被三个姑姑召回上海。明明是一个人帮她,却轮流拿她当劳动力,又怕她连累家人,一家推给另一家。最后被踢到了徐浪斋大叔,但因为这最后一脚,我来了应声虫,我也满足了。
富豪贾这边的徐浪斋有钱有房,但是没有孩子,孤身一人。每个人都觊觎他的财产,争相把自己的孩子收养给他,但老人却性情古怪。三姨想借老头之手除掉李俊宇,没想到老头和小伙子特别合群,被徐浪斋收为继承人。李俊宇做梦也没想到,最后的幸运儿竟然是自己。
江洋恰到好处地掌握了喜剧技巧,充分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她非常熟悉上海普通人的生活,作品从小到大,深刻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万象。年轻时一鸣惊人,引来各方喝彩。
日本作家川上佑介评论说,笑与泪之间只有一张纸。尽情地笑,含蓄地笑。复旦大学教授赵在《文坛往事追忆》中写道:此剧刻画世态人情,非女性所能写出,却又细腻细致,不能不令人大加赞赏。
有趣的是,该剧导演黄的女儿在上世纪80年代执导了电视剧《围城》的改编,这也是一段佳话。
婚姻幸福
随着《心满意足》的成功,江洋努力创作喜剧、游戏和悲剧。
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剧场中反响很大,受到观众的追捧,受到、、李健吾、陈等人的高度赞扬。他的两部喜剧嘲讽了自私、虚伪、势利的人类世界,撕碎了生活中毫无价值的东西,取得了相当成功的舞台效果。而风粉却从社会批判转向生活探索,激起人们对生活的品味和思辨,毫不留情地摧毁有价值的东西,带给观众的精神震撼不亚于前者。
在他的两部喜剧的后记中,江洋谦虚地说,剧本中缺乏战斗意义只是一个学徒的作品,尽管这是一部严肃的作品。如果说,倒在日寇铁蹄下的人民,拒绝妥协,拒绝屈服,甚至反抗,坚韧不拔,没有悲伤,没有挫折,那么,喜剧中的嘻嘻哈哈,也意味着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中从未丧失信心,在艰难岁月中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作为众所周知的才子,钱钟书自然也不甘示弱。有一次,夫妻俩看了江洋写的一部话剧,回家后钱钟书兴致勃勃地说要写一部小说。江洋非常高兴,催促他赶快写。
但当时钱钟书都在偷时间写短篇,怕没时间写长篇。所以江洋说,生活可以更节俭,没有必要再找一个女仆,所以他做了一份兼职。杨江干作为灶台下的丫鬟,协助丈夫撰写《围城》,成为40年代文坛的佳话。
《围城》写于1944年,结束于1946年。正如钱钟书在序言中写的,这本书写了两年。这两年,我为世界担忧,反复想结束。由于江洋女士的不断催促,她为我阻止了许多事情,节省了时间,并且能够完成这本书。像往常一样,这本书应该是献给她的。
钱钟书的《围城》家喻户晓。几十年后,它的读者如云。80年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再版,供不应求。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环境恶劣。虽然江洋夫妇的生活很贫困,但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乐趣,继续写作。后来抗战胜利后,钱钟书在中央图书馆任英文主编,编辑《森林季刊》一书,还在暨南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也是英国文化丛书的编委。
江洋在奥罗拉女子文理学院教了两三门课程,她的生活相当轻松。但由于这几年过度劳累,她一直在打几份工养家糊口,业余时间写作,还在灶下当女佣。每天下午三四点,她总是低烧,每个月瘦一斤,却找不到病因。
所以连阅读和写文章都有点病怏怏的,但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散文作品,如《风》和《顺从的艺术》等。这些文章多是对生活的感悟,清纯自然,雅俗共赏。江洋的文章并没有受到当时散文创作弊端的影响,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出现在世人面前。
翻译的巅峰
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江洋夫妇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拒绝拉拢国民党,拒绝去台湾省,一心一意拥护* * *产党的领导。
结合江洋在《干校六记》和采访中的描述:解放前夕,很多人提心吊胆地跑到国外。为什么我们俩都拒绝走很多路?当然,我们不想带着一个令人失望的统治者去台湾省。香港是商业码头,我们是文化人,不想去。当然,我不想在国外做二等公民。而且,那时候我们都快半岁了,就算短命死,也要死在我们国家吧。
那年五月上海解放了。此时,江洋和钱钟书已收到清华大学的录用通知书,于是江洋携家人离开上海,定居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除了文革和五七干校,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北京。
这一时期,江洋真正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在清华任教初期,她翻译出版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蝎子》,1956年又翻译了勒萨奇的《吉尔·布拉斯》。
他的翻译成果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朱光潜,而江洋是散文翻译的佼佼者。
近年来,江洋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写文章,而是专攻翻译。为了翻译好《堂吉诃德》,我从1959年初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但由于受到一些干扰,直到1976年才完成全部翻译工作。
围绕《堂吉诃德》,江洋还写了一组论文,共9篇,集中论述了作品的背景、艺术特色、作者介绍及相关史实。文中还提到,翻译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原文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服从,而不是违抗或敷衍。还要符合国内读者的语言习惯,还原原貌。
这也是江洋先生翻译史上最耀眼的成就之一。恰逢1978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江洋出席国宴,随后应邀访问西班牙,受到西班牙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授予江洋国王阿方索十世智慧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西班牙文化传播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