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丛曼的科研成就
2009年:
1.高亚杰、饶丛曼:施耐德比较教育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2009。
2.张德伟、饶丛曼译:《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与外国教育研究新动向》,2009年第2期。
3.不遗余力:《教师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分析》,《中国教育学杂志》,2009年第4期。
4.苏守波、饶丛曼:《现代化、民族国家与公民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5.免除惩罚:愉快而有效的道德教学如何可能?《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6.郝云、饶丛曼: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国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7.张德伟、饶丛曼译:《日本设立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趋势》,载《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在2008年
1.高亚杰、饶丛曼:大学市场化的背景与现状——大众化与卓越化的关系,《国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2.吴、饶丛曼:“斯坦福大学的员工帮助中心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3.赵明宇、饶丛曼:《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设与公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2007年
1.饶从满张桂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教育研究》,第1期,2007。
2.饶丛曼;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主题,东京伊雪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年度报告,2007年3月。
2006年
1.饶丛曼:《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外国教育研究》,第10期,2006年(由、金主编,转载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道德教育评论2006》全文)。。
2.饶丛曼、傅一楠:《比较教育的本体论与学科特性、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徐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6月5-4-38日+2006年10月。
3.饶丛曼:《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考察》,《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6年第4期(中国人大报《思想政治教育》转载,2006年第11期)。
4.饶丛曼:积极的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的新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于《教育学》2006年第9期)。
5.张德伟、饶丛曼:《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改革》,载《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6.宽容:道德教育与日本教育病理学,中国教育学杂志,2006年第5期。
7.饶从满、陈以藏: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应对,《外国教育研究》,第1期,2006。
2005年
1.饶从满、傅一楠:《中国比较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2.傅一楠、饶丛曼:比较教育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2005。
3.饶丛曼:《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
4.饶丛曼、张桂新:《教师合作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5年,1)。
5.赦:《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素质》,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
2003年:
1.饶丛曼: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03年7月。
2.高拉姆,饶从满,王: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总结报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03年7月。
3.宽以待人:《中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道德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日本道德发展实践学会会刊),2002年,2003年3月。
4.饶丛曼,傅一男等。:《建立公民教育体系实现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咨询报告),2003年6月25日提交教育部社会事务司。
2002年:
1.饶从满、李光平:“一个主题两堂课”的道德困境教学模式述评,《外国教育研究》,第12期,2002年(日本道德发展实践学会会刊《道德发展研究年度报告》全文,2002年转载)。
2.张桂新、饶丛曼:国际教师职业特征介绍与评析,《外国教育研究》,第11期,2002。
3.宽以待人:《主体性与综合性的融合:综合性单元道德学习理论探析》,《国外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4.张桂新、饶丛曼:对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2002年第5期。
5.宽容:区域研究与比较教育学(译),《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6.《宽恕与充实:以人性为本,深化道德价值意识》(译文),《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4期。
7.免于惩罚:深化价值意识的原则(译),《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3期。
8.《宽恕与充实:培养道德的原则》(译),《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2期;
9.免罚:《运用结构化方式的教学原则创造生动的德育》(译文),《中小学教师培训》,第1期,2002年。
10.饶丛曼:《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第二作者合著),《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2年(摘自《教育学文摘卡》,中国人大报2002年第2期)。
年份2001:
1.饶丛曼:《二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第12期,2001。
2.饶丛曼:《日本的精神遗弃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第11期。
3.饶丛曼:《日本道德教育的方法论特征》,《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第10期,20065438。
4.宽以待人:道德教育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第9期,2001。
5.不遗余力:结构化道德教学理论的方法与原则考察,《国外教育研究》第4期,2001。
2000年:
1.张桂新、饶丛曼:《中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21世纪继续教育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第11期,2000年。
2.张德伟、饶丛曼:《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3.饶丛曼、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教育学全文,中国人大报复印,2000年第11号转载;《高校文科学报》摘要(部分转载于1期,2001)。
4.饶从满、:结构化道德教学理论的本体论基础考察,《国外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教育学全文,人大复印,11,2000)。
5.、饶从满、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自2000年起):
1.《教师专业发展》(合著号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第2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中日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比较研究》(写一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版。
5.《教师培训改革趋势研究》(参与撰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6.比较教育专题(写一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日本教育》,世界教育系(写战后教育改革两章),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65438+2月。
8.《世界教育部门的教师教育》(撰写两部分:德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65438+2月版。
9.《国际教育: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写一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