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之乡山口村人才辈出。

青田石雕享誉海内外,山口村是青田石雕的母土。六朝时期,青田石雕出现。在元代,石雕被引入艺术殿堂。在山口村头的龙溪寺,曾经有一个青田石雕香炉,大如粮筐,重约100斤。上面刻着“景泰立于任申年春”的铭文,三条腿并立,无耳无盖,无纹饰。炉体用凿子隐约标出,炉口和炉腹的周长和三条腿都相当准确。1957年,山口在修筑公路时,出土了一件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青田石墓志,高48厘米,宽24厘米,厚7厘米,上面刻有270余字。1910青田石雕入选南阳蕉叶协会展览,并获银奖,名扬天下。到1931,青田县有石雕艺人2200多人,而山口村597户2700多人,石雕艺人1000多人。抗日战争开始后,石雕产品滞销,很多艺人被迫转行,石雕技术几近湮灭。

建国后,党和政府关心青田石雕,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迅速组织艺术家归队。他们先后成立了石雕生产合作社和青田石雕山口分社,使整个石雕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几年,石雕生产发展很快,全村从事石雕的有1992人。山口的石雕,人才济济。被誉为石雕大师的张世宽,朱德主席对葡萄山赞不绝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如魁的《高梁》和《咏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称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百奇《春》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意设计二等奖;原村石雕厂学徒、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林耀光的《群马》被选为国礼,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著名石雕冠军、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分别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一等奖、二等奖。近年来,涌现出倪、张爱光等一批石雕新秀。倪于1987年与他人合作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被轻工业部评为珍品,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张爱光的代表作《蟠桃会》由法国《欧洲时报》介绍,被台商重金买下。1992 65438+2月15林如魁的《高梁》、周白起的《春天》、倪东方的《满月花》等四枚石雕邮票在全国各地隆重发行,山口村还为石雕城举办了招商活动。目前,山口村拥有一支强大的采雕技术力量和一支精通业务、走遍南北的供销队伍。这个供销团队由126个专业户组成,足迹遍布全国。石雕产品不仅被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外商购买,春秋两季也有大量石雕产品参加广交会,季度成交额超过200万元。1992年,全村石雕净收入3000多万元。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的户数约占全村2266户的70%,其中60多户年纯收入65438万余元。倪东方、林如魁的西施斋、张爱光的方其意收藏了国内上百种宝石,价值分别超过500万元、300万元、654.3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