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文学意义和现代意义?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最终会受到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统》中说“文变影响天下,盛衰依时统”,在《时统》、《通编》、《采录》中结合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探讨了从上古到晋代文学盛衰的原因,并对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比如,他说建安文学的风格因“世乱、风衰、俗怨”而“粗疏、中气十足”;东晋玄言诗的泛滥是由当时“重玄学”的社会风尚决定的。我注意到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进化的继承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反对了当时“争现在,轻过去”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
现代意义:
《文心雕龙》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尤其是“景宗”、“郑声”等儒家思想对其文学理论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名副其实、颇有见地的专著。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非常宝贵的遗产,越来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简介: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撰写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谨、论述详尽的文学理论专著。该书成书于501 ~ 502年(南齐二年,中兴元帝)。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大体贴周”(《章学诚诗论文史》)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10卷,50篇(原分为上、下两部分,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采纳道家思想,认为道家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学者学习的典范,“儒家经典”是文章的典范。一个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天赋、精神、学识、学习。《文心雕龙》还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在探索和研究文学创作观念的过程中,强调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的基本特征,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和特征有了更自觉的认识,开创了用形象研究文学思维的先河。本文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就,并对语言和文学的审美本质以及创作和欣赏的审美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论述。
关于作者:
刘勰(约465-520),字延河,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汉族,京口(今镇江)人,山东莒县(今山东莒县)东关镇大申庄(沈达刘庄)人。曾任县令、步兵校尉、宫官,颇有名气。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建(北)丁琳寺。虽然刘勰身居多种官职,但他的名字不是由官方透露的,而是由文献记载的。小说《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